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第T163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1-34226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发文日期: 2021年08月02日 10:30:42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1年08月02日 10:30:42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第T163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孙艳芳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现结合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本情况和2021年上半年全市明检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一、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本情况

按照《湖北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鄂政办函〔2019〕47号)总体安排部署,我市2019年9月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至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六年四步走”的战略布局(2019年试点阶段、2020年全面启动阶段、2021年-2022年强力推进阶段、2023年-2025年巩固提高阶段),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0年,市财政保障2598万元国债资金专项用于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建设。截止目前,我市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预)处置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配备其他垃圾转运车辆65台、餐厨垃圾转运车辆4台、厨余垃圾转运车辆5台、有害垃圾转运车辆2台,厨余垃圾就近处理设备1座(位于后湖管理区,设计日处理量3吨,现已投入试运营),泰丰街道办事处、后湖管理区两个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完成总进度约70%(11月前完成100%),龙湾镇冻青垸村、王场镇林圣村等15个行政村完成省级示范村创建总进度约80%(12月底前完成100%并申报省级验收),分别在紫月湖公园东南角、南门河游园东北角各建造一座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屋(7月中下旬竣工),通过扎实开展宣传“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现场观摩活动、大型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文艺汇演、研发推广易垃分APP、小型巡回演出、专题培训等方式方法,全市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以上,各地垃圾分类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引进第三方检查机构开展季度暗查、以分类投放准确率结果为导向,促进党政机关、居民小区分类投放准确率稳步提升。我市现已具备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能力。

二、2021年上半年推进情况

2021年以来,我市按照《潜江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和《2021年潜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年度目标要求,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精准施策,在夯实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思路、深入引导居民分类投放上取得进一步工作成效。

(一)工作做法

1.持续高位推进,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书记、市长双组长制的领导体系,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2021年潜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工作原则,明确24个重点部门的责任分工,分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从本次检查情况看,各地各单位均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

2.加快试点建设,强化典型引路

一是加快推进标准化片区建设。泰丰街道办事处、后湖管理区两个示范片区均已完成硬件设施配套全覆盖。其中,泰丰街道采取的“换桶直运、定点收运”模式,有效提升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纯净度,后湖管理区在原垃圾压缩站旁新建一处厨余垃圾处理站,设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暂存点,实现环卫清运网与再生资源回收网“两网融合”,均值得各乡镇学习借鉴;二是加快推进省级示范村建设。全市共15个村居纳入省级示范村创建,尤其是龙湾镇冻青垸村、王场镇林圣村等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建+垃圾分类的引领作用,提倡居民将厨余垃圾利用沤肥桶就地处理还田,有害垃圾兑换积分等方式,广泛调动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三是持续提升党政机关的示范作用。召开党政机关拉练检查汇报会,通过视频看、现场学,由各典型机关代表介绍先进经验和作法,形成了简明易行的内部管理制度,统一了规范流程,全市党政机关垃圾分类执行率达到99.5%以上。

3.创新宣传模式,强化精准分类

为更好满足居民获取垃圾分类信息的需求,搭建政府与市民互动桥梁,实现全社会实时掌握垃圾分类动态,我市积极推广易垃分APP宣教平台,通过答题得积分、积分兑换实物等激励方式,提高了全社会关注度,仅4月份至5月份两个月时间,新增注册用户3万余人,通过每日回答垃圾分类基础问题,帮助市民解决了在投放环节如何分类的实际问题,培养了一批“分类达人”,后湖管理区、总口管理区、泰丰街道办事处、熊口管理区、白鹭湖管理区、周矶管理区各推送报道10篇以上,市城管执法局、市经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发展中心、市文化事业发展中心、市医疗保障局各推送报3篇以上,为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4.加强交流学习,补齐短板不足

按照《关于印发重庆市湖北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对1”交流协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与重庆市沙坪坝区定向结对,并于6月份赴沙坪坝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形成了考察报告,对我市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刻剖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根据《关于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和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组织30余名乡镇及村居负责人,赴鄂州市梁子湖区学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先进工作经验,有效促进了我市创建省级示范村专项工作;上半年,迎接天门市、枣阳市、秭归县赴我市考察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共3次,互相交流了工作做法。

(二)主要问题

1.联动性不强。主要体现在行业主管部门缺乏研究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未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优势,整体推进合力不够。

2.社区单元动员能力不够。各社区普遍欠缺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专业技能,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不彻底,入户宣传存在走形式、一阵风现象。

3.城乡一体、统筹推进难度大。垃圾分类工作起步阶段需靠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镇级财政难以保障垃圾分类全链条运转,加上居民自觉分类的习惯需要长时间培养,导致大部分乡镇长期停留在宣传阶段,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组织领导,严肃追责问责。加快构建联络员联系体系,强化信息报送,建立纪检组织部门参与的常态化检查制度,对仍不落实相关文件要求的部门和地方主要负责人进行追责问责。

2.着重培养指导员队伍,充分运用好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基层堡垒作用。垃圾分类工作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全民参与,应效仿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包保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善于交流、有领导力的指导员队伍,联合物业、居民委员会、小区党支部、妇联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开展入户宣传、桶边值守等工作,确保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覆盖率、准确投放率大幅提升,保障垃圾分类中端分类转运、末端分类处置正常运转,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最大化。同时,切实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通过垃分研学旅行、课本教材进课堂等手段,强化教育部门责任,把学生这个"家庭指导员"作用发挥到最佳。

3.加大资金保障。根据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合理保障年度专项经费。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系统的革命性工程,从长远看,垃圾分类目标到位后,实行"以量收费"和"垃圾谁产生谁付费"的机制后,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人居生活环境,还可以实现财政资金投入逐年递减、社会经济价值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也希望能通过社会各界的广泛宣传,按照我市年度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尽早实现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目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