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九届委员会三次会议第T020号提案的答复
王小赫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潜江(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潜江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您深入调研,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予以采纳。
我市有着鲜明的产业特色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招才引智和技术创新需求强烈,但因城市能级不高、创新资源承载力不足等现实因素困扰,存在着高端人才引进难、留用难,技术、项目创新要素吸引难、集聚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在市外科技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可以链接当地的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构建“离岸研发孵化、潜江转化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高层次人才向潜江集聚,高水平成果向潜江转化。
在我省武汉都市圈中,各市为解决企业科研人才需求、孵化高科技项目补链强链延链,均在武汉市建立科创飞地。其中黄石、黄冈、天门已在武汉建成离岸科创中心,鄂州、咸宁、仙桃正在武汉建设离岸科创中心,孝感也启动在武汉建设离岸科创中心筹划工作。目前,我市企业对研发人才的渴求越来越迫切,在武汉等科技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离岸科创中心,用于企业集中建立飞地研发机构的呼声越来越高。为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需求,2023年5月11日,在市政府办张昊副主任带领下,我局考察了位于中国光谷核心区域的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023年6月15日,再次组织专班到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考察学习。2024年3月13日,我局党组书记、局长尹征同志带队考察天门(武汉)离岸科创中心。
按照2023年12月22日省委专题会指示精神,按照“地网筑基、天网链接、双向融合、政策赋能”的思路,加快构建“天网地网深度融合、在岸离岸密切互动、市场政府协同发力”的科创供应链体系要求,我们将在抓紧做好在岸潜江科创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潜江(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建设工作,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我市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营造全市科技创新浓厚氛围。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信息、虾稻等重点产业,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为民惠民、科技创新治理“六大创新工程”,加速完成职教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能级创新体系,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打造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和产业贯通联合体,全力打通“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推进通道,以教育强、科技强、人才强推动产业强、经济强、竞争力强,增强潜江发展新动能。
(二)加快在岸科创中心建设,为离岸中心打造坚实基础。进一步理顺科创中心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功能区配套建设,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企事业单位入驻效率,激发科创中心创新活力。加速打造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平台、产业项目研发服务平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应用平台,做实做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强化湖北大学潜江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武汉工程大学潜江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统筹管理,让引进的专业人才有“用武之地”,不断提升企业创新发展动力,为潜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三)加强调研谋划,探索离岸科创中心建设新模式。成立调研工作小组,赴武汉、深圳等地走访学习各离岸科创中心的园区运营、企业引入、企业培育、人才引进、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优秀经验做法,邀请市领导带队到园区进行考察,谋划建设潜江(武汉)离岸科创中心。联合市高新投公司等国有平台广泛摸底考察,谋划拟建设离岸科创中心选址工作。
(四)明确离岸科创中心建设定位,建立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通过3年时间努力,在东湖高新区建立潜江离岸科创中心,打造一个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引入省内外科研创新成果、人才和项目资源,形成离岸在岸双点支撑,天网地网双向融合的科创供应链服务体系,为潜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对离岸中心入驻企业给予本地同等市场主体地位,吸引项目“离岸创新、在岸应用”“离岸孵化、在岸壮大”。对在岸离岸科创中心转化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政策支持。在离岸中心设立潜江籍专家成果展示区,邀请潜江籍专家进行考察和讲学,积极承办各类科技交流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助力潜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五)加强对外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在潜落地。大力实施揭榜制科技项目,依托企业发榜付费、高校院所揭榜响应、政府自动匹配资金的揭榜挂帅激励方式,推进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匹配对接。不断拓展潜江名人录,更新完善潜江籍教授专家库。常态化邀请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科创服务和供需对接,每季度在科创中心组织一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交流会,开展供需发布、专项对接和项目签约等活动。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做好离岸科创中心的调研、谋划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政协委员的沟通,高质量完成政协提案的回复工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