| | | |

市文化和旅游局2025年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5-3818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文旅局 发文日期: 2025年11月06日 17:25:00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06日 17:25:00 名  称: 市文化和旅游局2025年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市文旅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议提案办理的工作部署,始终将办理工作作为接受民主监督、汇聚发展民智、回应群众期盼的重要政治任务。锚定“提升文化影响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以“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为根本遵循,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承办科室具体办”的责任体系,实现代表委员见面率、按期回复率、答复满意率均达100%,以扎实办理成效赋能文旅事业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5年度,我局承办人大代表建议9件(主办7件,会办2件);政协委员提案35件(主办19件,会办16件)。内容主要涉及文旅产业发展、非遗小镇建设、文物保护利用、体育设施建设、农文旅融合等方面。截至7月初,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工作全部办结,已按要求及时报送市人大、市政协和市政府政务督查室。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局党组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坚持把办理工作作为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年初,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交办至我局后,局党组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对相关办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局属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专班,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办公室牵头协调,相关科室、局属单位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办理工作模式。

(二)严格程序,规范办理。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和市人大、市政协有关工作要求,我局制定了《2025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方案》,明确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的要求、流程、时间、方式等,对交办、调研、办理、面商、审核、答复等各环节予以严格规范、跟踪、督查,督促各承办科室在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答复意见,按照统一格式印发后送至相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确保给予代表委员满意的答复,保证了办理的质量。

(三)强化沟通,及时反馈。提案建议办理过程中,相关负责人主动联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加强沟通联系,找准问题症结,并及时征求代表、委员意见。对一些需其他市直单位共同办理的建议、提案,我局积极主动协调沟通,答复意见形成后,通过电话沟通、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及时将办理结果向代表委员反馈。对由于客观原因或条件限制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积极向代表和委员做好解释沟通工作。

三、典型案例

我局聚焦重点建议提案与历年重复建议提案,强化靶向施策与跟踪落实,确保办理成效显著

(一)重点提案办理

针对杜国忠等委员提出的《关于擦亮我市城市文旅品牌,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小龙虾主题旅游目的地的建议》(T093号重点提案),多措并举推进办理:

景区建设与资金保障:已指导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 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处;今年对上争取2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专项支持重点景区项目建设。

政企合作与业态开发:邀请省文旅集团、省演艺集团、华侨城等大型文旅企业来潜考察洽谈,联合市农发集团推进 “吃龙虾、看话剧、演芈月”特色业态开发,计划打造潜江特色文旅示范项目。

公共服务载体完善:市文化中心(内含图书馆、博物馆等 7 个场馆)已开放运行,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与“主客共享”公共空间;在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建设红船书屋,集成图书阅览、文化交流、休闲游憩功能。

研学与文创体系构建:以龙虾展示馆为核心打造文旅研学空间,联动周边非遗资源设计“非遗技艺传承 + 龙虾产业科普”融合研学课程;联合教育部门、研学机构将非遗研学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推动馆校合作常态化。同时,联合高校、文创企业开发虾稻、布偶、摆件、冰箱贴等各类文创产品近100种,在龙展馆设立文创展示销售专区,在潜江高速服务区布局“1+N”自动售货点,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旅游商品集散体系。

(二)重复建议办理

一是《支持浩口镇全国非遗小镇建设》(J054号议案)。

人才支持:为浩口镇综合文化站2名潜江民歌非遗传承人,以非遗保护特殊人才引进方式解决财政编制,强化该镇非遗保护核心力量。

经费支持:通过潜江市非遗中心向浩口镇非遗传承基地(浩口镇综合文化站)拨付2023年资金30.5万元(含非遗特色村镇建设20万元)、2024年资金4万元;持续开展传承人慰问走访,为市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发放非遗传承补贴;2024年投入财政资金88.23万元,重点支持浩口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艾桥村文体广场建设及非遗文体活动开展。

传承体系建设:协助浩口镇建立非遗国家、省、市、镇四级名录体系,认定1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并开展针对性保护工作。

非遗阵地建设:在浩口镇挂牌设立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建立潜江民歌、江汉平原皮影戏、潜江高台舞狮、潜江麦秆画等项目传习所,常态化开展传承保护活动。

文旅服务升级:完成图书馆、影剧院全面提升改造,建成图书分馆与文化分馆;筹措资金建设“浩口文化遗产陈列馆”、非遗体验馆及皮影馆,目前均已投入使用。

二是《支持后湖农文体旅示范区建设》(J095号议案)。

加强规划布局:将后湖纳入文旅发展重点区域,在“十四五”规划、《潜江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中予以重要布局。

开展品牌活动:今年4月在后湖举办2025返湾湖半程马拉松赛;指导市旅游行业协会联合三江锅团队开展百名网红“游潜江、吃龙虾”后湖打卡活动;5月组织“与辉同行” 团队来潜开展潜江龙虾溯源直播活动,有效提升后湖文旅体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推进文物保护:针对代表们反映的后湖通义大夫莫公家族墓碑、指路碑和关庙寺功德碑,6月4日,市文旅局工作组已完成碑文辨识与信息采集,将其作为文物点登记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后续将进一步搜集地方史志资料,深化文物价值论证。

    四、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文化、旅游、体育、广电事业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提出的意见建议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为全市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全市文旅事业发展平稳有序,亮点成果显著。

(一)文旅经济稳健增长。1-10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862.5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63亿元,同比增长16%。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20.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647亿元。

(二)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市文化中心6月1日开始试运营,接待市民及游客30余万人次。潜江革命英雄纪念馆试运营成为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阵地。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利用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争取首批中央补助资金9740万元。争取旅游发展基金200万元,专项支持潜半夏、拖船埠等景区建设。

(三)消费场景持续创新。成功举办返湾湖半程马拉松赛事经济效应持续释放。创新举办“潜江龙虾”电竞嘉年华,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小龙虾主题电竞文旅IP。联合“与辉同行”团队开展龙虾溯源直播,全网曝光超1亿次。

(四)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5场,承办湖北省“非遗贺新春”启动仪式、全国示范“村晚”湖北分会场等省级活动。新建城市书房2个、重点体育设施10处我市顺利通过全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验收。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是服务群众、提升能力、破解难题、推进工作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市文旅局将继续以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为工作抓手,不断提升办理效率与质量,切实将办理成果转化为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2025年11月6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