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 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129号提案的答复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3-18092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3年07月27日 09:41:42 文  号: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3年07月27日 09:41:42 名  称: 关于 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129号提案的答复

九三学社界委员:

大家好!

各位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设生态家园 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T129)已收悉。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委员我市美丽乡村的关注和关心,大家在提案中准确指出了我市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绿色康养、碳汇经济等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都符合当前乡村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同时,大家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大家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组织领导。2月27日,经局党组研究,成立关于政协委员提案督办的工作专班,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传银同志为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徐宗凌同志为副组长,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相关同志为专班工作人员,认真开展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二、加强部门沟通。因该提案由我局主办,由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等协办,按照该提案工作专班前期制定的工作方案,我局副局长徐宗凌同志带领专班工作人员,与会办单位进行沟通,根据各自单位职责,整合力量,共同发力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构建全市乡村建设的有效工作机制。2022年3月13日,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市主要领导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我局对照《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中的重点工作,对照市直各部门工作职责,认真分解任务,并充分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待各部门认领工作任务后,要求各部门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的要求,制定专项推进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二)制定专项推进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市农业农村局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制定并印发《潜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全市乡村建设的方法采取整体推进和示范带动相结合的办法,即在全面开展建设的同时,在全市395个自然村(湾)中,统筹考虑各类村庄的区位、交通、产业、资源、村支部战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和特色优势,分期规划建设5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形成相邻乡镇循环通道。按照年年推进的原则,每年建设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示范带。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一是强组织。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明确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我市2023年度乡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围绕突出特色、突出亮点、突出效果,整合多方资源,统筹推进村庄规划、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工作,连线连片建设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乡村示范带是强推进市主要领导在多次现场调研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各类村庄的区位、交通、产业、资源、村支部战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确定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示范节点村。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明确美丽乡村示范带资金来源、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及时协调各种矛盾和关系,强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

(四)积极整合和争取资金,加大工作力度。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市主要领导要求,将财政、住建、乡村振兴、农业、水利、文化旅游等部门涉及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资源进行统一打包立项,项目总投资100569.9万元。其中:地方平台公司融资90332.4万元,申请中央资金4692.5万元,企业自筹3365万元,社会资本投入2180万元。目前,投资3.85亿元的道路提升工程和投资1.76亿元的示范带沿线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预计5月30日可完成全部建设内容;投资1.92亿元的产业强镇项目正开展如火如荼的建设;示范点建设工程已陆续进场施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示范带正逐渐显现。

(五)结合村庄的特色开展乡村建设。在美乡村建设中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从文化、历史典故、乡村风情、民风民俗等多方面发现村庄的特色,打造各具特色风貌村。2020年我市后湖管理区黄庄垸办事处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共31个。

(六)深入挖掘农村农耕文化,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融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开展了乡村诗歌征集活动,推选了优秀乡村诗歌及优秀诗歌村庄,并将优秀的乡村诗歌及村庄上报省厅,积极弘扬乡村文化。深入开展“一约四会”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推广积分兑换制、数字化等典型做法,调动村民积极性,形成村民“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晒晒家乡变化新变化视频展播征集活动为契机,录制了潜江发展历程宣推视频,展现我市农业农村新发展新变化,为全面提升农民精神面貌,繁荣乡村文化蓄势赋能。宣推视频得到了“湖北三农”公众号的采纳及转发,点击播放量达数千次。

关于大家提出的几点建议,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制定措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着力规划布局,做大生态旅游蛋糕。

(一)以全域旅游规划为指导,推进旅游业生态有序发展。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旅游规划和生态红线范围、国土空间规划充分对接,确保科学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统筹规划,有序建设。《潜江市全域旅游规划(2020-2035)》通过市委常委会审议并颁布执行,成为指导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将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年底全域旅游考核工作。依据规划和部门职责,严格审批其它相关新建项目,确保留足生态旅游的发展空间。

(二)以乡村旅游为着力点,发展生态美丽经济。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以及《潜江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工作部署,充分挖掘利用我市“美丽生态”资源,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经济”,使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局推动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打造美丽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潜政发〔2021〕12号),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多项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内容,作为我市乡村旅游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三)明确旅游路线,开发旅游平台。市文旅局推出三条“潜江春季赏花踏青线路”,将曹禺公园、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返湾湖湿地公园、熊农红色农垦小镇、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等全市景区景点串联成线,并参与省文旅厅举办的“相约春天赏樱花”系列活动,去广州、深圳、武汉等地推介潜江旅游资源。四月参与中国第二届中国文旅博览会,并发布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持续向省内外的游客推介潜江旅游资源。接下来,市文旅局将始终坚持贯彻融合发展理念,深入挖掘龙虾文化、非遗民俗文化、水乡农耕文化,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重点发展虾稻农业旅游、水乡生态旅游与特色民俗、农耕、采摘旅游,做优做强特色文旅产业,实现了以农业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核,以旅游为平台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路径,实现了乡村旅游有序健康开发。

(四)强化硬件设施,优化旅游环境。目前我市在公安系统备案的旅馆总床位数17201个,未在公安局备案的接近500个,能够满足目前游客来潜的住宿需求。根据统计,2022年我市全年过夜游游客量144.18万人次。游客对全市总体旅游环境、各项旅游服务评价较好,总体旅游环境评价得分为8.99分。潜江市旅游的主要优势为住宿和餐饮,游客评价均为9.05分

二、高质量建设养老联合体,塑造绿色康养新生态。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依托乡村旅游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文化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小镇和共享型康养农村等建设,打造一批一流的康养名村名镇。依托乡村花卉林果园区、农业田园综合体等,强化乡土游憩功能,活化农村生产生活场景体验,大力开展观赏采风、休闲垂钓、采摘加工等活动,打造一批集农业、旅游、科教、养生保健于一体的田园康养旅游基地,形成多业态集聚的乡村康养旅游带和集中片区。

(二)培育发展特色文体康养。依托悠久传统养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一批国学养生系列研学产品,推广健康养生理念和生活习惯,打造一批文化康养基地,塑造中原文化康养品牌。依托地形地貌及资源,发展水上运动、户外拓展、露营、徒步旅行、探险等康体养生运动产品,发展壮大康养健身产业。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开发,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挥体育健身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融合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加快发展老年食品、保健品、康复、老年服饰产业,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务内容。深入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建设,建设智慧养老领域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支撑平台,建设一批智慧养老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发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等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加快延伸养老服务产业链,促进与金融保险、生物医药、生态农业、智能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用于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智能监测、看护设备。

、构建循环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始终以循环经济为抓手,2016年以来全面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创建工作。通过出台政策,实施重点项目等措施,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2022,根据国家要求,编制了《潜江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验收自评估报告》,组织开展了验收工作。同时,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范围,组织园区编制了“十四五”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持续和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潜江经济开发区(含江汉盐化工业园)初步形成了盐化工-精细化工-光纤新材料产业链、“石油炼化-精细化工”一体化产业链、“传统煤化工-精细化工”一体化产业链等循环产业链条,企业产业关联度达到85%,相互链接产品已达20多个,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园区绿色循环发展得到了大力提升

(二)加强顶层设计,落实碳达峰行动。组织编制《潜江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双碳路径。重点对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行优化,持续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争取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三)优化环境治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0Cs)以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落实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V0Cs等大气污染物治理优先采用源头替代措施。

(四)组织控排企业开展碳排放交易。我市共有11家控排企业,其中2家发电行业已纳入国家碳市场,我局在引导企业完成完成质量控制计划填报及每月信息存证工作的同时,还要配合做好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碳核查工作,督促企业年底完成年度履约,履约率100%。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关心,工作中的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