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0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张传银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潜江文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中国戏剧之都的建议》已收悉,我局根据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梳理,现将办理结果向您汇报如下:
(一)加强对“戏剧之都”建设的领导
一是推动将“戏剧之都”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前期,我局已组织相关负责同志,由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带队,赴江西抚州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参与撰写了《打造中国戏剧之都建议》重点提案,争取到市委、市政府重视。二是推动组建“打造中国戏剧之都”建设领导小组。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争取市政府、市委宣传部重视,积极推动成立“打造中国戏剧之都”建设领导小组,并全力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理顺文化管理体制
一是推动成立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心。通过多方渠道,积极建言献策,积极配合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心做好新机构的组建工作。二是积极推动将曹禺纪念馆等单位划归潜江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心和潜江小龙虾传播有限公司运营。目前,市文化和旅游局已将曹禺纪念馆、曹禺祖居、潜江剧院等局属单位划拨至文化事业发展中心运营。其他单位的划拨,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积极配合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心向市政府争取,并协助做好相关调研、论证等相关工作。三是设立非遗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目前市级非遗经费主要由非遗传习补贴经费、民间文化带头人经费和日常工作经费构成,总计约每年59.8万元。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积极向市政府支持,争取在2020年前,推动设立每年50万元非遗保护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用以引导潜江皮影等非遗精品进驻梅苑古街开展创作、生产、展示、经营等活动,推动将潜江非遗精品项目产业化。
(三)培养戏剧队伍
一是创排精品剧目推介青年人才。创作大型现代戏《河西村的故事》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该剧由老艺术家胡新中、李春华领衔,答沙、付潜芬、吴珍珍、陈斌与院中十二名女演员主演,演员阵容中30岁左右的青年演员占比百分之九十,院中青年演员登上国家级赛演舞台锻炼展示自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凭借该剧为答沙、付潜芬、吴珍珍、陈斌四名青年演员申报“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力推青年艺术人才成名。二是在院内深入开展“四力”教育实践暨2019年“岗位练兵”活动。以活动加强队伍建设,树立演职员承担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使命任务的自觉性。根据自己的岗位特长,定剧目(节目),请老师(导演)指导,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树立个人艺术形象。三是启动名家传戏工程。将国家一级演员孙世安的经典剧目《三官堂》《拦花轿》传授给中青年演员马红丽、吴珍珍,并录制高清视频上报文旅部。四是继续做好花鼓戏定向大专班工作。去年与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荆州花鼓戏定向大专班,为做好大专班教学工作,委派国家一级演员孙世安、肖作伟驻校担任授课老师。组织学员登上“全国基层文联工作座谈会”演出舞台。为学员筹备暑期学习排练计划。利用各方面资源引导学员成人成才。五是争取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将向市政府请示,积极争取专项经费50万元,用于对专业人才培养,把有潜质、有潜力的艺术人才送上海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六是设立民办文化团体扶持专项资金。将向市政府争取设立50万元专项经费,以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的形式,开展花鼓剧团和社会文艺团队下基层演出。
(四)建设戏剧阵地
目前,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拥有排演场所“曹禺戏楼”一栋,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综合商贸大楼一栋,建筑面积3290平方米。排练演出的业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有演出服装262套,乐器40件,价值100万元的灯光音响设备。拥有演出舞台车一辆,大型交通客车一辆,小型文化流动车一辆。固定资产总额达1000万元。但曹禺戏楼容量小、年久失修,急待重建。规模和规格均不达标,建筑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观众容量不足400人,与要求标准相距甚远,需要扩建升级。
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局将按照打造中国戏剧之都报告要求,联合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积极调研,进一步理清戏剧阵地建设方案思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进曹禺戏楼改扩建工程和小舞台、小剧场等阵地建设。
(五)生产戏剧作品
一是创作大型现代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将我市两张重要城市名片——龙虾和花鼓戏结合,创排了大型现代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代表湖北省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奖”。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广泛宣传报道。二是复排经典小戏《拦花轿》。该剧重新立于舞台以来,参加了第三届湖北省艺术节展演,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惠民展演,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重播3次。三是改编古装花鼓戏《赛金女》。目前已举行了《赛金女》排练启动仪式暨动员大会,该剧将参加今年下半年举办的第三届湖北省荆州花鼓戏艺术节。四是争取设立曹禺精品剧作复排扶持专项资金。积极配合市文联推动经费争取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推动将曹禺先生的《雷雨》(话剧)剧本改编创作成花鼓戏《雷雨》剧本,将《雷雨》搬上花鼓戏舞台。
(六)举办戏剧活动
一是办好曹禺文化周、全国戏剧交易会。积极向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委市政府争取汇报,力争2020年举办曹禺文化周、全国剧本交易会,并力争按4年一届、1年一届的频率持续开展。二是积极开展校园戏剧活动。近年来,我市年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130余场,通过剧目进校园、学生入剧场、名家上讲堂、戏曲夏令营、校园戏曲展演等各种形式扎实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戏曲名家、优秀演员、优秀演奏员与各级非遗传承人通过讲知识、唱名段、扮角色、舞刀枪的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全面的辅导讲授。今年以来,已完成演出14场,讲座40场,辅导32场,共计84场戏曲进校园活动。三是设立专项资金。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戏曲进校园”扶持专项资金50万元、“大学生戏剧节扶持专项资金”50万元,并争取纳入财政预算。四是研究举办“曹禺杯”大学生戏剧节。配合市文联,积极争取省厅和市委市政府支持,推动举办此项节会。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大力支持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走出去”,到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地开展戏剧交流活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