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解读单位: 市气象局 来源: 市气象局 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20日 11:30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江江智能助手

为您阅读政策解读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5月20日,潜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潜政办〔2022〕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实施方案》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明确了新时期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新时期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任务。2021年7月16日,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鄂影领发〔2021〕1号),提出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总体目标和九项主要任务。湖北省气象局为推动《实施意见》各项任务切实有序开展,制定落实具体措施工作台账,并将各地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内容。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显著提升。现有各类人影火箭发射系统1套,近年来,我市平均每年地面增雨作业20余次。常态化人工增雨作业在农业抗旱、改善空气质量、生态保护与修复和森林防灭火保障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对照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对照潜江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需求,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安全监管、政策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予以推进。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2年3月初,潜江市气象局启动了《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文件编写工作,3月上旬完成《实施方案(初稿)》编写。经过局长办公会讨论、湖北省气象局指导等过程,形成《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4月27日,我局征求了市相关单位和部门意见。收到19家单位和部门的反馈意见,5月9日,我局组织召开专题会,对各单位反馈意见进行逐条研究讨论,并与反馈意见单位进行沟通。在吸纳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实施方案(代拟稿)》。5月20日,经市政府同意,正式印发。

四、工作目标

《实施方案》提出到到2025年,形成组织完善、投入稳定、装备精良、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化水平和精细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安全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综合评定和专项服务能力进入全省前列。

五、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做好重点领域服务保障、增强基础业务能力、健全安全监管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做好重点领域服务保障”包括3项具体任务。

1.强化农业生产保障。加强对蔬菜、大豆、棉花等农作物和潜江虾稻、潜江半夏等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时节的气象灾害动态监测。建立联防联动作业服务模式,加大重要农事季节的抗旱作业力度,减轻灾害损失。

2.助力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监测评估和开发利用,针对重点区域需求、主要植被发育期关键时节,提前研判预测,集中开展增雨作业,增加灌溉用水;夏季科学开展对流天气增雨作业,有效增加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保障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3.做好重大应急服务。根据重大社会活动需要,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施方案,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围绕“双碳”目标和改善空气质量需要,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共享灾害风险、灾情、灾害预测信息,加强人员、装备和物质储备,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能力和保障水平。

第二部分“增强基础业务能力”包括2项具体任务。

1.提升监测能力。开展地基气象监测站组网布局优化,加快补齐空基探测短板,推进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运用好卫星云图资源,提升云水资源监测能力。

2.增强作业能力。打造人工影响天气示范基地,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地面作业点建设。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推进作业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决策调度和指挥协同机制,优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流程。

第三部分“健全安全监管措施”提出3项具体措施。

1.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编制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确保安全责任措施落实落地。

2.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加强作业装备和弹药购置、储运及使用等安全管理。公安部门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信息录入民爆信息系统,依法依规及时办理弹药运输许可证;按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库建设,规范存储作业弹药;依法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备案和培训,落实作业公告、空域申请、射界安全管理等管理制度,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3.提高装备设备安全技术水平。全面实施作业装备安全技术提升行动,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和信息化管理,完善物联网、智能识别、电子芯片、信息安全等技术应用,实现火箭发射系统安全锁定装置加装率100%。

六、创新举措

《实施方案》是我市首次以政府发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对今后一段时间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行部署。明确到2025年、2035年后,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达到的总体目标。

《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区镇接到、各有关部门责任分工。在助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等重大战略方面,以及在加密作业气象条件监测、提升科学精准作业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强调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牵头作用;在健全安全监管措施方面,突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责任。在完善保障机制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和作用,通过各方在各项工作任务中发挥合力,确保工作落实。

《实施方案》在国办47号文和1号文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潜江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特色。立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加强对蔬菜、大豆、棉花等农作物和潜江虾稻、潜江半夏等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时节的气象灾害动态监测。建立联防联动作业服务模式,加大重要农事季节的抗旱作业力度,减轻灾害损失。立足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监测评估和开发利用,针对重点区域需求、主要植被发育期关键时节,提前研判预测,集中开展增雨作业,增加灌溉用水;夏季科学开展对流天气增雨作业,有效增加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保障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面向重大应急服务。提出根据重大社会活动需要,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实施方案,确保重大活动顺利开展;围绕“双碳”目标和改善空气质量需要,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共享灾害风险、灾情、灾害预测信息,加强人员、装备和物质储备,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能力和保障水平。

《实施方案》在增强基础业务能力方面,一是提升监测能力。开展地基气象监测站组网布局优化,加快补齐空基探测短板,推进X波段天气雷达建设,运用好卫星云图资源,提升云水资源监测能力。二是增强作业能力。打造人工影响天气示范基地,推进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地面作业点建设。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推进作业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决策调度和指挥协同机制,优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流程。

《实施方案》在针对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健全安全监管措施和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弹药运输、存储、使用等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全市建设1个以上弹药存储标准化库房,将弹药存储场所纳入公共治安管理范畴。

《实施方案》“附件: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分解表”列出各项重点任务具体建设内容、建设数量和责任单位。工作任务具体、清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七、保障措施

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完善保障机制”包括3项具体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和加强科普宣传,进一步明确要加强市政府对人工影响天气的领导,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市财政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提高全社会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认识。

八、下一步工作

一是抓好《实施方案》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在深入学习贯彻国办47号文件和鄂影领发〔2021〕1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实施方案》宣传解读,按照确定的重点任务统筹部署,分步实施。

二是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沟通,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和项目落实落地。

三是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基础业务能力。结合我省人工影响天气“耕云”三年行动计划、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项目等落到我市的建设任务,完成气象监测设备安装运行、地面作业点优化布局、作业装备升级改造和作业指挥业务系统投入应用,努力提升我市人工影响天气监测能力、作业能力和队伍建设。

四是健全安全监管措施和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弹药运输、存储、使用等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将弹药存储场所纳入公共治安管理范畴。

五是完善保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和作用,全面加强对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区域协调,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