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报告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相关任务,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局主要负责人全面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列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推动行政执法、政务服务等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二是强化法治思维。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制定年度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4次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会和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做到党中央和省市重要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和贯彻。印发无纸化学法用法及考试工作通知,4次组织集中学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2次邀请市委党校、法律专家作专题辅导和法律讲座,提升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二)积极完善依法行政制度,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对拟出台的涉农文件推行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今年共审查拟出台规范性文件1件,清理失效规范性文件3件,废止规范性文件4件。二是认真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相关规定。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均严格履行法定程序,保障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同时,积极发挥法律顾问参谋作用,协调法律顾问参与局重大合同合法性审查等涉法事务87次,助力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三是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公布党务、政务应主动公开的内容,广泛接受监督,主动接受质询,不断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累计主动发布各类政务信息90余条,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服务群众水平。一是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跨域通办”,有效解决群众办事“来回跑”、“多地跑”等堵点难点问题。新上线“我要开办畜禽养殖场”“一业一证”专线办理渠道,对15项涉农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全省跨域通办。二是优化办理流程,按照“减无可减、压无可压”的原则,全面压减环节、材料,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兽药经营许可(不含生物制品)的核发”等4个事项通过告知承诺制实现立等可取。三是对高频办理事项提供“一对一”指导,对农机年检审实行上门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全年共办理行政许可711件,按时办结率100%。
(四)建立行业监管新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坚持“控总量、压频次、少干扰、不添乱”原则,建立以权责清单为边界、“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制定2024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开展了7次联合抽查,抽查市场主体41家。在“互联网+监管”工作平台推送监管行为数据1002条。二是在农资、农产品以及畜禽屠宰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试点,积极探索“信用+农业”场景应用,对142家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级,在“湖北社会信用信息平台”推送信用信息数据528条,建立信用修复“两书”同达和到期提醒工作机制,助企开展信用修复9起。
(五)强化执法监督,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重新梳理涉农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433项。明确了我市农业农村领域行政处罚事项334项、行政强制事项24项、行政检查事项50项、行政许可事项25项,涉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147部,整合了职能相近的执法项目,提高了执法效率。二是严格落实“三项制度”,编制农业行政执法重大案件法制审核清单,制定《潜江市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暂行)》,规范了公正文明执法。三是建立农业行政执法督查机制,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2024年我局办理的2件执法案卷分别被省司法厅评和省农业农村厅评为优秀案卷。四是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制定《潜江市农业农村局柔性执法工作规定(试行)》,对10余起农业农村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免罚”和“轻微不罚”,以批评教育为主,减轻农业企业负担。
(六)扎实推进农业执法,深化依法治理成效。一是依法查处涉农违法行为。根据部、省关于“绿剑护粮安”、“豇豆农残治理”、“农资打假三年行动”、生猪私宰滥宰“百日整治”执法行动要求,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质量、农机安全、植物检疫、转基因监管、种子质量和品种权保护、畜牧兽医等各类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围绕汉江禁渔,开展“渔政亮剑”“清风行动”和“四清四无”大排查、渔具市场清理整治、打击地下黑市产业链等专项行动。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00余人次,船车560余台次,检查门店企业或仓库等经营场所1236个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87起,刑事移交6起,所有办结案件已依法依规进行公示公开,有力维护了全市农业生产经营秩序。
(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普法工作实效。一是制定农业农村局普法责任清单,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执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二是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国家安全日、“民法典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三是结合重要农时节点,依托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以案说法巡展等活动让农业政策法规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三是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农资生产经营人员等行政相对人法治培训等方式持续推进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共开展8次培训,培训350余人次。
(八)做好信访维稳,依法化解涉农矛盾纠纷。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全年办理12345市长热线工单114件,受理线上线下信访案件27件,做到来访必接,群众咨询投诉事项件件有回音、有着落,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法治理念需进一步提高,工作方式有待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法治工作队伍力量不足,农业农村领域工作范围广、专业性强,缺乏专业法律人才;三是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是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继续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机制,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依法行政决策,提升依法履职水平。
二是进一步做好法治宣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不断增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结合春耕备耕、农民丰收节、“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加强对行政相对人及群众的普法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落实。
三是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执法人员执法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度,开展常态化农业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是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进“水产苗种生产经营”“一业一证”创新主题事项上线。全面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强农业农村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信用监管水平。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5年1月9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