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华寺街道警苑社区:“社警融合”新路径 绘就平安好“枫”景
自沙洋广华监狱办社会职能改革移交以来,为更好承接社会事务,服务好监狱职工家属,广华寺街道警苑社区立足辖区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不断在擦亮“底色”、磨亮“本色”、做亮“特色”上下功夫,切实发挥“警格+网格”治理效能,全力探索“警社融合”新路径,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社警”联建,打造“警格+网格”共治平台
警苑社区共有2280户4960人,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区域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管理工作相对繁杂。为激活社区网格微“细胞”,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社区向内挖掘优势资源,打造“网格+警格”联动模式,与沙洋广华监狱建立社会治理定期会商、风险联排、整体防控、协同响应等机制,坚持多走一步、主动作为,全方位、全领域摸清辖区“人、事、地、物、网”等风险底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设立“社警”联建工作站,将警务力量纳入社区网格,下沉到网格服务管理中,充分发挥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与民警“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的优势,对社区居民实行“组团服务”。
去年9月,社区接到张先生电话反映,辖区一电子有限公司拖欠涉及12名工人工资长达一年,多次讨薪未果。了解情况后,社区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社区法律援助律师、司法所人员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协商,经过多轮耐心调解,双方对该欠薪纠纷达成一致,并在后续半年内陆续付清4万余元欠资,得益于社警联建机制,矛盾很快顺利和解,得到群众一致称好。
“社警”联动,结成群众自治新队伍
为克服区域面积大,提高服务群众效能,警苑社区在3个小区分别成立“治安保卫委员会”,吸纳辖区党员、退役军人、优秀志愿者、楼栋长、物业服务人员等组成的社区治安巡防队,联合开展预防犯罪、域内巡逻看护、公共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处理、安全宣传教育、排查化解纠纷等,保障辖区群众生活平安、和谐、有序;并且成立了由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社区律师等力量组成的“法治在线队”,开展普法宣传、以案释法、矛盾纠纷调处以及不定期“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活动,驻社区民警、婚姻家庭咨询师等轮流“坐诊”为群众答疑解惑,群众满意度安全感显著提升。
此外,警苑社区打破传统办公模式束缚,建立“党群+小区”双轨服务机制,在较远的小区固定2名社区工作者,联合网格员、小区党支部成员、物业工作人员组成服务专班,设置群众家门口“小区服务站”。一张桌子、几把椅子,通过双轨服务制,帮助群众代跑代办,解决群众困难诉求。今年来,累计协助群众办理退休待遇资格认证、电子医保卡激活、社会救助等业务80余人次,为群众打开绿色便民通道,实现让“群众跑”变“帮办跑”。
“社警”联做,创新矛盾调解新方法
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激发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安防范的热情,社区组建社区社会组织“调解智囊团”,依托公众开放日、“小板凳”议事会等矛盾调解平台,按照“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原则,采取情感沟通、法律宣讲、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进行调解。同时,优化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回访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开展入户走访或电话回访,关注事态后期进展和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落实感情疏导、法治宣传等措施,避免将“小纠纷、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大隐患”,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弹,坚决防止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再次升级。
警苑小区临街门店老广华酒楼承载着居民生活的烟火气,但其产生的油烟噪音却也成了影响环境的“负能量”,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为还“净”于民,警苑社区“调解智囊团”协调环保、城管等部门立即现场核实,通过阐述空调外机潜在隐患、科普法律知识和控油降噪知识,酒楼最终将空调外机移位、加装排烟管消声器,同时建立网格员跟踪机制,定期巡查回访,确保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下一步,警苑社区将持续发挥“警社”融合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能力,营造和谐平安的社会氛围,绘就平安社区美丽“枫”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