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重点建议和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4462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8年09月25日 00:00:00 文  号:无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8年09月25日 00:00:00 名  称: 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重点建议和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

议案、重点建议和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

    


一、基本情况

今年,市政府共办理议案1件、重点建议2件、代表建议87件。这些建议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利益与诉求,也客观的反映了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切实解决好建议中提出的问题,是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落实全市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90件议案、重点建议和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并书面答复各位代表,见面率、答复率均为100%,真正做到让代表满意,让人民群众受益。

(一)《关于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决战决胜工业3000亿的议案》办理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成立了由市长龚定荣任组长,常务副市长金茂清、副市长陈庆忠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市经信委等12家单位及各区镇处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办理过程中,充分征求各人大代表意见,科学制定了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确定了创新发展、绿色循环、资源整合、要素保障、人才支撑、优化服务等多项措施;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上阵,靠前指挥,加强督办,定期结账;各相关地方和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工作落实。

1.实体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产业转型加快。全市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69亿元,同比增长17.3%。绿色食品、纺织服装、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信息电子产业等工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2.94%、19.62%、23.13%、21.79%、49.92%。工业产销率达到98.42%,全省第二。二是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新增市场主体5119户、新增注册资本7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8%、58.9%。银行业金融机构增量贷存比为69.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46.1亿元左右,增长12%。三是企业效益向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8亿元,增长24.4倍;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4%;工业增值税、商业增值税分别增长17%、22.1%,较去年同期提高34.6、17.3个百分点。

2.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实体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转型升级做优实体经济。始终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技改扩规,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确保两手抓、两手硬。重点抓好115个工业项目和52个技改项目的服务调度,抓紧金澳科技、长飞光纤两个重大增长点和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63个增长点的跟踪服务,确保增长点能够尽快达产达效。出台服装产业振兴的政策文件,张金、浩口、龙湾三个服装产业园建设顺利。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僵尸企业盘活和现有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攀大附强,加快推动喜颂粮油、可赛化工等重组步伐,加快金华润与三宁公司、沃夫特公司合作项目的建设。金澳科技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永安药业3万吨牛磺酸项目竣工投产。持续做长光信息电子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半导体、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1-7月,光信息电子产业实现产值12.77亿元,同比增长49.92%。

二是招商引资壮大实体经济。借助“返湾湖国际马拉松”“一会一节”等全市重要节会,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展重要客商会见、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客商招待晚宴等活动。共邀商400余名,会见重要客商20名,签约项目51个,引资额211亿元。投资100亿元的江汉盐穴战略储气库项目、投资15亿元的长飞年产2000吨光纤预制棒项目、投资10亿元的好迪资产重组项目、投资7亿元的森友食品企业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的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潜江校区项目等相继签约。同时,编制《潜江市工业经济投资指南》,着力引导实体经济发展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目前,已围绕资源循环化利用产业、骨干交通网络、能源保障等十四大专项谋划项目40个,总投资954亿元。

三是科技创新提升实体经济。积极推进“双创”平台建设,出台《潜江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电子商务、小龙虾共享餐厅、文化创意、产品营销、筹划、中介服务等新的产业业态正在形成,为双创工作提供了更大舞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八大产业全覆盖,研究制定《关于产学研合作八大产业全覆盖实施方案》,分别为永安药业、永绍科技、巨江实业等36家企业对接8家省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服务。

3.强化要素支撑,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金融保障。落实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1-7月,银行机构贷款余额254.81亿元,比年初增加21.23亿元,增幅9.09%。持续完善政府、银行、保险风险共担机制,为工业企业提供增信担保,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银合作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4.89亿元、贷款户数4414户。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鼓励工业企业到场外市场挂牌,四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37家;鼓励市域担保机构积极与省担保平台和再担保平台开展合作,提升服务能力,累计为域内企业提供139.9亿元担保额,在保余额11.35亿元、在保企业170家。

二是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深化“放管服”改革步伐,加快建立“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的政务服务体系。截至目前,通过平台办结项目425个。建立了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容缺预审,着力开展部门并联审批服务,制定了审批流程图,共为20余个重点项目实行了容缺预审,压缩时限50%以上。深入实施《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项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地。持续开展部门服务企业活动,认真研究制定《2018年全市部门服务企业“稳增长、快转型、高质量”活动工作方案》,引导各部门以党建促发展,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

三是强化用工保障。以保障发展、服务企业用工为重点,通“招、留、引”等措施,组织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进城务工人员专场”“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大型招聘会,搭建企业用工平台,先后举办大中型专场招聘会12场次,8000余名就业者现场与企业签订了意向性用工协议,有效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矛盾。组织开展“一企一策”企业人才服务活动。工作专班深入全市54家企业收集整理了161条需求,对照需求研究制定了12条具体解决措施及方案,有针对性开展企业人才服务。

四是强化用电保障。认真落实2018年全省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认真组织上报了35家工商企业参与交易,并全部通过省能源局审核,其中存量用户9家,新增用户26家,申请市场化交易总电量20.85亿千瓦时,目前,交易正在按计划推进,预计将为企业降本增效4000万元。

(二)关于《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和《解决潜江市城区停车难问题》重点建议办理情况

市政府成立了重点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长领导下的分管市长分工负责制,明确了办理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步骤,认真开展重点建议办理工作。

1.强化安防管理和安全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一是突出“三抓”,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抓实常规管理。大力推进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安全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活动,从学校安全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九个方面,统一标准、统一模板、统一要求,学校安全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抓实三防建设。每年投入150万元,配备专兼职保安400多人。成立公安、教育联合巡逻队17个和学校护校巡逻队286个,设立交通护学岗115个,实现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巡逻防范全覆盖。投入1300多万元,新建“明厨亮灶”学校25所,新建、改造、维修校门36个、门房23个、围墙1.6万平方米。安装视频探头8000多个,校园110一键式报警和校车北斗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223所学校与公安机关110实现联网并控,实现了立体式、全方位实时监控。抓实护校安园。每年春秋和秋季,组成督查工作专班,对校园安全保卫、封闭管理、护校巡逻、视频监控、“三见”工作、周边治安、校车运营等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制发检查督办通报。

二是做好“三推行”,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推行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化。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做到教育教学计划、教材、教师、课时、教案、考核“六落实”。认真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省定教材,积极开发生命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大力推行“1+X”教育模式,多形式地组织生命安全教育活动、逃生演练及其他实践技能操练。推行校园安全教育主题化。深入开展了安全教育第一课、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消防日等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水上交通安全进校园、法制教育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了校园安全管理和校车安全管理培训,每年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和校车司机600人次。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认真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教育计划,配备专兼职教师800余人。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停车场建设。

一是立足城市未来,科学谋划。将城市停车场建设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对老城区存量土地进行了调查摸底,编制完成了《潜江市中心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规划停车场45处,总建设面积451429平方米,设计停车位23479个。

二是提高有效供给,解决实际痛点。盘活现有资源,升级改造一批停车场,完成了紫月路生态停车场、曹禺公园周边停车场的升级改造工作。积极发掘停车资源,规划调整路内停车位,在潜阳路道路两侧施划了860个车位,将潜江剧院周边改造成为停车场,增设停车位190个。积极选址新建,今年建设完成潜阳东路南荷菜场停车场、西门综合停车场、楚商林停车场等,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

三是经营城市,解决筹资难题。发挥市场作用,提升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利用中心城区存量空置土地,采取资源整合,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解决资金难题。

(三)关于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

1.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办理责任。市政府坚持把办理代表建议当作“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各级办理工作责任。龚定荣市长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人大建议办理工作,这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接受监督、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途径。市政府各分管副市长积极主动开展督办活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现场办公等形式,加大督办催办力度。市政府办各位副主任切实加强工作协调,及时牵头研究办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市政府办公室认真研究代表建议内容,明确各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办理工作责任。各承办单位进一步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分管科室承办落实、办公室抓督办协调的办理工作机制,将建议办理工作态度和办理成效纳入个人考核内容,确保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落实。

2.健全制度,不断规范办理程序。各承办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办理工作重点,把握重点环节,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办理工作,坚持做到“三严格”,即:严格规范办理程序,各承办单位切实遵循交办、承办、审核、答复、征求意见、总结等流程,做到办理工作环环相扣,科学规范;严格落实现场办理报告制度,现场办理前及时报告具体办理时间、地点、形式、参加领导和人大代表等情况,市政府督查室随时抽查核验办理质量;严格把好答复审核关,答复意见经经办人、分管领导和单位主要领导层层把关,答复格式和行文质量不断规范。如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坚持的“四走访制度”,即办前、办中、办后、回头看四次走访,将走访搜集回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并将重点、难点问题提交局党组研究讨论,确保了办理工作的质量。

3.求真务实,切实增强办理实效。一是切实转变作风。各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变“让我办理”为“主动办理”,变“注重答复”为“强调落实”,力求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如在办理江汉路占道花坛移到人行道的建议时,市城管局积极主动争取,将其纳入2018年市政重点工程,移除占道花坛和苗木,新修机动车车道和自行车道,进行绿化配置,江汉路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各承办单位主动与代表取得联系,了解建议的来由、背景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准确理解代表的意图和初衷。对一些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建议,提请分管市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解决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切实提高了建议办理的质量。如市环保局办理关于西荆河上游排污问题的建议时,提请分管市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赴沙洋县进行座谈沟通,建立了两地河长办工作联动机制,联合开展水质监测、预警和治理工作,获得了代表们的高度认可。加强协调沟通。各承办单位坚持在办理过程中加强部门协同,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的建议,主办单位能够主动建立工作联系渠道,与协办单位多酝酿、多协商,共同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确保了办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创新形式,全面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创新督查形式。通过电话催办、公文催办、现场督办等方式对建议办理不定期督查,邀请市人大代工委组成督查组,采取现场督办与跟踪督办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建议进行定期督查,及时了解办理进度,协调解决办理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形成考核制度。出台《潜江市政务督查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对办理时限和回复质量等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并将考核记录情况计入单位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内容。三是严格工作纪律。按照考核办法,对工作态度认真、办理成效明显的单位予以加分记录,对思想不重视,办理不认真的单位,加大跟踪督办力度,落实开展“回头看”和“二次办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办理质量和满意率。

、今后办理工作思路

今年的议案、重点建议和建议办理工作能够取得一定成绩,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各承办单位和广大代表高度重视、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及市人大代工委给予了大力的指导和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办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办理工作离人大代表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少数部门对办理代表建议还不够重视,研究问题不够,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仍然存在。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加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