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3-00952 主题分类: 教育 发布机构: 潜江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2年12月30日 18:10:00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30日 18:10:00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117号提案的答复

李 军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们认真梳理和反思我市在双减政策落地、深化体教融合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认为您的分析准确客观,提出的建议合理可行。现答复如下:

一、落实“双减”政策情况

(一)坚持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市政府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双减”工作文件精神和市委主要领导指示批示精神,迅速拟定工作方案,组织召开部门协调会,将“双减”工作纳入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明确部门职责,部署工作任务。二是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了“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21个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出台政策文件。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通知》(潜办发〔2021〕13号),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出台了关于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等一系列举措,搭建了“双减”工作的“四梁八柱”。

(二)坚持科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减负增效一是加强作业设计管理。市教育局督促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严格做好作业统筹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强化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培训,举办作业优化设计竞赛、作业展览,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二是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召开“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进会,印发《关于“双减”背景下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压实学区主任、校长责任,切实规范常规教学管理,加强教师研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分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三是强化办学行为规范。印发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睡眠管理、作业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监测等五项管理文件。开展常规督查,督促学校落实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睡眠管理,严格落实作息时间,确保睡眠充足。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考试实行等级评价的要求。

(三)坚持优质多元,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一是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各学校均“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严格按照“5+2”模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制定落实收费标准。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调研,认真核算工作成本,精心制定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各学校均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三是拓展服务形式和内容。为丰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内容我市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工作,推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模式,严格落实每天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或社团、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切实增强学生体质。

(四)坚持部门联动,加强校外机构监管。一是全面压减学科培训。国家双减政策发布后,市教育局迅速停止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使用统一合同文本,完成培训机构营转非工作,对预收费进行全面监管,完成每所机构30万保证金的收取,全面规范机构培训办学行为。学科类培训机构由46所压减至7所,压减率85%。二是建立两级巡查制度。市教育局实行学区(分局)常态化巡查与市局抽查相结合的两级巡查制度,有效打击校外机构利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开展学科培训。2021年,共组织相关开展巡查抽查16次。三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市教育局联合文旅、科技、市场监管、民政、卫健、公安、住建、税务等九部门开展联合执法4次,查处违规机构12家,退费69万元。四是加强宣传力度。市教育局印发工作简报20期,印发告家长书10万余份,并在潜江电视台、潜江日报、市教育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潜江市关于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通告》和《告家长书》,全面提升民众知晓率。五是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学科类培训收费标准,目前我市所有学科类培训机构均严格按收费标准收费。

二、下步打算

(一)立足教学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一是完善研训机制建设,扎实开展研训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二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改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入度融合。积极探索分层教学,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三是严格常规教学管理,抓好备、教、辅、改、考、评各环节的落实,以精细化的常规管理促进质量提升。

(二)立足实际需求,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一是推进服务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德育实践基地等校外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探索聘请校外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参与课后服务,建立“教师+家长”“教师+社会”“教师+校外机构”等多种服务模式。二是加强经费规范管理。指导学校科学制定经费分配方案,督促学校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学生的收费退费工作,每学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切实规范经费管理,保障课后服务平稳顺利实施。三是注重服务评价引领。制定出台课后服务质量评价办法,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常规督查和指导,促进课后服务工作质量提升。

(三)立足规范管理,促进校外机构健康发展。一是加强非学科机构管理。进一步明确部门管理职责,促进各部门尽快制定出台设立标准、审批程序,加快推进非学科机构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二是持续推进联合执法。强化地方属地管理责任,统筹政法委、教育、卫生防疫、市场监管、信访、公安、城管等部门力量,按照“每月组织不少于2次”的执法频次严厉打击各类培训机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等各种违规培训行为。三是大力清除校外培训广告。加大校外培训广告专项整治力度,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严厉打击和坚决杜绝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现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