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033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033号提案的
答 复
刘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 助力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职业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您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参政议政意识深表敬意。您对现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提出我市职业教育现状和建议很实在、很中肯,我们将积极采纳推进,并将进一步强化落实。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6所,其中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附设1个中专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3所(市职业教育中心、市卫生学校、江汉油田职业技术学校),技校2所(市技工学校、江汉石油高级技工学校)。全市现有全日制学历教学高职学生10083人,中职学生6744人。高职学校共开设专业23个,学前教育、音乐表演为国家骨干专业。中职学校共开设专业28个,潜江市卫生学校母婴护理专业、江汉油田职业技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获批“1+X”证书试点。
近年来,潜江市职业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职业教育紧贴经济发展需要,推动职业学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探索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全面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根据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优化技能人才供给
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的需求为导向,鼓励引导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服务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能力,围绕社会急需开展多元技能培训,发挥职业教育培训的优势,统筹开展各级各类培训。面向退役军人、企业在岗职工、城镇失业登记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贫困家庭子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群体开展应急救护、育婴师、西式面点、特种设备作业、新型学徒制等26项职业技能培训,共计2.8万人次,达到学历教育学生数2倍以上。在潜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开设了“一村多名大学生”中高职贯通培养班,共招收农学专业学员25名。
但正如您在提案中分析指出的那样,在我市工业企业用工缺口极大的背景下,我们职业教育要主动作为,提升办学吸引力,提高人培养质量,全方位服务产业人才需求。
为此,市教育局、市人社局、江汉艺术职业学校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先进事迹与重要贡献。组织优秀高技能人才进学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让大众了解职业劳动的专业性和实际贡献、实际价值,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二是展示职教成果。举办职业学校开放周、企业开放日、职教服务在身边、全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职业教育论坛、市民大讲堂等活动,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成果,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三是强化激励机制。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范围,继续坚持做好“潜江匠才”评选,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二、全面深化校企合作
近两年来,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经信局、江汉艺术职业学校等部门和学校联合开展“产教对话”活动,各职业院校走园区、入企业、进车间,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为企业人才培养服务。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增设了服装设计专业和网络创业中心;江汉油田职业技术学校与金华润公司联合举办定向培养班;江汉石油高级技工学校与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企校合作框架协议,5年内订单式培养1000余名石油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各职业院校与武汉市合发机械有限公司、潜江市诚可威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幼儿园、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协议。
正如您所说,我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岗位实际需求不相匹配;企业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与学校形成的技能培养能力不相匹配;社会的就业、教育、产业等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优化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城市产业地图,引导职业院校加快“区域有需求、行业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对接布局服务全市“4+1”重点产业发展以及家政、养老、托幼、酒店管理等现代服务业专业。二是不断激发职业教育内生动力。多措并举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聚焦本市重点发展产业,建设更多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实税费抵免政策。引导重点产业园区将促进产教资源要素紧密对接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扎实的人力资源保障。三是建设一批实训实践基地。以企业为主体、集企业生产研发和学生实习实训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型实训中心,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支持推动企业将实训基地建在学校,由学校提供建设用地,由企业建设和运行管理,成为学生生产性实践基地。
三、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2022年全市职业教育总投入约3.7亿元(其中:高职投入1.7亿元,中职投入2亿元),重点支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及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每年拨付中职免学费资金400多万。发放贫困中职学生资助金40多万元,为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奖学金每人6000元。每年安排约100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到全市各乡镇小学顶岗实习,提供教师周转房免费住宿,为每人每月发放补助2000元。
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市职业教育投入有限,办学条件不优,职业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新职业教育中心尚在建设之中,各学校都存在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学设备简陋、实习实训基地不足、专业实习实训室和设备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下一步,我们要主动争取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重点支持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示范性学校、特色学校、综合实训基地。一是全面落实职业教育经费稳定投入保障。按省政府要求落实职业教育生均拨款,确保中职学校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8000元,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12000元。二是全面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潜江市职业教育中心新建工程由六栋宿舍楼、一栋教职工周转宿舍、东区食堂、加工制造实训中心、风雨操场和室外配套工程组成,建筑面积55769.22平方米。改建综合大楼,建筑面积90105.54平方米,建设总体规模145874.76平方米,估算总投资41500万元。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计划总投入13.5亿元,在新校区新建校舍24.73万平方米。其中建设教学行政用房,在建学生活动中心24867平方米,拟建学术交流中心11050平方米、科教综合楼5120平方米、教学综合楼61120平方米、报告厅6310平方米、体育馆10710平方米;建设生活用房,在建学生宿舍91653.62平方米、学生食堂2398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7880平方米,拟建其他设备用房4600平方米。这些项目均已完成土地征用手续、前期规划及项目报批手续,部分在建项目已近完工,拟建工程将于2024年5月启动。
四、构建多元教育模式
全市职业教育积极打造“文明风采”活动品牌德育活动,将活动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学校日常,使学校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展现广大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出彩的良好精神风貌。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每年举办一次全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市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成立6个职业学校首个市级“技能工作室”和3个省级“名师工作室”,积极组织职业院校校长、骨干教师、专业教师300多人参加国培、省培,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教学水平。38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教学比武中获奖,124名教师的教学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发表和获奖,特别是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和艺术专业声乐赛项中均获得一等奖。2022年全市技能高考专科上线率100%,本科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了77人。
当然,我市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职业启蒙不广、普职融通不畅等问题。
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德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紧扣新时代主旋律,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活动育人。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业文化进教育、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系统。二是实施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发挥职业院校将独特优势,通过组织“大国工匠进校园”“职业教育活动周”等系列活动,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帮助中小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理念。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实验实训设施,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能教育、综合实践教育。开发职业体验课程,建立职业体验基地,对中小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职业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对社会的职业形成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激发他们根据自身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条件等,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进行思考、规划。三是探索普职融通新举措。加强普职融通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细化普职融通的课程设置、学分互认以及学籍转换的政策指导,为普职融通改革寻找有效的突破口,促进学生双向顺畅流动,有效保证普职融通的推进。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构建应用型人才学历上升“立交桥”,形成高职与中职结构合理、协调发展、互相衔接、满足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双优”“双高”计划,整合中职教育资源,支持江汉职业艺术学院发展壮大,争创职业本科院校。
再次感谢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关注,衷心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3年5月15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