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政策解读
《潜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一、规划编制主要遵循
《规划纲要》编制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规划纲要》编制的大方向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开展《规划纲要》编制。
二、《规划纲要》总体框架
《规划纲要》由16章组成,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章,主要阐述总结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内涵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安排十四个章节,明确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数字潜江”建设、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打造“平安潜江”等重要举措。
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六章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协调机制、健全规划落实机制等内容。
三、需要说明的六个重大问题
围绕《规划纲要》中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六个方面重大问题作简要说明。
(一)关于规划定位。《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落实“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的区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巩固提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和“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地位,加快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即全国生态宜居明星城市、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产业伙伴基地、全省生活供给基地、全省生态旅游基地)。提出“一城两区三基地”的定位,主要为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乃至全省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彰显我市在水乡园林、城市转型、产业融合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二)关于发展目标。《规划纲要》提出,展望二○三五年,我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经济总量跨越两千亿元大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9个方面远景目标。《规划纲要》提出,锚定远景目标,今后五年努力实现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创新能力实现新跨越、生态环境呈现新面貌、城乡融合获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市域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等6个方面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全市经济总量超过1200亿元。
(三)关于空间布局。《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要主动融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经济布局,全面深化“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区域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按照城乡融合、产业聚集、特色分工的思路,打造东片现代服务聚集区、南片智能制造聚集区、西片特色产业聚集区、北片石化微电聚集区,构建全域振兴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
(四)关于产业体系。《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强市,提出“以四大片区为关键载体和支撑平台,着力打造以江汉油田为龙头的新能源、以金澳科技为龙头的新化工、以长飞光纤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以虾稻产业为代表的新特色四大千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一批百亿级产业”,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五)关于项目支撑。对于“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工程、单体的重大项目和重大的改革举措,我们以规划专栏的形式在《规划纲要》中进行体现,共设置18个专栏。截至目前,全市共谋划储备“十四五”项目906个,总投资8726亿元,其中,“十三五”结转项目341个,总投资2022亿元;“十四五”新开工项目357个,总投资4817亿元;“十四五”前期谋划项目208个,总投资1887亿元。
(六)关于指标体系。本着对标对表上位规划的基本原则,在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20项指标的基础上,考虑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包括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等5个方面25项具体指标的“十四五”指标体系(见附表)。
与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相比,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调整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删减“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6项指标。
经济发展类8项: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增速。
创新能力类4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民生福祉7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镇调查失业率、人均预期寿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生数、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
生态环境类5项: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森林覆盖率。
安全保障1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
1.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目标设定为7.5%。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与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相衔接。我市2025年GDP总量达到1200亿元,2035年经济总量跨越两千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要达到这三项目标,2021年至2035年GDP年均增速应在7%以上。二是符合“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左右的规律。全省“十四五”GDP年均增长设定为6.5%。三是考虑疫情影响,2021年是经济恢复性增长的特殊情况,预期目标增长12%,后四年经济增速将回归正常,保持在7.5%左右。四是体现争先进位的态度。初步摸底,仙桃、天门“十四五”GDP年均增速均为7%左右,我们提出7.5%的增速,高于周边,有利于我们在“十四五”时期努力争先进位。
2.固投、社消两项重要支撑性指标,全省“十四五”年均增速均为8%,天门均为10%,仙桃暂时未确定。考虑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规律和“十四五”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议我市固投、社消“十四五”年均增长均设定为10%,高于全省、领先周边。
3.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增速应高于GDP增速,累计增长目标大于8。
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按照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本保持与全省同步,达到63%。
5.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体现服务业加快发展现实需要,年均增速9%,高于GDP增速1.5个百分点,符合我市历年来服务业增长的基本规律。
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出制造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十四五”时期占比保持在40%左右。
7.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年均增长5%,保持一定的市场活跃度,为加快培育“四上”企业等市场主体打好基础。
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等3项指标,继续保持好于周边、追赶全省的趋势。
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幅与省同步。
1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目前已达到98%,未来5年稳定保持在98%以上,依然高于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以上,好于周边。
11.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4项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12.森林覆盖率,按照省林业部门最新核算数据,我市2021年预计为8.19,按照每年增长0.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5年达到8.59。
1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保持在12亿斤(60万吨)以上。
附件:潜江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
附件:
潜江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
类型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十四五”时期预期值 | 指标属性 | |||
2021年 | 2025年 | 年均增速[累计] | |||||
经济发展 | 1 | GDP增速(%) | 12 | — | 7.5 | 预期性 | |
2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15 | 10 | ||||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5 | 10 | ||||
4 |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14 | 22 | [8] | 预期性 | ||
5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9 | 63 | [4] | 约束性 | ||
6 | 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14 | 9 | 预期性 | |||
7 |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0 | 40 | 预期性 | |||
8 | 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增速(%) | 5 | 预期性 | ||||
创新驱动 | 9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6 | 18 | [2] | 预期性 | |
10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 | 1.0 | 2.0 | [1] | 预期性 | ||
11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2 | 3 | [1] | 预期性 | ||
1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8 | 10 | [2] | 预期性 | ||
民生福祉 | 13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12 | — | 7.5左右 | 预期性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 12 | — | 7.5以上 | ||||
14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6 | <6 | — | 预期性 | ||
15 | 人均预期寿命(岁) | >77 | 80.5 | 预期性 | |||
16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3 | 14.5 | [1.5] | 预期性 | ||
17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8 | 98 | 预期性 | |||
18 |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生数(人) | >2.9 | 2.91 | 预期性 | |||
19 | 每千人口拥有0-3岁婴幼儿托位数(人) | 0.25 | 4.5 | [4.25] | 预期性 | ||
生态环境 | 20 | 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 — | —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21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 | — | —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22 |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 | —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23 |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 | — | 完成省下达任务 | 约束性 | ||
24 | 森林覆盖率(%) | 8.19 | 8.59 | [0.5] | 约束性 | ||
安全保障 | 25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斤) | 12以上 | 12以上 | 约束性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