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J056号议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4-43975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发布机构: 市住建局 发文日期: 2024年06月06日 10:45:00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06日 10:45:00 名  称: 关于对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J056号议案的答复



何永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的议案收悉后,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市委支持,市委常委会多次研究建设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市工作,市委书记盛文军同志多次调研指导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亲自安排部署关于加快打造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的人大议案,分管副市长孙刚同志亲自领衔办理,并成立由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为主办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创文办为会办单位的工作专班,制定办理《关于加快打造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的议案》路线图、时间表,安排专班专人日督办,周调度,月结账,全速推进议案的办结。现答复如下:

(一)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建设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实施“交通突围”。强化对上争取,加快推进沪渝高速改扩建、荆潜监高速公路、潜江国家高新区战略储备综合码头、兴隆枢纽2000吨级二线船闸、汉江蔡甸至潜江兴隆段Ⅱ级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补强我市“外联”短板。打通“交通瓶颈”。谋划实施城东物流公路跨汉宜铁路桥梁工程、城东物流公路(紫月路至汉宜高速段)等项目,加快打通瓶颈桥、断头路,不断优化城市交通路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交通路网”。持续推进318国道苏港至丫角段、322省道总口至熊口段、318国道红军桥及接线工程、“四好农村路”升级版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234国道熊农至张金段、350省道冉家集桥择址新建等项目尽快开工。

二是综合运输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圆满完成重大节假日及各类节会赛事运输保障任务,未出现旅客滞留状况,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未发生重大服务质量投诉事件;二是持续深化全域公交改革,提升公交服务效率,推进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谋划实施乡镇综合客运服务站新改建工程,开通潜江至天门、仙桃2条城际公交线路,进一步织密公交线网密度,全面实现城乡公交全域覆盖;三是完成全市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建设,提前实现全市329个行政村农村寄递物流网点全覆盖并稳定运行。

三是不合理交安设施优化成效显著。突出交安设施建设管理,合理调整优化交通组织,指导配合城管执法、交通运输部门增设和更新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牌80块,施划道路标线1500平米,维护信号灯125处,清理妨碍安全视距、遮挡标志标牌障碍物60余处。对城区指路标志及货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低速电动车禁限行标志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同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交通流变化,及时调整优化红绿灯配时30余处,积极回应群众对安全畅通出行需求。

四是大整治打击惩戒效果明显。今年截止6月,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3.6万余人次,现场查处电动车摩托车及行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4万余起,机动车乱停乱靠9600余起,拆除遮阳棚24000余个,拘留无证驾驶违法人69人,扣留违法车辆4529余台次。目前,城区电动车摩托车驾驶人头盔佩戴率明显上升,交通乱象得到一定遏制。

五是城市管理服务链逐渐完善。临街垃圾收集“去桶化”,市政、路灯服务延伸至居民小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组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垃圾焚烧发电厂顺利投入运行,生态循环产业园飞灰填埋项目正式投入使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截止目前,我市顺利完成火车站易涝点改造项目,结束火车站下雨内涝的历史,同时完成城区18个易涝点改造。

六是城市管理责任网日渐织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文明执法、依法管理,严格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让城市面貌有“颜”更有“序”。今年截止6,共查办各类案件433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865份。12345市长热线、数字城管收集的案件办理情况每天报送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时,规范“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拉练、半年一述职、全年结硬账”的工作原则,制定红黑榜考评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明确责任划分,让城市管理步入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轨道,切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七是城市管理参与力不断提升。今年截止6使用城管随手拍巡查上报问题立案110424件,结案率96.80%。压实“门前四包”单位工作责任,推行路长、院长、楼长等“三长制”,开展商户自治试点,积极探索“美丽街区、共同缔造”城市治理新机制,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万人捡拾垃圾”活动,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协会等民间组织参与捡拾垃圾活动,发放车载垃圾桶杜绝车窗抛物,成立垃圾分类专业志愿队伍,组织城市管理群众议事活动,全面激发广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全民参与感和使命感,全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潜江全新篇章。

八是城市功能韧性逐渐增强一是道路交通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投资15亿元完成江湾路、秋月路、奥体路东、西延、紫光西路、紫月路西延项目建设工作;潜江大道(紫月路—兴盛路)、紫光南路(红梅路—紫月路)、红兴路已建成并通车;潜江大道(兴盛路—红梅路)、红梅路东、西延、袁杨路、凯盛奇配套道路正在按计划推进。完成了街心花园停车场、曹禺小学停车场、实验小学北校区停车场、保驾路停车场、希尔顿欢朋酒店门前停车场、潜阳路停车场建设,停车难问题得有有效缓解。二是公共服务能力提档升级。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与人口布局相适应,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实施以人为本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近年来完成301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结合美丽街区建设,完成湖滨路、四中巷、马昌垸路、殷台路等道路及配套设施改造提升,街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整社区覆盖率达到15.9%。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园林六小、潜江中学新校区扩容改造、育才路小学等项目建设,完成园林一中、园林三中、实验小学、广华中学教学楼扩建,新增学位2200个,潜江中学新校区项目等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提高医疗设施建设水平,重点推进潜江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周潭院区一期等项目建设,目前,市中医院周潭院区一期已基本完工,潜江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正在按计划推进。打造政府服务企业的重要窗口、服务市民的重要平台、优化政务环境,目前市民之家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三是城市安全韧性大幅增强。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聚焦老城区雨污管网短板,全面开工建设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易涝点改造工程,完成雨污管网40公里,填补污水收集“空白区”,王场片区排水防涝国债项目已开工建设。不断完善供水保障,潜江市城区公共供水普及率已达100%,供水规模达18万立方米/日,管网漏损率为8.81%。加强天然气供应能力,城区气化率达98%,乡镇管网覆盖率已超80%,同时加快推进潜江市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及客户端严重隐患专项整改工程项目建设,保障居民群众用气安全。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兴盛路东、西延、平安路、群英路、潜江大道等综合管廊(管沟)建设。

(二)议案办理推进情况

首先,关于代表提出的“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设计方案”的建议。为指导我市精致之城建设工作,20238月市政府已印发《潜江市精致之城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我市精致之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组织保障等;为更进一步细化我市精致之城建设内容,我局会同市城管执法局和市交通运输局共同编制了《潜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风貌提升规划》和《潜江市美丽国省道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规划》和《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多次审查,目前正在按照要求进行完善中。上述相关政策的实施,可以切实提高水乡园林精致之城风貌设计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其次,关于代表提出的“讲究方式方法,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建议。我市已制定出台了《潜江市精致城市管理标准》,主要从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交通秩序、城市窗口、智慧化城市管理等7个方面设定标准。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工作已实行“网格化”,制定完善了城市管理网格考评、问责方案,对网格执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并奖惩兑现,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提升城市市容品质。设立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个十专项工作组,出台《潜江市中心城区街道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潜江市水乡园林精致城市管理标准》、《潜江市城市管理问责办法》等一系列城市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市宜居化设计、精准化改造、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城市发展高质量、城市生活高品质、城市治理高效能。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城市管理网格工作成效明显,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事件处置及时,占道经营、流动摊贩、违规停车等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最后,关于代表提出的“聚焦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的建议。2024年我市将聚焦精致之城的重点任务,补齐短板弱项,以《潜江市精致之城三年行动方案》为引领,深入开展“七乱”治理行动,重拳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噪音污染、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让城市净中有静、规范有序。依照精致城市管理标准,制定单位庭院管理、设施维护、垃圾分类等相关制度,依制度管人,依制度管事,确保实行精致城市常态长效管理。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环卫保洁工作机制,优化城区红绿灯点位、时长设置和大型车辆绕城路线,严肃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兑现,常态化开展“红黑榜”评比,让干净整洁成为城市底色。扎实实施潜江大道、红兴路、紫光南路(红梅路至紫月路段)工程、东荆新区城市路网建设工程PPP项目、五地增绿工程、兴盛路环境品质提升工程、东城大道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北门转盘及周边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等精致城市建设工程,打通“断头路”,高标准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增设“口袋公园”、停车场公厕等服务设施,推动我市精致之城的高质量建设和特色化发展。

(三)下阶段计划安排

一是以建设精致新城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城区项目建设。立足泰丰、紫月湖片区的总体功能定位,打造潜江新城城市客厅。一是聚焦重点商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凯盛奇慢生活广场、万达广场、现代综合交通物流港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以资本活水带动新城区片区建设。二是优化完善配套路网结构。加快推进潜江大道、凯盛奇配套道路工程、红兴路等已开工道路建设项目进度;启动恩江大道、东浦路、洛江路、豹台湖路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切实优化完善新城区城市路网布局。三是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着力于新城区教育、医疗、民生三方面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潜江中学、兴盛路小学、中心医院、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进民生福祉。

二是以绿色生态文明为要求、重点突出水乡园林城市品牌。一是优化城市公园体系,完善绿地系统布局。加快县河体育公园、滨河公园建设和森林公园改造,打造曹禺公园、南门河游园城市客厅和高速、高铁生态绿色廊道,持续开展城区口袋公园等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城市公园体系,构建蓝绿交织、疏密有度的城市开放空间;二是改善城市水系环境,构建清水循环体系。加快推进潜江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百里长渠流域治理项目、城南河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启动实施县河流域综合治理、高铁片区水系连通等流域治理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区活水循环体系,实现一江清水润全城。三是提升城市整体风貌,打造美丽人文城区。依据《潜江市总体风貌综合提升规划》工作要求,迅速启动4个完整社区试点项目建设,132个老旧小区改造,兴盛路、东城大道、东风路、红军路、马昌垸路、殷台路、三江路等7条道路沿线风貌升级,不断优化城市轮廓线,建立美丽城市整体景观框架。四是坚持精美建设,提升城市颜值气质。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城市品质,增强城市艺术魅力,进一步强化风貌管控,丰富城市质感,美化城市环境。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深入推进城市更新,精雕细琢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每一处公园,做到单体出精品、组群有风格、整体创特色,让潜江成为“有颜值、有气质、有温度”的宜居、绿色、韧性、人文、智慧现代化精致城市。

三是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抓手,不断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完成泰丰路、红梅路、深河路、湖滨路等易涝点整治,启动实施火车站片区、南门河片区、王场片区、广华片区排水防涝项目建设,健全完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快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二是保障民生项目落实,引导空间精明拓展。推进育才路小学、园林六小、公办幼儿园、职教中心教学楼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及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精神病专科医院、市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类项目建设,推动我市健康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潜江市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客户端严重隐患专项整改工程项目及老旧燃气管道改造及设施功能提升项目建设,保障居民群众用气安全。实施完整社区建设行动。坚持将城市硬件设施提升与美好生活社区营造相结合,以打造平安社区、有序社区、宜居社区、敬老社区、家园社区、智慧社区“六个社区”目标为统领,实施建设街、广中、棉原、小南门社区等4个完整社区试点项目,到2025年城区完整社区覆盖率达到30%。实施住房制度改革行动。坚持“两多一并”住房制度改革主线,以需定供、租售并举,构建覆盖公租房、保租房、共有产权房、商品房的住房保障体系。鼓励存量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租售并举”,支持住房租赁企业多渠道筹集房源,提高小户型自持租赁住房比例。积极采用“平台+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国有企业作为平台公司,推动老旧小区片区综合改造,丰富二手房供应渠道,鼓励二手房交易“带押过户”。三是实施道路品质提升,推动改善人居环境。坚持“谋定后动,谋定快动”,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实施一批”工作要求,加快推进东城大道沿线及火车站片区品质提升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潜阳路、百里长渠、城南河、南门河沿线品质提升项目建设,谋划实施东荆大道沿线品质提升项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辛福感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关心与帮助,不知我们的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202466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