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9年2月14日在潜江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龚定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发展定力、措施定力,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保持了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结果三个直管市排名第一。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GDP百强县市、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市、中国幸福百强县市。
——新兴经济保持了发展壮大的良好来势。新主体加快培育,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321户,其中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2243户,同比增长7.3%。新产业加速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4%,占GDP比重达到18.2%。新模式加快构建,电商企业迅猛发展,电商交易额达43亿元,增长86.9%。
——结构质量保持了转优提质的良好趋势。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75%,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70%以上。财税结构明显优化,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2.3%,提高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工业利润大幅增长,工业产销率达98.68%,排名全省第一。
——民生福祉保持了持续向好的良好形势。民生支出达到60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6%。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23元,增长8.08%。全市空气环境优良率达到84.3%,全省第四位;纳入考核的地表水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作为全省主场之一,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品虾论稻话丰收活动;成功举办2018潜江返湾湖湿地国际马拉松赛、2018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剧本交易会和“一会一节”,潜江龙虾通过湖北全球推介活动走向世界。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跨越经济发展关口。各类风险总体可控。金融、社保、房地产、融资平台等各领域风险有效防控,政府债务率控制在警戒线以内。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24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36起,破获毒品刑事案件63起,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下降16.2%、8.9%。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守食品药品安全防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年度脱贫任务圆满完成。扎实推进“双走访”“三大活动”“四个一”系列脱贫攻坚工作,统筹投入2.3亿元,全面落实“扶贫十法”,全年实现12461人脱贫、8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3.13%。生态环保扎实推进。强力推动“双十”工程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启动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完成6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厕所革命任务5.9万座(户),垃圾焚烧发电及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成为湖北省森林城市,2个乡镇、31个村分别荣获省森林城镇、省绿色乡村称号。
(二)全力促进产业转型,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工业量质齐升。长飞二三期OVD预制棒项目投产,信越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实施工业项目“155”工程,推动技改升级企业51家,光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产值增速均在20%以上。金澳科技在中国企业500强中位次前进57位,12家企业成为全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完成中小企业成长工程40家,累计重组盘活僵尸企业25家。农业提质增效。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成绩斐然,“六大中心”加快建设并高效运营,与15个地方和45家企业实现品牌及标准共享共用,潜江龙虾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潜江虾稻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市成为冬奥会小龙虾唯一供应地。服务业升级活跃。全市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4%。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3家。四板挂牌企业总量达到37家。金澳科技货运铁路专线开工建设,传化物流公路港建成运营。汉江兴隆河生态绿道入选省优选旅游项目。
(三)全力扩大项目投资,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谋划争取有力。谋划乡村振兴项目288个、总投资1026亿元,谋划长江经济带“两库”项目360个、总投资2276亿元。我市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考核中排名全国第一。成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国家独立工矿区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评审并启动实施。全年争取各类专项转移支付和债券资金41亿元。项目建设有效。举办项目集中开工和项目拉练活动,全年共新开工项目120个,在建项目317个,竣工投产项目121个。8个PPP项目稳步推进。省调度的6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永安药业、金华润、新亿宏、湖北沃夫特等技改项目竣工投产,金澳科技技改、好迪资产重组、服装产业园、汉江大桥等项目加快建设。招商引资有为。举办“一会一节”招商经贸活动,积极参加鄂粤港澳、世界500强对话湖北等大型经贸招商活动,全市累计到位资金201.6亿元,同比增长17.7%。强化与中石化、卓尔集团、香港百誉集团以及日企等对接,推动了长飞四期、中港城投工业重资产、慧智科技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四)全力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等系列文件,建成行政职权和服务事项管理系统、电子证照库和数据共享平台,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省市镇村四级联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全面落实惠企政策,为企业降低成本5亿元。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市通办”服务模式,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创新协税护税机制,实现房产交易、税费征缴、不动产登记等“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特色亮点更加突出。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和园区循环化示范试点中期评估,成功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财税改革,统筹整合资金10.2亿元,盘活存量资金5.9亿元。深入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2个经济发达镇改革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公车以及经营类事业单位等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以及国有农场、国有林场、供销综合改革、文联改革等取得新成效。区域合作更加紧密。深化与江汉油田务实合作,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共治、社会管理共融、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发展共谋,同心同力推动“三供一业”及其他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和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建设,推动了我市与江汉油田油气盐产业全方位高度融合。积极服务监狱、部队农场加快发展。
(五)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着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绘就城乡发展蓝图。编制完成《潜江城市总体规划(2017- 2035)》《潜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35)》,勾勒出城乡一体化发展蓝图,为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规划指导。东荆新区骨架逐步拉开;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全部完成,汉江兴隆河生态绿道全面建成,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风光带。打造乡村振兴范本。争取国开行乡村振兴首期项目信贷支持50亿元。吸引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市场主体145个,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7家,返乡创业就业人员达3000人。熊口龙虾全国特色小镇、王场光纤全省特色小镇加快实施。全面推行农村垃圾精准治理,“气化乡镇”工程覆盖12个区镇处,打造了虾稻共作等一批田园综合体,5个村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2个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乡村田园好风光正在加速形成。构建美丽人居环境。围绕让城市更美好,加快紫月湖公园、兴盛路综合管廊建设,新建改造城市公厕91座、口袋公园10处,全面建成紫月路生态停车场、城东节点停车场。围绕提升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背街小巷改造、城市亮化、市政维修等一批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建设。围绕道路畅通,完成园林北路、东方路、湖滨路北延、泰丰路南延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围绕升级城乡设施,加快318国道一级公路、枣潜高速连接线等道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90公里,灌区续建、下西荆河河道治理、汉江堤防整治、长湖库堤加固等水利工程稳步推进。
(六)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温度。全面完成13件民生实事,兑现了对全市人民的承诺。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560元/月和403元/月,临时救助人均水平达1844元。新增城镇就业11025人,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5875人。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689套,改造农村危房360套。实施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成19个高标准新型农村社区。完成113家改制企业移交社区管理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信息化试点、高考综合改革、市管校聘等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启动泰丰中、小学和高新区中、小学4所城区学校建设。筹集4479万元,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医保支付方式、医共体等医药卫生领域改革。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市疾控中心业务综合楼等投入使用,“五化”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完成。市民政事业园稳步推进。龙湾遗址博物馆对外开放运营。《河西村的故事》作为湖北唯一舞台艺术作品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奖。
(七)全力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强化经济发展担当。坚持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政府工作始终,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活动,着力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强化督办检查、行风评议、审计监督,促进作风转变、效能提高。开展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创新招投标监督制度,在全省首创公共资源交易市民监督员制度,提高了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0件,政协委员提案175件,见面率、答复率均为100%,满意率98%。
各位代表,2018年,全市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武装,工会、青年、慈善、残联、工商联、妇女儿童、老龄老干,保密、档案、气象、科协、物价、烟草、机关事务、统计调查、邮政通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外侨事务、民族宗教、对口支援、对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困难和考验不断增多的形势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难能可贵。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江汉油田、监狱、农场以及省直在潜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驻潜部队全体官兵,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潜江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快,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很长时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对经济的贡献度远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任重道远;大项目、好项目、引领型的项目不多,市场主体发育不够,镇域经济、开放型经济、新经济发展相对不足,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难;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等任务依然艰巨,民生领域短板还需要进一步补齐;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资模式和效益还有待创新提升;政府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需要持续加强,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等离群众要求还有差距,少数干部思想作风、职业能力、专业素养与事业发展还不相匹配,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坚决不遮掩、不回避、不懈怠,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战胜困难中把握主动,奔跑前行。
二、2019年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四个着力”“四个切实”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推动“三大变革”,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六稳”工作部署,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奋力打造江汉平原振兴发展高质量示范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坚持“四个牢牢把握”:
——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全力推动潜江各项事业发展。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以稳中求进应对稳中有变,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强化政策支撑、产业支撑、投资支撑、消费支撑、新动能支撑,按照“六稳”要求,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守住稳的大局,坚定进的方向,以稳促进,以进求稳,推动全市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总要求。把项目建设、双招双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谋项目、引项目、建项目、成项目,以技改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以新兴产业项目优化产业结构,以无中生有重大项目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四大产业聚集区”,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忧乐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念好业教保医、衣食住行“八字经”,着力解决好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事情,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立足实际多办利民惠民的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三大攻坚战,奋力实现攻坚拔寨、补齐短板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控政府债务风险,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原则,有力化解存量债务,有效遏制新增债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开展非法集资、非法校园贷以及互联网金融、民间投融资机构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依法依规化解不良贷款。防控社会风险,以防范化解社会稳定、公共安全、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养老保险支付等风险为重点,坚决杜绝各类社会矛盾风险叠加聚集。
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瞄准脱贫目标,确保16284人脱贫、8个贫困村出列,全面完成我市脱贫攻坚任务。瞄准脱贫措施,按照“产业扶贫全推进、社会扶贫全覆盖、防贫措施全保障”的原则,落实好“扶贫十法”,开展好“千企帮千村”行动,实施好防贫保险,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调推进的大扶贫格局。瞄准脱贫动力,坚持“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脱贫致富带头人、脱贫致富标兵、最美帮扶干部等典型宣传,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瞄准脱贫作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零容忍、严惩处。
全域改善生态环境。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落实好环保部署,统筹推进“双十”工程、“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等省环保部署落实落地。落实好问题整改,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按期整改销号。落实好环保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整治、黑臭水体整治、乡镇污水处理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重点环保项目建设。落实好环保措施,打好“五控”“两禁”组合拳,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动东荆河、四湖总干渠、通顺河(潜江段)综合整治和汉江泽口、红旗码头水源地保护以及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开展禁养区外畜禽养殖场“一场一策”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河湖长制,进一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落实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积极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环保信用评价制度。
(二)聚焦转型升级,奋力实现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启动新一轮县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按照“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的发展思路,以结构高级化、产业高端化、生产高效化为导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工业智能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支持方圆钛白、潜龙药业、鑫友泰、以纯“总部+卫星工厂”及服装产业园等一批技改扩规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大力推动光电子信息、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承接省“一芯驱动”战略,集群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产业,加大中化国际半导体、东洋碳素、大和热磁等大企业招引力度,做长光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实施园区提升工程,实行区域性评估和标准地出让,建立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增违挂钩机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加速推进项目向园区聚集。强化园区供热、供气、供电及道路功能配套,加快热电联供、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实施,着力推动东荆大道南延等园区主干道建设,把园区打造成汇聚名企的重要平台。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出台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打好减税降费、财政支持、金融扶持、人才保障、机制保障等组合拳,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筹设产业发展基金,真金白银、真心实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落实企业并购重组、融资担保、创新发展、技术改造、用工用能等支持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真正做到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企业有所盼、政府有所为。实施骨干企业壮大工程,支持金澳科技油品升级、货运铁路专线、输油管道、石化码头等项目建设,打造千亿企业;支持永安药业等企业扩规扩能,打造骨干梯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新增规上企业20家以上。实施隐形冠军培育工程,支持14家企业发展核心业务,成为支柱产业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妥善处置盘活僵尸企业12家。实施上市企业培育工程,力争1家企业挂牌“新三板”,10家企业挂牌“四板”。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推动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扎实推进《潜江市服务业中长期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区域总部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传化物流等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华翼电商等电商企业加快发展,积极争取汉口银行、天风证券在潜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引进城市商贸综合体、知名星级酒店等消费业态,提升消费品质。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出台全域旅游实施意见,努力争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做好旅游项目策划文章,整合楚文化、戏剧文化、农耕文化以及章华台、返湾湖湿地公园、兴隆水利枢纽、曹禺文化产业园等旅游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潜江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做好龙虾+旅游融合文章,以龙虾产业为特色、龙虾文化为主线,推动龙虾+文创+节会+体育+科技+餐饮+田园综合体等全面融合,打响潜江虾旅品牌。加快推进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业稳步发展。
(三)聚焦项目投资,奋力实现底盘做大、行稳致远
突出双招双引。实施全域、全线、全员抓“双招双引”工程,围绕主攻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推进全产业链招商。突出重点项目招商,加大利维高高端服饰、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电动旅游船、昊元实业氯碱综合利用、香河众旺木业、晶瑞化学半导体材料等重点项目对接跟踪力度。突出重点区域招商,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武汉市场、武汉企业,瞄准世界500强、国企500强、民企500强、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武汉中极氢能源潜江制氢、慧智科技硅氟材料、廊坊隆达汽车零部件等项目落地建设。突出招商项目服务,落实领导包联、项目服务、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和“四个一”等工作机制,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0亿元以上,签约10亿元合同项目10个以上,签约合同项目100个以上,新签约项目当年开工30%以上。突出招商引资考核,以合同签约、落地见效为导向,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注册登记率、资金到位率、开工建设率、投产达效率考核比重。
突出项目建设。抓实工业投资、民间投资、环保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30亿元以上。完善工业项目审批机制,推行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办法,加快推进长飞四期、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一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善项目集中开工和项目拉练工作机制,每两月举行一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每季度举行一次项目拉练活动,形成项目滚动建设场面。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中港城投工业重资产、现代纺织产业园、利维高户外运动用品总部等项目建设。完善督办机制,强力推动4个省级重点项目、3个重大产业项目以及2个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建设。
突出争资立项。开展全域、全线、全员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行动,力争在政策支持、项目争取和资金份额上实现更大突破。做好项目争取,积极与省长江投、省绿色环保基金等机构开展长江经济带项目对接,争取更多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大江汉平原货运铁路西延、汉江东荆河生态修复、通用机场、市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力度。做好资金争取,把准政策走向,精心策划包装项目,持续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和地方政府债券争取力度。做好政策争取,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制定潜江落实方案,全力争取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国家独立工矿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试点等政策资金。
(四)聚焦乡村振兴,奋力实现产业振兴、示范引领
加快乡村振兴规划落地。深入落实《潜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35)》。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做强虾-稻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围绕打造田园综合体,通过土地流转、连片连户以及水网连通、电网连通、路网连通、林网连通、节点景观打造,建设21万亩虾稻田园综合体。深入实施“三乡工程”,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动发展。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治理,通过创新土地供给和要素保障,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布局。
进一步擦亮潜江龙虾国家级品牌。实施品牌扩张,通过品牌营销、战略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培育壮大潜江龙虾“朋友圈”,实现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更大范围、更多企业共建共享共用。鼓励市域内小龙虾养殖大户、加工企业到外地建设虾稻共作基地、加工基地等,着力推动潜江龙虾品牌和标准向市外延伸。支持餐饮企业以开办分店、加盟连锁等方式,加速向外扩张,共同推广潜江龙虾。完成潜江龙虾品牌价值评估,加快“六大中心”高效运营,进一步提高潜江龙虾行业话语权。深入实施全国“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建设,围绕提品质、创品牌,提升发展潜江虾稻产业,支持潜江虾稻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真正做到虾、稻双轮驱动。大力发展小龙虾精深加工,支持莱克集团、华山水产、安井食品、周黑鸭等企业实施小龙虾休闲食品加工项目,推动小龙虾加工产品向休闲食品、保健食品升级发展。加大小龙虾和优质虾稻良种选育繁育研究力度。新建15个产品质量追溯点,推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市万亩以上基地全覆盖,保障虾-稻产业发展安全。
加快提升综合发展水平。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规划引领,大力发展潜江虾-稻、大豆、蔬菜、潜半夏等特色主导产业。借鉴潜江龙虾发展经验,推广产业联合体模式,实现稻、豆、菜、药绿色高质量协调发展。全力打响“潜半夏”产业品牌,积极推广“万户万亩万元”工程,支持建设潜半夏基地,加大国药集团、云南白药等知名中药企业引进力度,打造潜半夏全产业链条。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大力推进绿色生态种养,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深入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年度建设任务。
(五)聚焦改革创新,奋力实现改革深化、活力迸发
以改革增活力。坚决落实好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并联审批、容缺预审,实现工业项目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证,新开办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扎实推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改革,力求高频事项“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好”。围绕激发经济活力,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完善区镇处财税体制,稳妥推进4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革。围绕健全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城乡供水、污水治理、管道建设集团化、一体化运作模式;做好龙展馆等重大政府工程的移交和运行工作,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深化国有农场改革,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
以创新促发展。建立健全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高地、产业创新高地和机制创新高地。力争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全年技术交易额6亿元以上。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增强孵化能力和运营水平,新增一批入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做好产业基金管理运营。加快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基金。推动政府控股担保公司改革,支持担保公司与省再担保集团合作。大力引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投资机构,为“双创”提供资本加速器。
以开放添动力。深化和拓展与德国海登海姆市、澳大利亚怀王市等国际友好城市合作,不断扩大我市国际友好城市“朋友圈”。主动融入全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核心竞争力。加大新出口企业的培育,力争4家企业实现外贸新开口业务。鼓励市域国有农场抱团走出去,支持优势企业到国外进行农业开发。
以合作促融合。坚持企地共兴共荣,继续共同推进江汉盐穴天然气储气库、“三供一业”及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等工作,支持江汉油田加快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坚持企地合作共建,围绕城市建设、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以独立工矿区改造项目建设为契机,谋划实施一批新的提升改造项目,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坚持打造企地经济共同体,充分发挥油田科技、人才优势和地方产业、空间优势,探索中石化江汉油田等在潜企业总部经济建设新途径,着力推动企地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六)聚焦城乡建设,奋力实现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统筹城乡协同发展。按照“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城市区域发展布局,突出中心城区核心地位,重点实施东进发展高铁片区、南扩发展东荆新区,推进中心城区与产业园区对接融合,加快建设具有潜江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做好高铁片区、东荆新区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东荆新区公园、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便民服务、保障房等民生项目建设和高铁片区开发建设,建设高品质的生态型中央活力区。做好全域区镇总规编制和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大力支持各地集镇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加快熊口龙虾特色小镇、王场光纤特色小镇建设步伐;支持后湖、高石碑、龙湾等地实施生态文化兴镇,发展文旅、农旅特色产业;支持张金、老新、渔洋等口子镇加快建设。做好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汉江兴隆河生态绿道管理运营。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农村建房以及集体土地征收等管理办法,持之以恒做好禁违工作。
统筹产城融合发展。按照城乡融合、产业聚集、特色分工的思路,着力打造东片现代服务、南片智能制造、北片石化精炼、西片特色产业“四大产业聚集区”,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竞相发展。东片现代服务聚集区,以园林办事处、泰丰办事处、杨市办事处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增长极。南片智能制造聚集区,以总口管理区、杨市办事处为重点,依托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制造等产业基础,大力引进制造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智能制造增长极。北片石化精炼聚集区,以潜江经济开发区·竹根滩镇、王场镇、广华寺办事处(江汉油田)为重点,加快推动化工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大力发展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三新”产业,打造转型发展增长极。西片特色产业聚集区,突出虾-稻特色产业主导,大力支持镇域经济振兴发展,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原则和“飞地经济”模式,加快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步伐,支持乡镇发展乡村旅游、服装产业、农产品加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统筹功能提升。全面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提升工程,借鉴上海、江苏等地城市管理经验,综合运用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手段,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做到信息共享、实时感知、智能管理,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实施园林绿化提升工程,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全域国土绿化高标准升级,完善道路绿化,全面提升庭院绿化水平,完成人工造林4万亩以上,打造城乡绿化景观,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实施市政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城市生态停车场、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突出城区水域环境治理,加快实施黑臭水体和城市易涝点专项整治。实施美化亮化提升工程,推进城区主干道立面改造和城市进出口、火车站、高速路两侧及背街小巷等节点美化亮化,创建城市示范街区。实施专业市场提升工程,编制专业市场规划,加快城区市场规划建设和乡镇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引导文明出行、垃圾分类,规范公共场所文明行为,促进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城区路网连通,加快推进东荆新区路网工程、红梅路东延、东荆大道南延、兴盛路等项目建设。围绕拓展城乡交通,加快推进汉江大桥、汉江大桥至渔洋公路、章华北路金澳科技至泽口港区综合码头改造以及318国道、234国道、350省道、351省道改建等项目实施,巩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成果。围绕城乡水利建设,加快老新二站、杨市泵站、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围绕城乡电力建设,加快推进110千伏符岭变电站、园林工业园输变电以及江汉油田公用电网等建设。围绕城乡垃圾治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全面实现农村环卫保洁和垃圾收运市场化运作。加快垃圾处理中转站、垃圾焚烧发电及生态循环产业园建设。
(七)聚焦民生福祉,奋力实现民生改善、人民幸福
加强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扎实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老机保与新制度衔接等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稳步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全面落实经济困难补贴、失能老年人补贴、高龄补贴制度。启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台运营工作。加快市民政事业园建设。
优化公共服务。完成潜江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深化高中阶段招生制度、高中新课程、市管校聘改革,抓实集团化办学,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建设步伐,确保泰丰中学、高新区中学今年秋季正式招生,有效缓解“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稳步实施高中学校提升计划。实现“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完美收官。支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内涵发展,支持江汉油田教育集团优质发展。认真落实教师待遇政策。扎实推进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卫生等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做实医疗联合体,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着力打造健康潜江。组织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校园”等文化进万家活动。围绕建国70周年,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组织艺术精品创作,深入开展“三进三送”“潜江大舞台”“舞动潜江”“戏迷潜江”“诵读潜江”等文化活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实施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推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
创新社会治理。围绕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和社区建设。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扎实推进“三社联动”,加快实施城镇社区提档升级,完成20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任务。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机制,扎实做好“七五”普法、法律援助、村(居)法律服务等工作,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对黑恶势力严打的强大攻势和高压态势,切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抓好食品药品卫生、道路交通、建筑工程、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工作,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市政府将继续办好民生实事。1.筹资1.59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全市现行标准下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2.筹资1.6亿元,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完成保驾路排水改造及桥梁连通工程建设,完成县河、莫解渠、四支渠和六支渠黑臭水体整治。3.筹资8550万元,实施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工程,完成全市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和农村垃圾中转房试点建设。4.通过政府统筹、市场投入等办法,筹措各方面资金21.78亿元,开工建设公租房、还建房2981套。5.筹资5.9亿元,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加快高新区中、小学及泰丰中、小学等6所学校建设。6.筹资1.16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工程,解决熊口镇、龙湾镇、张金镇、熊口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等地安全饮水问题。7.筹资1.5亿元,实施民生交通工程,改造县乡公路100公里以上、农村危桥10座,新建通村组公路50公里。8.筹资1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供电基础设施条件。9.筹资5841万元,推进“健康潜江”建设,强化健康问题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10.筹资4300万元,实施天然气城乡一体化建设,敷设管网38.26公里。11.筹资4040万元,实施创业就业扶持工程,推进新增创业3000人,带动就业6500人。12.筹资3600万元,实施养老服务惠民工程,支持新建2所民办养老机构,引导建设9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筹资1593万元,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开展系列文体活动。14.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筹措资金,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更加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出行服务。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履职尽责,善作善成,强化担当、提升本领、转变作风,落实“五敢”要求,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担当履职勇作为。敢于担当是干部的第一本色。提高政府工作的政治站位,敢字当头,以强有力的政治担当,坚定不移把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在潜江落地生根。提高政府工作的发展站位,以强有力的使命担当,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接最烫手的山芋,在全市营造敢于担当、敢于拍板的发展气候和发展生态。
依法履职善作为。依法行政是干部的第一素养。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维护法律尊严、遵守法定程序、依法行使职权,让依法行政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硬约束。养成敢于接受监督、勇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的工作习惯,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监督的阳光照进政府工作全过程。
勤政履职实作为。执行力是干部的第一能力。牢固树立坚决执行、敢抓执行的思想,以敢闯敢干的拼劲、敢为人先的闯劲、敢于攻坚的韧劲,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让愿景变成现实、蓝图变成实景。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淘汰赛,敢在抢抓机遇中争先、敢在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中争先、敢在发挥比较优势中争先,始终保持努力奋进的状态、努力奔跑的姿态,形成人人争先、事事争先的奋进气场。
廉洁履职显作为。清正廉洁是干部的第一美德。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以钉钉子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按照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严防严控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驰而不息的毅力纠正“四风”,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之风、勤俭节约之风。以勤政为民的情怀凝聚执政为民的共识,大力整治“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新衙门作风,着力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事业,奋斗创造幸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潜江答卷,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70周年献礼!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