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11年工作重点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 潜政办发〔2011〕16号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87856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1年03月31日 00:00:00 文  号:无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1年03月31日 00:00:00 名  称: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11年工作重点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 潜政办发〔2011〕16号

各管理区,镇人民政府、办事处,高场原种场,市政府门:

    《市政府2011年工作重点责任分工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三月四日

市政府2011年工作重点责任分工方案

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2011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按可比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主要污染物COD、SO2分别比上年削减1%,NH3-N和NOx分别比上年削减0.5%。

为完成上述工作目标,市政府明确了以下若干重要工作,并要求各责任单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推动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现将重要工作责任分解如下

1、加快建设大园区。围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规划、建设、管理“三个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园林经济开发区、杨市?总口工业园整体连片;抓好潜江经济开发区“东扩西并”,打造全省重要的盐化工产业基地、中石化无机化工产业基地,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筹措资金2亿元以上,集中用于大园区拆迁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规划、环评、土地修编及800户以上的房屋拆迁还建工作,加速建设杨市至总口华中家具产业园章华南路扩宽、袁光大道南延、翰林路西延等4条13公里园区路基工程,为3年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齐全、生态环境良好的高标准园区打下坚实基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潜江经济开发区、总口管理区、杨市工业园、江汉盐化工业园、园林经济开发区等)

2、加快推进大产业。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在转型发展中提升产业水平。把盐化产业作为城市转型的主要替代产业,继续抓好盐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支持煤盐、油盐深度结合,打造“百亿盐化产业”。支持纺织企业扩规上档,引导服装企业由订单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转变,力争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支持冶金机械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力争产值突破60亿元。大力培育生物产业,推进甲壳素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家具产业发展,着力引进好迪等知名企业入园。突破性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力度,重点抓好5家企业“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潜江经济开发区、总口管理区、杨市工业园、江汉盐化工业园、园林经济开发区等)

3、加快培植大企业。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控,加大煤、电、油、气、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组织调度,促进重点企业最大限度地释放产能、达产达标。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制,加大项目建设督办考核力度,重点调度金澳科技、金华润、盐化工总厂、华山水产、永安药业、华中家具产业园等企业项目建设,力争早日竣工投产。支持一批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金澳科技、齐力华盛产值过50亿元,金华润化肥产值过30亿元,盐化工总厂产值过20亿元,永安药业、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企业产值过10亿元。鼓励园林青、仙桥化学、可赛化工、利维高服饰、东灏制衣、金松纱业、江汉棉纺、源鑫纺织、江汉环保、东方汽车零部件等重点成长企业尽快发展壮大;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家(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潜江经济开发区、园林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杨市工业园、总口管理区、张金经济开发区、浩口镇、熊口镇等)。继续实施“质量兴市”和精品名牌战略,争创著名商标和省级名牌。(质监局、工商局等)

4、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防灾减灾和水土资源保护能力,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力争水利项目总投资实现新突破。抢抓冬春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小型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方1300万方。突出抓好田南片水系规划建设,切实提高排涝抗旱能力。投资4亿元,完成灌区、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中小河流治理、泵站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国土综合整治等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管养。大力推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油菜等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机械化,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60%以上。积极争取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粮食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5、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稳定发展粮棉油生产,持续发展畜禽水产生产,突破性发展蔬菜产业,保持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增长。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水产品健康养殖,力争畜禽规模养殖占饲养总量的80%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力争达到20万亩。积极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扶持蔬菜钢架大棚等设施基地建设,襄岳公路沿线、移民新村、城镇郊区连片蔬菜基地建设。支持原野蔬菜公司等重点企业扩规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小龙虾野生寄养、“150”养猪、网箱养鳝等生产模式和技术,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10个,新建标准化种养基地5个,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继续抓好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以及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气象局)

6、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华山水产甲壳素二期深加工项目、莱克水产龙虾种苗繁育基地和水产品物流仓储、尝香思公司5万吨豆制品加工、鑫成农业红薯淀粉深加工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成长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过10亿元的区镇,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20%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加快推进“良仁”牌鱼虾、“楚玉”牌虾仁、“尝香思”酱菜争创中国名牌。办好一年一届的“龙虾节”,推动龙虾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市农办、市经信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

7、大力发展农垦经济。充分发挥农场优势,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探索成立农场土地开发公司,支持农场通过迁村腾地,建设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村社区,切实把农场作为新农村建设先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城镇化的实验区来培植。市域农场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56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增加值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22%;农业总产值突破17亿元,同比增长18%;农业人均纯收入突破8340元,同比增长12%。(市农管局、市农办、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周矶管理区、熊口管理区等管理区)

8、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编制完成交通物流发展规划,支持物流仓储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建设公路、铁路、水路联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积极推进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的“新网工程”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搞活农村流通。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引进域外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增强金融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支持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发展研发、设计、创意、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等知识含量较高的服务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供销社、市金融办、市银监办、市人行、市工行、市建行、市中行、市农行、市农发行、市信用联社等)

9、大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提高新成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准入门槛,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建设规模更大、结构更优、配套更全的规范化住宅小区。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扩大覆盖范围。加快火车站场、路网等配套建设,确保与铁路通车同步使用。加快专业市场建设步伐,着力支持大雄国际商贸城、博通电器、鑫园商贸、天驰汽车市场等项目建设。完成朱坑、西门农贸市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南门集贸市场、东门木材市场和农机汽配市场建设,启动棉原农贸市场、汽车贸易市场、袁桥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市住建委、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城乡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城投公司等)

10、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曹禺文化产业园建设步伐,启动曹禺大剧院、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完成上海世博会湖北馆复建工程。力争将“襄岳线生态休闲旅游区”纳入全省“十二五”旅游重点项目,加快形成曹禺文化产业园、兴隆水利枢纽景区、龙湾遗址“三足鼎立”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旅游名村、名镇建设力度,农家乐达到100家。积极发展家政、社区服务等其它新兴服务业。(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文化旅游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

11、精心谋划争取项目。按照“重大项目求突破、常规项目争份额”的思路,根据国家和省重点投资领域和政策导向,按照“快、准、到”(速度快,对接准,跑到、争到)的要求,策划和争取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加强重大项目跟踪调度,积极争取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延长支持期限,提高资金额度;争取货运铁路、东荆河倒虹管、汉江中下游和东荆河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市发改委、市农办、市财政局、市水务局等)

12、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中之重,坚持一切领域、一切项目、一切方式招商,坚持多层次、全方位、各行业招商,坚持创新、科学、务实招商,力争招引更多、更大、更好的项目落户。加强与中石化、兵器集团、晋煤集团、华电集团、国能生物发电集团等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跟踪对接、合作;力争在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引进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强化三产业、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突出园区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的分值权重,切实加强考核奖励。力争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过55亿元,引进投资额过千万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0%以上。(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招商局、潜江经济开发区、园林经济开发区、张金经济开发区、杨市工业园、江汉盐化工业园等)

13、千方百计激励融资。进一步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实行财政性存款与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挂钩,引导市域金融机构缩小存贷差,加大信贷资金投放,确保信贷资金在政策紧缩中保持增长。积极参与武汉城市圈金融体系一体化建设,广泛推进银政企合作,促进银企对接。支持市城投公司增资扩股,推进融资平台实体化、市场化,提高融资担保能力。积极争取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发展资金。激励民间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进一步将汇桥、汇信公司做大做优。着力培育长江路桥、华山水产、莱克水产、金华润化肥、银海棉业、齐力华盛有色金属材料等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市金融办、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银监办、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市人行、市工行、市建行、市中行、市农行、市农发行、市信用联社、市城投公司等)

14、挖掘潜力盘活资源。充分挖掘闲置资产,将市域内的土地、房产、空间、规划、概念等有形或无形的资产资源做成项目推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强工商改制企业的存量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和“城中村”的房产、土地等资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BT、BOT、“433”等方式拓宽筹资渠道,促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市住建委、市经信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国资办)、市国土局、新城区管委会等)

15、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推进商贸企业改制。抓紧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新发展。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基本药物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集体林权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农村改革。(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林业局、市国土局等)

16、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深入推进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完成我市“两型社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九大体制机制创新、“五个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厅市合作”和九个联合体建设,重点做好产业转移、社会事业资源共享、商业集团连锁经营等相关项目的承接工作,力争在区域交流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卫生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等)

17、创新服务油田发展。继续坚持“共建矿区、共建园区、共建城区、共抓转型、共同发展”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推进企地共赢。支持江汉油田天然气储气库、盐化工总厂扩规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江汉盐化工业园征地拆迁、道路建设力度,支持打造中石化无机化工产业基地;支持江汉油田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和支持江汉油田钻井勘探、油气开采;支持江汉油田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维护油田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矿区。(市支油办、广华办事处、江汉盐化工业园等)

18、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新城区建设步伐。投资9亿元以上,继续推进318国道复线、体育活动中心游泳馆、紫月路、红梅路西扩、城北污水处理厂等续建项目建设;实施红军路、殷台路改造工程、污水管网新建与改造工程等新建项目。坚持经营城市战略,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拓宽融资渠道,启动商业步行街、中心集贸市场整体重建、城中村建设改造,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完成园林一级客运站配套工程建设,尽快投入营运。投资1.7亿元,实施电网改造,新建改造变电站4座。(市住建委、市商务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供电公司等)

大力推进新城区建设。研究制定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民购房安置、资本营运、市直单位机关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认真做好民调工作,加快推进规划核心区房屋拆迁工作,完成7处农民公寓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推进新城区行政中心和市直单位机关建设,加强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清远路混凝土面层建设,加快襄河大道等主干道土方工程建设,启动泽口水厂升级改造及主管网建设、核心区河渠整治及排涝涵闸设施建设。(市新区管委会、市人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周矶办事处、周矶管理区、潜江经济开发区)

19、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集镇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化”的思路,整合项目,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重点启动兴隆水利枢纽和章华台景区招商开发,继续深入推进高石碑省级新农村试点镇建设,完善移民新村建设,加快推进熊口管理区万家岭新社区建设。各区镇处场要开展1?2处新农村试点。建成和完善50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提高村级公共服务水平。认真组织调研,出台规范支持集镇建设管理的政策和办法,积极培育中心镇和特色镇,争取开展“镇级市”试点,努力提升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市农办、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行政服务中心)

20、加强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编制完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各类专项规划。建立覆盖全市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加大规划控管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建设活动,严格控制零星房地产开发和私人台基开发,实行更加规范的土地收储制度。继续做好城市亮化、美化工作,开展小街小巷改造和环境整治。全面推广城市管理“以钱养事”改革,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进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市城乡规划局、市住建委、市国土局、市城管局等)

21、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

支持金澳科技、盐化工总厂、永安药业、齐力华盛等10家企业打造循环型企业,重点抓好年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节能。继续抓好交通、商业、建筑领域节能。加强污染治理,在扩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同时,积极筹建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争取区镇处污水处理厂项目取得突破。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修复。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全国环保模范市创建步伐,积极争取启动实施一批环境治理和绿色创建工程,促进城乡生态建设。(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环保局、市农业局、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等)

22、努力扩大就业。积极争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加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帮扶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以丹江口水库移民和工业园区、新城区等被征地农民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移民局等)

23、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继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达到53.6万人次,征收社会保险费3.5亿元。全面实施城镇居民门诊统筹。完善政策,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力争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大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和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城乡敬老、养老设施建设。(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

2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区域一体化”办学模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步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实施“五大科技专项行动计划”,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创建国家科普示范市步伐,进一步提高市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力推进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抓好中心医院门诊大楼、卫生服务综合楼等项目建设,创建4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100个“省级示范村卫生室”。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抓好血防“部省联动”规划的实施。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繁荣艺术生产和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着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缺陷干预能力和效果,改善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状况,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大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计生委、市住建委等)

25、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大力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加大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力度,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利益。深入开展食品餐饮消费安全先进市创建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确保安全生产运行平稳。积极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抓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深入开展普法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学法、依法、守法。继续做好移民生产生活服务和维稳工作,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加强市场供应保障和物价监管,制定应急商品储备供给预案,确保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移民局、市商务局、市物价局等)

26、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行政决策能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继续推进重大决策听证、公示、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政府相关部门)

27、坚持务实勤政,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坚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抓实干之风,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社会管理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把更多的财力倾斜到改善民生上,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相关部门)

28、坚持高效施政,进一步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继续实行“一个窗口审批”和“一站式”服务,推行网上电子审批,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商务成本。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性收费项目,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健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政务督查督办,形成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相关部门)

29、扎实办好十件实事:

1筹措资金2000万元,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市教育局)

(2)筹措资金1亿元,启动曹禺大剧院、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和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建设,完成上海世博会湖北馆复建工程。(市住建委)

(3)筹措资金1.34亿元,完成5.8万亩、启动6万亩高产农田建设。(市国土局)

(4)筹措资金174万元,新建148个农家书屋,送戏下乡100场。(市文化旅游局)

(5)筹措资金500万元,建设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市行政服务中心)

(6)筹措资金720万元,扶持2500人创业,实施创业带动就业8000人。(市人社局)

(7)筹措资金2000万元,实施扩网工程,解决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市水务局)

(8)筹措资金2700万元,建设80公里农村公路。(市交通运输局)

(9)筹措资金3900万元,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市经信委、市供电公司)

(10)筹措资金7000万元,建设5.9万平方米、1332套廉租房。(市住建委)

相关解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