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J096号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4-28193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文旅局 发文日期: 2024年05月15日 10:30:00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15日 10:30:00 名  称: 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J096号建议的答复

潘世茂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浩口镇打造全国非遗文旅小镇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人大J096号建议案关于浩口镇打造全国非遗文旅小镇的建议,此议案中提出如下建议:1.将浩口全国非遗文旅小镇建设纳入市级文旅重点项目予以统筹推进打造。2.请市农发集团对“浩口镇非遗文化特色街区”项目予以大力支持。3.请市文旅局、市发改委支持向省发改委、省文旅厅争取2024年省内预算资金用于非遗特色小镇建设。4.请市财政、住建等部门对于非遗特色小镇建设在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为切实做好相关的办理工作,我局组织了党组书记龚华同志任组长,伍晓梅同志为副组长,李彬、曹圣鑫同志为成员的办理专班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走访,组织会办单位共同办理,专班人员多次与代表见面,汇报建议办理情况,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吃透建议案的精神实质,逐条办理,认真落实,并随时汇报办理工作的进展情况,解决议案办理问题。

至此,我局已将此作为文旅产业项目纳入且积极向上争取相关经费,并已指导浩口镇成功捧回“湖北省非遗村镇街区”“中国非遗旅游小镇”两块金字招牌,会办单位市发改委也表态将服务好项目审批办理并跟踪好项目资金争取。历年来,我局持续非遗保护人员、各项文旅经费和政策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和指导,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还制定了一系列可行性方案,以浩口非遗文化保护为切入口,通过文化空间拓展探索乡土文化创新性转化路径,持续指导其以非遗文化成果的呈现、基层文化活动的诠释、乡村文化空间的创新性探索,解构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助力非遗文旅小镇的打造。

二、办理回复

随着我市践行非遗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复兴,为非遗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浩口镇拥有全市六大类非遗项目,其资源丰富,传统民俗民风十分活跃,由市非遗中心全面指导浩口镇综合文化站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制定项目保护规划、开展普查、抢救性记录、传承培训、非遗活动以及传播、交流展示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2018年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0年,潜江非遗“潜江民歌进校园”实践案例荣获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佳优秀案例;2022年相继荣获“湖北省首批十大特色非遗村镇街区”之一、“全国非遗旅游小镇”两块金字招牌和“湖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优秀案例”。此外,我局还从以下方面给予了支持

一是人才建设支持。为浩口镇综合文化站2名工作人员(潜江民歌非遗传承人),以非遗保护特殊人才引进解决了财政编制,两位核心骨干人员为该镇非遗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保护经费支持。2019年至2023年,潜江市非遗中心拨付浩口镇非遗传承基地(浩口镇综合文化站)68.4万元,2019年6.5万元;2020年5万元;2021年9.4万元;2022年16.5万元;2023年30万元(含非遗特色村镇建设20万元)。此外,持续开展传承人慰问走访工作,对市级及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给与非遗传承补贴,帮助其开展项目传承。

三是传承体系建设。对于浩口镇境内的非遗项目开展普查、认定工作,帮助浩口非遗建立了非遗国家、省、市、镇四级名录体系,认定了相关的代表性传承人并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为浩口镇认定了1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已经将5项国家级项目在浩口镇延伸传承,麦秆画、木雕、竹编、面塑等省级项目相继进入,为浩口镇的非遗传承保护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非遗阵地建设。在浩口镇挂牌成立了市级非遗传承基地(浩口镇),建立了潜江民歌、江汉平原皮影戏、潜江高台舞狮、潜江麦秆画等项目传习所,常年开展项目传承保护。挂牌成立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浩口三小),将潜江民歌、高台舞狮、锣鼓、剪纸、舞龙、打连厢、太极拳等项目纳入学校的课外兴趣班进行常年教学。教学成果在各类全市文化、教育等部门组织的展示活动中精彩亮相,受到各界好评,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非遗场馆建设上支持浩口镇综合文化站和浩口三小建立了非遗展示馆、体验馆、皮影馆和非遗传承传习中心,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法,多元展示浩口历史、人文、物产与民俗风情。陈列馆与体验馆实行免费开放,除团队参观访问外,每天接待自然参观者近百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五是开展活动和培训。百科讲堂传技艺举办“百科知识”大讲堂,开展秧歌腰鼓、莲厢、彩船、龙狮、太极、书法、麦杆画、剪纸等讲座,推动传承普及。常年开办潜江民歌、民族器乐、高台舞狮、江汉皮影、传统手工艺等各类非遗项目培训班,让培训延伸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仅潜江民歌每年培训人员达800余人次。出版地方文学杂志《八仙桥》,开辟“非遗风采”专栏,广泛宣传推介浩口镇非遗文化成果。坚持以活动树品牌。帮助浩口镇非遗传承基地举办了四届“民歌浩口”传承展演、五届非遗文化拜大年春晚、两届“传统体育健康行”太极拳推广暨传统武术展演活动,每年开展舞龙舞狮展演、“非遗传承人闹元宵”等活动,惠及群众5.6万人。浩口传统美食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厚重的历史传承。浩口年货、凹粑子、鳝鱼炒饭、鱼糕等乡土传统美食跻身市级非遗项目,以此为载体,扶持了一批传统美食制作点,通过植入非遗标识,开展传统工艺展示活动,吸引人们参与互动,引导消费,让游客观赏、品鉴工艺流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是文旅活动平台建设。创新文旅空间,开辟文旅融通路径,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一是充分利用文化站已建成项目,对图书馆、影剧院、体育中心和露天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先后重点完成了图书馆、影剧院的全面提升改造,建起图书分馆和文化分馆,为集镇群众提供了全天候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场所。二是建成“浩口文化遗产陈列馆”。该馆深入挖掘浩口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布展,展示内容丰富多彩,成为该镇文化阵地的一大看点。三是圆满建成非遗体验馆、皮影馆项目。筹措资金建设非遗体验馆和皮影馆,现已建成投入使用,对外开放。通过传统文化的带入,营造非遗文化独具个性的开放式空间,让参与者可游、可观、可娱、可品,文化站文旅空间与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建议在打造全国非遗文旅小镇上要强化当地政府的属地主导作用,强化属地意识,盘活市场机制。因地制宜采取有机更新理念,保护优先、产业优先、生态优先、注重传承,地方政府应从市场化角度多方面推进并做实擦亮“湖北省特色非遗村镇街区”“全国非遗旅游小镇”两块金字招牌。集非遗文化展示、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非遗文化体验馆去年已投入使用,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可指导复制经验亦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完整的文旅产业链,加大文旅招商引资力度,围绕周边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旅游配套设施,继而争取创建非遗特色的旅游景区,整合资源进行整体营销,尽快盘活当地市场,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以利可持续性发展。

                          2024514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