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对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第J065号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4-0548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文旅局 发文日期: 2023年07月25日 17:00:00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3年07月25日 17:00:00 名  称: 对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第J065号建议的答复

潘世茂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我市“非遗文化特色街区”试点项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人大J065号建议案《关于建设我市“非遗文化特色街区”试点项目的建议》,此议案中提出如下建议:1.“非遗文化特色街区”试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三大核心:“八仙桥”文化休闲工程、镇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空间拓展工程、仙桥路非遗文化街区亮化美化工程。2.打造浩口镇“非遗文化特色街区”是擦亮潜江文化名市的又一有效途径,望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资金投入与立项上予以倾斜。请乡村振兴局纳入乡村振兴项目。请文化和旅游局纳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乡村文化旅游特色示范点。

经与代表多次沟通,本项目主要涉及非遗保护,街道亮化美化(当地负责)。此项目与打造“非遗文化特色街区”,树立浩口“中国非遗旅游小镇”品牌形象的定位很切合,我局将在非遗保护人员、经费和政策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指导。

二、议案调研

为切实做好《关于建设我市“非遗文化特色街区”试点项目的建议》的办理工作,我局组织了党组书记龚华同志任组长,伍晓梅同志为副组长,李彬、曹圣鑫同志为成员的办理专班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走访,专班人员多次与代表见面,汇报建议办理情况,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吃透建议案的精神实质,逐条办理,认真落实,并随时汇报办理工作的进展情况,解决议案办理问题。2023年1月13日,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伍晓梅同志以及非遗保护工作者们一同前往浩口镇在文化站一起研究了落实非遗文化街区项目的细化表并与建议案领衔代表潘世茂同志就J065号建议案进行现场调研,潘世茂同志介绍了建议案的背景,伍晓梅同志结合调研事项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了表态性发言;3月14日,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伍晓梅同志陪同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黄树清、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柏贵喜、省非遗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马瑄等到浩口镇调研江汉平原(潜江)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并与建议案领衔代表潘世茂同志就J065号建议案相关内容进行现场调研;4月8日,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龚华同志、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伍晓梅同志陪同省文旅厅厅长李述永到浩口镇调研我市文化和旅游工作并与建议案领衔代表潘世茂同志就J065号建议案相关内容再次进行现场调研;6月8日,“魅力潜江—我们的节日”潜江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第二届浩口美食节)在浩口镇盛大开幕,副市长王丹、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杜国忠亲临现场,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伍晓梅与建议案领衔代表潘世茂同志就J065号建议案相关内容再次进行现场调研。

三、办理回复

随着我市践行非遗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为非遗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浩口镇拥有全市六大类非遗项目,其资源丰富,传统民俗民风十分活跃,由市非遗中心全面指导浩口镇综合文化站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制定项目保护规划、开展普查、抢救性记录、传承培训、非遗活动以及传播、交流展示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2018年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0年,潜江非遗“潜江民歌进校园”实践案例荣获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佳优秀案例;2022年相继荣获“湖北省首批十大特色非遗村镇街区”之一、“全国非遗旅游小镇”两块金字招牌和“湖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优秀案例”。此外,对于浩口镇非遗保护工作的促进,还从以下方面给予了支持

一是人才建设支持。为浩口镇综合文化站2名工作人员(潜江民歌非遗传承人),以非遗保护特殊人才引进解决了财政编制,两位核心骨干人员为该镇非遗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保护经费支持。2019年至2022年,潜江市非遗中心拨付浩口镇非遗传承基地(浩口镇综合文化站)38.4万元,2019年6.5万元;2020年5万元;2021年9.4万元;2022年16.5万元;2023年列入预算30万元(含非遗特色村镇建设20万元)。此外,持续开展传承人慰问走访工作,对市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给与非遗传承补贴,帮助其开展项目传承。

三是传承体系建设。对于浩口镇境内的非遗项目开展普查、认定工作,帮助浩口非遗建立了非遗国家、省、市、镇四级名录体系,认定了相关的代表性传承人并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为浩口镇认定了1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已经将5项国家级项目在浩口镇延伸传承,麦秆画、木雕、竹编、面塑等省级项目相继进入,为浩口镇的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非遗阵地建设。在浩口镇挂牌成立了市级非遗传承基地(浩口镇),建立了潜江民歌、江汉平原皮影戏、潜江高台舞狮、潜江麦秆画等项目传习所,常年开展项目传承保护。挂牌成立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浩口三小),将潜江民歌、高台舞狮、锣鼓、剪纸、舞龙、打连厢、太极拳等项目纳入学校的课外兴趣班进行常年教学。教学成果在各类全市文化、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展示活动中精彩亮相,受到各界好评,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非遗场馆建设上支持浩口镇综合文化站和浩口三小建立了非遗展示馆、体验馆、皮影馆和非遗传承传习中心,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法,多元展示浩口历史、人文、物产与民俗风情。陈列馆与体验馆实行免费开放,除团队参观访问外,每天接待自然参观者近百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五是开展活动和培训。百科讲堂传技艺举办“百科知识”大讲堂,开展秧歌腰鼓、莲厢、彩船、龙狮、太极、书法、麦杆画、剪纸等讲座,推动传承普及。常年开办潜江民歌、民族器乐、高台舞狮、江汉皮影、传统手工艺等各类非遗项目培训班,让培训延伸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仅潜江民歌每年培训人员达800余人次。出版地方文学杂志《八仙桥》,开辟“非遗风采”专栏,广泛宣传推介浩口镇非遗文化成果。坚持以活动树品牌。帮助浩口镇非遗传承基地举办了四届“民歌浩口”传承展演、五届非遗文化拜大年春晚、两届“传统体育健康行”太极拳推广暨传统武术展演活动,每年开展舞龙舞狮展演、“非遗传承人闹元宵”等活动,惠及群众5.6万人。浩口传统美食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厚重的历史传承。浩口年货、凹粑子、鳝鱼炒饭、鱼糕等乡土传统美食跻身市级非遗项目,以此为载体,扶持了一批传统美食制作点,通过植入非遗标识,开展传统工艺展示活动,吸引人们参与互动,引导消费,让游客观赏、品鉴工艺流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建议在项目建设方面要强化当地政府的属地主导作用。一是经费争取,多方面筹措资金。文旅局已将此项目以文旅产业项目纳入,积极向上争取相关经费,地方政府亦可从沿街面单位以及街道亮化美化等多方面筹措资金;二是强化属地意识,提升管理效能。采取有机更新理念,保护优先、产业优先、生态优先、注重传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争取项目早日建成,后期要加大对试点的总结评估,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完善规范,在面上推广,提高试点工作有效性,可引入市场机制运作,尽快盘活项目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

                          2023724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