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关于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市城管执法局高度重视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对照巡视问题整改清单,扎实做好相关问题整改。近年来,在潜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城乡一体、走在前列”的总目标,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形象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高。现将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力投入实施城市双修,老城区改造成绩斐然
(一)城市道路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一是高标准完成潜阳路升级改造。潜阳路是贯通我市中心城区东西的主要交通干道,东起外环路口,西至东荆河大桥,全长5.98km。始建于60年代,道路狭窄,交通拥堵,沿线建筑老旧,城市道路功能及景观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建设水乡园林精致城市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大手笔谋划,大投入建设,大力度治理,总投资3.2亿元,用7个月时间完成了潜阳路升级改造。改造后,道路拓宽成双向六车道,临街立面整体粉饰一新,路灯照明亮化工程铺装点靓,强弱电全部入地,实现雨污分流,人行道改造升级,市政实施功能完好运行,潜阳路成为贯穿我市城区的一条靓丽长龙,已经获省验收,成为我市第三条“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二是倾力打造江汉路景观。江汉路景观升级改造总投资2.1亿元,主要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立面改造、夜景亮化等四个方面进行提升改造,该项目建设工期8个月。主要对江汉路实施雨污分流、道路刷黑升级、人行道升级、从新栽植各类绿化苗木,并对沿线的南门河游园、道路交叉口等重要节点进行重点打造,实施道路沿线建筑立面整治,共整治89栋立面建筑,与景观提升和立面整治相结合,实施道路沿线夜景亮化工程。江汉路经过整体改造后,道路变宽了,交通变畅了,街道变丽了,夜景变靓了,环境变美了,成为我市立面改造的示范街道,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市政道路管养不断加强。一是加大城市道路修补。按时保量完成了“创文、创卫”、“城市双修”各项指标任务。其中:完成城市道路破损人行道维修57510.38㎡;完成破损混凝土道路维修78219.64㎡;完成混凝土路面沥青灌缝养护209634.41m;完成破损黑化路面维修90639.62m;完成黑化路面沥青灌缝养护205868.6m;修筑排水沟5228㎡。对园林城区40条主次干道795444m下水管网进行清淤、疏洗,清除淤泥111300多立方米。二是加强缺损设施补修。共投入资金912.58万元,累计更换破损井圈井盖1587多套;改造雨水栓1541处;对2160处检查井安装防坠安全网。三是改造老旧排水设施积水。共投入资金902.59万元对以下设施进行改造:其中①章华南路气站前排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埋设¢1000涵管60m,新增检查井4座;②城南中学旁污水箱涵进行切断改道;③锦绣路全段雨水篦进行更换和管道清淤;④铁路桥污水管网、百里长渠进水口、城南3组护坡涵管出水口、城南河进水闸进行了改造维修;⑤马昌垸路埋设下水管道Ø600涵管220m,增设检查井8座,7座雨水篦;⑥泰丰路盛世龙城管网426m进行改造;⑦切实解决市民反映的排水难、行路难等民生问题130余件。四是加强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设施整治。投入资金1009万元对园林、泰丰等二个办事处、12345市长热线投诉及信访件上报的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破损混凝土路面23766㎡、下水管网3845m进行了整治。
(三)城市绿量全面增补提升。近几年共计投入3.2亿多元,实施“高点绘绿、依水栽绿、拆违补绿、道路铺绿、庭院增绿、见缝插绿”,开展了公共节点绿化、道路绿化、景观提升、花卉栽植、补裁补种等绿化建设,倾力打造“绿色潜城”,实施全面绿化增量。一是提升道路景观建设。通过对章华南路、潜阳路、紫月路、袁光路及北门转盘花坛景观改造、杨市高架桥下景观改造、219省道后湖段花坛景观提升等现有绿化景观进行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城区主干道、重要出入口、节点的绿化美化提升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档次和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打造了一批城市街头景观小品、市民休闲小园,街头小游园和小景点30多处。三是道路绿化高标准打造。通过新建杨市工业园江湾一路、兴业路、翰林路等道路绿化;为潜阳路、章华南路配置花箱栽植花卉等措施,高标准打造一批道路绿化,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近五年共新增城区绿地面积55万平方米,做到园艺造景有型,色彩搭配有度、一年四季有景。截止2018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2%,绿地率达到36.59%,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1.46m,城市绿量大福提高。城市环境更加优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二、大力投入实施城市设施建设,城市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一)加大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一是全面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能力。投入近6000多万元,配置扫地车、洒水车、吸尘车、抑尘车、勾臂车等各类环卫作业车辆42台,形成了功能完善、配置精良、作业高效的机械化作业体系,机械化清扫覆盖面积增至665万㎡,机械化作业率达到75%以上;新增街道公共果皮箱、垃圾桶4000多个。二是完善城区生活垃圾转运处理设施。投入专项资金1270万元,完成了城区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17座。2019年我市引入专业压缩站运行公司,将城区5座垃圾压缩站纳入市场化运营,借助专业公司在垃圾压缩站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技术,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后续我市还将继续推动垃圾压缩站市场化改革,实现环卫作业全面提档升级。三是加快推进环卫服务中心建设。投入该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2018年9月潜江市发改委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子以批复;2018年11月省国土厅做出城市建设用地批复;2019年5月国资局做出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完善相关手续后,计划今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四是实施专业市场提升工程。投入4760万元,新建草莓、果蔬等便民市场2座,实施“农改超”升级改造市场5座,建设大型中心集贸市场2座。通过不断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既从源头治理沿街为市问题,又满足市民生活所需。五是统筹推进“公厕革命”建设。按照省住建厅“老城区800米,新城区500米”建一座公厕的要求”市城管局作为26座新建公厕的责任主体,在“早”字上作文章,超前谋划,在“快”字上下功夫,快速推进。目前已完成市曹禺公园、保驾路口袋公园等26座公厕工程新建任务。同时,不断加强65座改建公厕协调沟通、任务交办和技术指导,已完成65座公厕改建任务,完成率达100%,名列三个直管市之首。
(二)垃圾处理场实施高标准改造。按照中央环保督察要求,下大力气提升城区环卫设施,市政府投资350万元,对杨市垃圾填埋场实行了膜覆盖,解决了垃圾臭气外泄问题。同年市政府投入800多万元,新建了一套“生化+膜+蒸发”工艺的渗滤液处理装置,可日处理渗滤液200吨,有效提升了渗滤液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河南百川畅银股份公司建设沼气回收发电项目,投资1800万元,实现填埋气回收发电;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市场化公司对填埋区作业实现托管运营,破解堆高填埋技术难题。特别杨市垃圾填埋场升级改造以后,在各项业务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基础上,按照季季闻花香、常年有绿色、夜间有灯照、整洁路通畅的标准,投资100余万元,共修整绿化带3000平方米,补栽苗木560株,治理沟渠200米,加固道路120米,打造“花园式”场区。
三、大力投入实施城市治理,人民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
(一)加大工作经费保障。2016年开始,城市管理经费纳入常规财政预算保障,城管项目建设和专项整治经费统一由城投经费保障,每年财政预算超过1亿元。2017年8月,市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城市管理经费财政全额保障。同时,为实现“城乡一体、走在前列”目标,市政府还增拨专款300万元,一线环卫工人平均月增资300元。并完善配置城管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照相机等城管执法装备,市政府投入资金50多万元为全市城管执法人员完成新式城管制服换装。
(二)稳步推行农村垃圾精准治理。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担、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原则,实施“城乡一体,精准治理”,推行“户分类、点分项、站处理、镇考核、市监督”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和“上门、摇铃、分类、投放”四部曲收运模式,建立城乡保洁和分类处理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垃圾压缩站25座,选址建设村级垃圾集并点680个,购置垃圾压缩运输车32辆、农村电动垃圾收运车605辆,配备村级保洁员1600余人,并投入580余万元招标采购了25套渗滤液处理设备,均已调试投入运行。二是推行农村环卫市场化。在完善财评和招投标等程序后,将全市403个行政村及镇村之间、村与村之间道路、河塘沟渠等公共区域内的环卫保洁全面实行市场化,由市场化公司负责精准治理,提高了农村环卫作业整体水平。三是建立垃圾精准收运机制。按照“精准分类、精准收集、精准管理”的要求,实施“上门、摇铃、分类、投放”四部曲,可腐垃圾采取自然沤肥方式进堆积池减量化处理,不可腐和危害垃圾由保洁员上门分类收集,可回收垃圾对接废品回收站回收利用,有毒有害垃圾专业处置,其余垃圾收运至压缩站处理。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农村垃圾精准治理全年服务费4093万元,市级负担2505万元纳入财政预算。五是建立监管考核机制。对市场化公司运行情况进行市级、镇级、村级三级督办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拨付运行费用的重要依据,对因保洁质量不达标的,按百分制从服务费中扣除。并健全退出机制,如在年度检查排名中靠后或综合评分低于75分的,则与市场化公司解除服务合同。
(三)加大城市治理投入。一是实行“拖车管理不停息”。每月开展摩电摆放专项整治2次,有效遏制城市车辆乱停乱靠顽疾。目前,共拖离摩电660余辆。二是重拳治理乱搭乱建。近年来,市政府补助专项资金近100万,对城区所有乱搭乱建实施分批拆除,还道于民。共拆除违章搭建3600多家,拆违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三是统筹治理立面破旧。不惜重金聘请企业和专家,着手编制城区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按照“规范化、减量化”的原则,全面拆除城区跨街广告,统一改造临街店招店牌,刷新临街景观围墙。全面完成了潜阳路、章华南路、东方路、民主街等12条路段户外广告及店招店牌拆除及立面改造。累计拆除城区不符合设置技术规范的各类户外广告6000多块,刷新临街围墙44800㎡。四是全面治理建筑扬尘污染。投入足额资金开展宣传活动,购置监控设施,制作工地遮挡围栏,通过全方位、多层面控管,建筑渣土扬尘得到有效遏制。五是治理临街餐饮油烟污染。我市大力开展临街餐饮油烟治理,当前我市第一阶段改造任务已完成,共计对129家单位进行了排烟改造,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并达标排放,其中机关单位27家、企业学校51家、餐饮酒店45家、大型企业单位食堂6家。同时,参照武汉等城市做法,由政府按40%进行补贴的方式,启动了第二阶段临街中小型餐饮油烟改造,已经完成东方路虾街、育才路、横堤路、紫光路等路段共计81家净化器的安装任务。计划2019年底前,完成章华南路、潜阳路、江汉路等路段共计210家小餐饮改造任务,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之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