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037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于业成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打造龙虾特色小镇,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概况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潜江建成集选育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旅游、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电子商务、节会文化等于一体的虾稻完备产业链。2021年,潜江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600亿元。
截至目前,我市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到90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达85万亩,潜江龙虾产量15万吨,建成了13个万亩和70个千亩集中连片虾稻共作连片基地,形成了布局合理、集中连片、产销功能齐全的潜江龙虾养殖新格局。2021年,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标准模式、拓展模式、复合模式等虾稻共作升级模式。创新提出虾稻共作+虾稻连作复合模式,充分利用冬季空闲稻田,通过多养一季虾,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共推广13000亩,平均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推进从“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型。
全市现有小龙虾加工企业3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掌握了产品定价权,拥有行业话语权。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思路,高标准建设潜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重点建设50万吨潜江龙虾精深加工聚集区、40万吨冷链物流暨虾稻产品集散交易中心、龙虾辅料加工及虾稻精深加工聚集区,首批入园企业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柳伍项目2022年4月中旬竣工投产。我市现有小龙虾餐饮企业2500余家,开发出了一百多道小龙虾菜品。2020年受疫情影响,前期基本处于停业状态,4月初,全市餐饮业有序放开堂食,各餐饮企业营业额稳步恢复。在此过程中,楚虾王、虾皇等餐饮企业积极在线上拓展销售渠道,业务量同比大增。晓飞歌等小龙虾调味品生产企业线上线下齐发力,开发空白区域市场,全年营收实现翻番。探索“中央厨房+餐饮连锁”经营模式,打造“中央厨房”原辅料全国统一配给,目前已有虾皇小店·虾游记、潜江龙虾·潜三怪实现“中央厨房+餐饮连锁”模式运行。
在市场流通方面,拥有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专业交易中心,在潜江市各乡镇建设了12家功能齐全的交易分中心,实现“基地直采、产地直销、城乡直通”功能,切实解决偏远乡镇小龙虾交易难的问题。潜江龙虾还成功走进上海、山西、重庆等地,不断扩大小龙虾消费市场,潜江龙虾市场认可度空前高涨。2021年,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在今年“一节一会”开幕式上公布,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51.8亿元,连续三年位居中国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第一名。
二、提案中相关建议的回复
我们非常赞同你们提出的“加强风险管控意识,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动龙虾产业健康发展”、“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附加值”等观点,潜江龙虾产业要在新形势下转型升级,实现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持之以恒做好这些工作。
(一)加强风险管控意识,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一是重点对虾稻共作养殖基地的进排水系统、田埂、电路等养殖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安全生产物资的储备,定点存放,安排专人负责,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二是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通过各种方式进村入户宣传培训、及时告知各水产养殖户提前做好防灾抗灾工作。三是截至目前已初步建成21套水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其中包括1个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和20个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基地,总覆盖面积达10多万亩。基地配备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软件,初步建成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渔业环境监管、水质在线监控和水生动物病害远程诊疗“四位一体”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要求安装有可追溯系统的养殖户(企业)按要求上报投入品使用、病害发生、市场流通等方面信息,为实现水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目标打下基础。
(二)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动龙虾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我中心严格落实《潜江虾-稻“走出去”实施方案》,发挥潜江模式、技术、人才、物流等各方面优势,精心组织潜江龙虾开展“走进”系列专项推介活动,去年以来,分别开展了潜江龙虾走进武汉、上海、台湾等3场专项推介活动;建立潜江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和文创旅游纪念品的展示展销平台,充分发挥湖北龙展馆的场地设施优势,根据市领导相关要求,以龙展馆A馆为依托,规划设计一个对外市场营销的专属潜江龙虾特色旅游纪念品展示馆;与湖北垄上频道合作制定《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广方案》。二是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申请驰名商标认定进行扩大保护,推进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使用,指导“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许可人在使用商标的同时,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进一步提高的社会认知度。截至2021年底,我共6家企业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支持虾稻商标品牌质押融资。2019年以来,争取市汇桥担保公司支持,帮助虾乡食品以“虾乡稻”等18件注册商标专用权出质2次,共获得贷款1000万元;引导虾稻商标品牌开展品牌宣传,(1月26日-3月26日)利用今年春运期间,在人流量大的汉口火车站投放“潜江龙虾 世界共享”的广告。三是推荐“潜江龙虾”“潜江虾稻”纳入湖北省优势商标名录。加大展会知识产权执法力度。2019年7月,市场监管局及相关单位推荐的“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商标被省知识产权局纳入湖北省优势商标名录(第1批)予以重点保护与扶持。
(三)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附加值
一是重点关注对华山水产的甲壳素提取技术,并扩大与水产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增强本土科研力量,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二是潜江市委、市政府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思路,着眼于加快推动潜江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规划打造的集研发、加工、仓储、电商、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坚持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0吨小龙虾食品智能化生产线项目正在办理风险评估手续,拟于7月份正式入园。潜江市湖耕食品有限公司年产30000吨小龙虾食品智能化生产线项目正在办理入园前期手续,拟于6月底正式入园。潜江市昌贵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10万吨小龙虾、淡水鱼食品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已通过市招委会审议,拟于近期提请市招委会审议。潜江交投集团年15吨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拟于近期提请市招委会审议,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虾酱、火锅底料等精深加工和产业链企业,产品包装企业,不断丰富园区加工业态。
(四)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筑牢乡村振兴堡垒
熊口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当地非遗文化品牌主要有皮影戏(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严主斌为带头人)、锣鼓唢呐、舞龙舞狮等表演性项目,有油纸扇、熊口酥饼等传统技艺类项目。文旅局及相关单位配合熊口镇开展红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启动了《红军街史》专项展陈设计以及布展市施工,力争恢复革命历史风貌,争取建成全省革命遗址示范项目,将熊口红军街建成我市红色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红色文旅。
(五)深耕龙虾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我市非遗中心利用互联网平台常态化开展市级非遗项目及相关活动的宣传,扩大熊口非遗文化知名度,提升传统文化生命力。文旅局及相关单位指导镇文化服务中心开辟了非遗宣传展示厅,并坚持组织艺人开展传承传习活动,推动特色文化农旅融合。现已在积极开展网红经济直播产业、小龙虾文旅产业招商活动,推动熊口小龙虾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
你们提出的五条建议是我们现在正在做,未来更需要持续不断开展的工作,这五条建议对潜江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积极作为,履职尽责,为潜江龙虾产业的持续高质量稳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感谢你们对龙虾产业的关注和建言献策。
2022年5月18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