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装戏具俗称“行头”,是从属于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服装服饰。戏剧服饰制作是流传在潜江龙湾地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当地百姓自古热爱戏剧艺术。
据《古今龙湾》记载:“早在一百五十年前,龙湾就有了汉剧,业余团有两个。上街名‘楚益社’,下街名‘复胜堂’。龙湾花鼓戏起源于清道光年间。民国时期,龙湾四乡的花鼓戏极盛一时,和汉剧并势而力。剧团发展壮大,有了“箱倌”职业艺人。清朝末期,龙湾的第一代“箱倌”艺人熊在庚,从最初对已有戏剧服饰进行整理、修补,逐渐发展为制做戏服、戏帽、朝靴等,传承至今已有七代。第六代传承人张宗明,于1976年外访名师,拜戏服戏帽制作名师唐诗珊为师,使本地传统戏剧服饰制作有了新的发展。
该项目主要为戏服和盔帽制作,品种繁多,图案精美,寓意丰富。戏服分类按照戏曲“生旦净末丑”行当划分,制作工序有选料、印图案、绣花片、熨整、裁剪、缝合等多个步骤。其中,绣花片一般由艺人手工或使用传统缝纫机手动控制刺绣。制作的戏服主要有龙袍、蟒袍 、龙蟒、男靠、女靠、男帔、女帔、八卦衣、官衣、龙箭衣、马褂、褶子衣等。
盔帽为演员所戴各种冠帽,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其制作技艺要求高,工具较多。制作工序主要有绘、刻、绞、盘、粘、锤、挤粉、上色、点缀、组装等。制作的盔帽有龙冠、凤冠、紫金冠、帅盔、将盔、夫子盔、皇巾、相巾、文生巾、学士巾、武生巾、员外巾、公帽、侯帽、纱帽、僧帽、红缨帽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