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38号建议的答复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5-22763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发文日期: 2025年07月17日 14:57:19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17日 14:57:19 名  称: 对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38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柳忠虎等代表:

您在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持续推动潜江龙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议案》已收悉,您的建议着眼于推动潜江龙虾产业全链条融合升级,引领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您对潜江龙虾产业的关心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您在建议中指出“完善科研体制机制,提升产业链整体能力,加强供应链平台建设”,对潜江龙虾全产业链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是需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作。近几年,在省、市领导的坚强领导下,潜江龙虾产业全链条正在逐步完善,不断推陈创新。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建议的回复

(一)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

为夯实产业技术支撑,先后成立了桂建芳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潜江综合试验站等科研平台。其中,重点打造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了“一中心三基地”,即小龙虾研发中心、良种选育繁育基地、立体模式试验基地、“四季有虾”试验基地。为进一步夯实潜江龙虾产业发展的科研基础,今年3月份由市农发集团牵头,成立了潜江市聚合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点推进虾青素及其衍生物提取等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全力推行潜江龙虾“吃干榨净”。

(二)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

深化种业攻关,增强核心竞争力。今年,继续与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省农科院等7所科研院所合作,持续开展小龙虾新品种选育繁育。“科潜1号”预计2025年底可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潜江1号”已通过中试,准备提交新品种审定。成功申报省农业事业创新发展--湖北省冰川螯虾内陆驯养试验示范项目,有望为我市冬虾养殖提供新品种。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近年来,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通过不同途径先后引进专业人才9名,同时加强对现有专业技术人才业务能力的提升。另外,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吸纳水产繁育、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6名从事科研工作,计划再引进12名专业人才,补充关键领域的人才缺口,进一步充实科研队伍力量,为潜江龙虾产业链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二、关于“提升产业链整体能力”建议的回复

(一)补齐产业链短板

一是创新养殖模式,提升综合效益。创新开发“四季有虾”池塘养殖模式、稻田模式,开展养殖技术指导,共开展技术培训14期,培训1500人次。2024年,推广“四季有虾”面积达2.3万亩。同步推进“四季有虾”稻田模式。

二是突破精深加工瓶颈,抢占价值高地。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和工艺创新。联合武汉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开展甲壳素相关产品研发。自动剥虾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如:湖北神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投入使用自动剥虾机,减少用工人数,提高生产速度,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仍在试运营。根据《2025年市领导包联重点企业等方案》的通知及研究潜江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由市农发集团负责实施的甲壳素、虾青素、壳聚(寡)糖精深加工项目已与中科荣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项目(一期)计划于2025年12月底完成建设。

(二)加强公用品牌建设

一是制定品牌管理文件,建立了官方联动机制。制定了《关于支持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将“潜江龙虾”作为全省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宣传推广的品牌定位,在品牌权属认定、申请条件、产品要求、品牌标识使用、使用年限等方面加以规定,统一品牌形象,提高品牌辨识度。

二是联系共用品牌区域,推动了合作共赢机制。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对拟授权企业资质开展实地调研,目前共授权308家企业(市内141家,市外167家)使用“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近期,分别由我市和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先后2轮前往15个县(市、区)实地调研,统一品牌形象,上门服务企业108家。

(三)持续宣传推广品牌

一是积极主动,推动了区域合作机制。邀请品牌共建共享区域参加湖北“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今年监利市、洪湖市等5地以分会场的形式参加。先后组织品牌授权企业参与2024湖北农业博览会、“潜江龙虾”“走出去”等系列活动,各项活动现场气氛火热,品牌宣传效果良好。

二是创新市场策略,激发餐饮活力。实施“百城万店”工程,提升属地用餐体验。3月29日,“潜江龙虾”品牌店万店同开暨北京旗舰店揭牌仪式举办,掀起了“潜江龙虾”“百城万店”餐饮热潮,将潜江龙虾味道输送给全国“虾粉”。目前,全国已设有“潜江龙虾”品牌店、加盟店、连锁店、合作店600家左右,以潜江龙虾命名的餐饮店超4000家。晓飞歌“小龙虾驿站”终端网点达400多家,创下日均8家的“潜江开店速度”。市农发集团在武汉建立1500平米中央厨房,联合武汉多家餐饮店设立提货窗口,实现活虾冷链直供、标准化加工、1小时主城区直达,创新“虾卡”模式优化体验。

三是注重官媒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近年来,“潜江龙虾”话题相关报道频频在各大媒体报道,一篇题为“‘潜江龙虾’何以‘长红’”的报道更是在人民网总网头条报道,该报道充分体现了公用品牌区域间的协同合作。本届博览会期间,开幕式观看人次近800万,抖音专场直播2000万精准曝光,最新宣传片《智链龙虾红》点击量突破130万次,全周期传播覆盖人群突破5000万人。2025年“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27.2亿元。

(四)注重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是开发文创产品。已开发布偶、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近100余种,并在龙展馆、高速服务区设立了潜江旅游购物中心、1+N自动售货点,通过文创产品将潜江龙虾产业、地域文化传递给游客,助力我市旅游业发展。

二是丰富餐饮业态。在龙虾城创新“餐饮+演艺”“餐饮+场景”等沉浸式就餐体验,围绕吃龙虾、看戏剧、演芈月的思路,邀请专业规划团队着手建设演绎、夜市、文创等业态,将“过客游”变为“深度游”。

三是做优文旅服务。市农发集团所属公交集团开通L08路、210路、320路、321路、322路等龙虾特色旅游公交线路,公交车身粘贴潜江龙虾品牌图文标识,公交线路覆盖火车站、龙虾城、龙虾养殖大镇等吃虾、赏虾、钓虾等“龙虾站点”,提升了潜江旅游热度。

四是丰富节会文化。融合小龙虾文化,举办2025“楚韵虾香 奔跑潜江”马拉松、“潜江龙虾”电竞嘉年华等系列文体旅活动,持续提升潜江龙虾知名度。潜江“小龙虾主题高速服务区”入选全国交旅融合示范案例,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小龙虾研学线路”“虾稻之乡丰收游”等特色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三、关于“加强供应链平台建设”建议的回复

(一)持续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

依托国家级小龙虾产地专业市场建设契机,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指导潜网集团创新采用“龙头企业+国资平台”协同模式,构建了集价格监测、在线交易、智慧物流等于一体的小龙虾供应链平台。截至6月底,小龙虾供应链平台上链企业1095家,累计交易额170.35亿元,形成数据驱动的产业集聚新生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全年通过潜江市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向市政府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共享企业全量数据39万条,2025年1-5月,共享相关企业信用信息14万余条。

(二)探索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

市政府办公室(金融科)联合全市银行机构已累计开发小龙虾产业链金融产品36个,截至5月末,小龙虾全产业链贷款余额63.89亿元,较年初增加13.76%。供应链平台合作金融机构9家,已经上线金融产品33个,贷款额度最高1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5年,累计贷款企业119家。政银保合作产品“龙投贷”累计发放贷款6.63亿元、累计贷款户数633户,贷款余额1.24亿元、贷款户数88户。

(三)引导企业做好平台宣传推广

针对潜江小龙虾供应链平台宣传曝光度不够的问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多次向上汇报争取,加深小龙虾供应链平台在省供应链体系印象,支持平台公司积极加入湖北省供应链管理协会,扩大圈内影响力。引导小龙虾供应链公司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小程序、移动APP使用推广,已成功举办“携手共进 联动未来”“2025年与辉同行小龙虾溯源直播”“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广会”“抖音电商海鲜水产行业产业带商家大会”“中国邮政潜江龙虾产销对接溯源直播”等活动。

潜江龙虾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和广大从业者为之共同努力。此次议案中提出的建议既符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又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将以此次建议办理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积极作为、履职尽责,为潜江龙虾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建设,在苗种选育繁育、模式创新等环节,加快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补齐产业短板,突破产业瓶颈;二是推进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发展餐饮、电商、冷链物流、品牌营销、休闲旅游,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价值;三是加强小龙虾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养殖投入品直接到终端,降低养殖成本。借助虾谷快运,实现鲜活虾从养殖端直接到消费端,提高配送时效和产品品质,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四是积极争取小龙虾产业链项目向我市倾斜,推进老新镇徐李片区、龚家湾等片区小龙虾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市小龙虾养殖基地提档升级。

再次感谢您对潜江龙虾产业的关注和建言献策,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202577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