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7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72号提案的
答 复
桂修凤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双减”工作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潜江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现就您提出的建议回复如下。
一、坚持科学管理,推进教育教学减负增效
一是加强作业设计管理。市教育局督促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严格做好作业统筹,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强化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培训,每学期举办作业设计竞赛,促进教师作业设计水平的提升。二是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印发《关于“双减”背景下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顶层设计高效指引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开展年度教学创新大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教师研训,积极探索分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三是强化办学行为规范。印发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睡眠管理、作业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监测等五项管理文件。开展常规督查,督促学校落实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睡眠管理,严格落实作息时间,确保睡眠充足。加强考试管理,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考试实行等级评价的要求。
二、坚持多措并举,推动家校形成合力
一是建好“一校”。创办家长学校是我市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由家庭教育专家、学校教师、志愿者、优秀家长等组成讲师队伍,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线上或线下家长指导活动。目前,我市共建立家长学校117所均创办家长学校,创办率达100%,其中省级家庭教育示范学校6所,市级家庭教育示范学校65所。二是落实“两访”。深入开展学生家访。各地各校结合控辍保学工作,扎实开展学生家访,学校领导、党员、骨干教师、班主任全员参与,走进学生家庭,将爱送入学生家中。组织“教学开放周”、“教学观摩月”以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听课、评课,通过“共上一节课”,让家长了解学校授课情况及孩子课堂表现,为家长针对性教育提供依据。三是推进“三邀”。邀请家长代表定期开展“进门评校,进班评教”活动,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开门办学的群众评价和监督机制;在举办大型活动前,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活动策划,为学校活动圆满完成出谋划策,并安排部分家长协助岗位,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学校每年评选出在家庭教育方面成绩卓越的“优秀家长”,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宣讲,将自己成功的育儿经验同其他家长分享,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坚持优质多元,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一是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各学校严格按照“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和“5+2”模式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拓展服务形式和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各校开发和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目前我市中小学开设了跳绳、绘画、舞蹈、篮球、乒乓球、足球、围棋、象棋、鼓号等多种体艺社团活动.不少学校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本市非遗文化资源,并有机结合开设课程,开展了潜江民歌合唱团、舞龙、舞狮、打莲湘、潜江锣鼓、剪纸、麦秆画、太极等一系列非遗文化特色课程。大力推进“体教融合”,推行“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模式,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三是创新实践教育。采取“1+21+N”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各乡镇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保障每个学生每年掌握1-2项劳动技能。深挖现有资源,打造虾乡红色教育和美丽乡村之旅的研学路线,丰富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我市现有1个省级综合实践基地(营地),1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星期8农业观光园),1个省级研学基地(章华台遗址博物馆),还有20个市级研学(劳动)活动基地。
四、坚持规范管理,促进校外机构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非学科机构管理。进一步明确部门管理职责,促进各部门尽快制定出台设立标准、审批程序,加快推进非学科机构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二是持续推进联合执法。强化地方属地管理责任,统筹政法委、教育、卫生防疫、市场监管、信访、公安、城管等部门力量,按照“每月组织不少于2次”的执法频次,严厉打击各类培训机构无证无照、隐形变异等各种违规培训行为。三是大力清除校外培训广告。加大校外培训广告专项整治力度,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严厉打击和坚决杜绝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现象。
2023年7月18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