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口管理区

熊口管理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潜江市南部东干渠两侧。全区面积36平方公里。分为五个片块,与熊口、老新、龙湾三个镇接壤。其前身是湖北省国营熊口农场,建立于1957年10月。2002年3月,设立熊口管理区。距潜江市区24公里,距荆州市70公里,距省会武汉185公里。宜黄高速公路从北侧通过,襄岳、襄石、运托公路贯穿于境内。

管理区辖6个办事处,28个生产队,2个工业公司,1个直属棉纺厂及医院,学校等机构。总人口1万人。

2011年,熊口管理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3亿元,利税总额1000万元以上,人平纯收入8607元以上。主要工业企业有江汉棉纺织厂,生产规模10万锭,年可生产20多个品种规格的纯棉纱,产品质量稳定,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粮油食品厂年可生产无铅皮蛋和红心咸蛋2000多万枚,产品远销日本、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历史近20年。综合榨油厂,年可生产精炼棉籽油、菜籽油5000余吨,产品质量远近闻名。全场拥有织布机600多台,年可生产各种规格的药用纱布6000多万米。2011年成功引进湖北联州商贸有限公司落户,总投资8000万元。于2012年2月竣工投产,年产高档服装200万件。农业生产以棉花种植为主,形成了棉花种植、加工、纺纱、织布的产业化局。2010年建成高标准全喷灌蔬菜生产基地2000亩,年可提供供港蔬菜4万吨。

熊口管理区党委一班人以兴区富民为己任,坚持用五十年代的作风,新时代的新思想、新标准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坚持机构精简、人员精简、会议精简。熊口管理区现有机关行政管理干部29人,其中10名主要领导常年在基层包片驻点,长期在办事处、生产队、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督办落实。

熊口管理区农业基础稳定,工业企业兴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坚持大搞农田基础建设,平整土地,兴修水利,使3万亩水洼湖田变成了水旱轮作,稳产高产的良田。区办企业经过多年自我积累,滚动发展,不断壮大。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0%以上。十几家企业,家家盈利,效益平稳向前发展。

近几年来,管理区先后投入自有资金,建设了办公楼、宾馆、医院、学校、影剧院、电视台、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2009年投入1250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建健身场所33处,购健身器材300多台套,修建环保沟、绿化带、晾衣架、水泥路等设施,环境美化,职工文化生活丰富。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基本形成网络。全区80%以上农户住上了楼房,区直干部职工住房楼房化。2010年又投入500多万元安装天然气工程,使管理区近千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管理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领导分工


党委书记李长兵:主持农场(管理区)全面工作。联系官庄垸分场。

党委副书记、场长曾祥华:协助书记主持农场(管理区)全面工作。主持农场(管理区)行政全面工作。联系八大垸分场。

党委副书记刘卫坤:负责政法、综治维稳、信访、农业农村、应急管理、退役军人事务、秸秆禁烧、环境保护、城建、城管、统战、政协联络处、法治政府等工作。完成主要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联系西湾湖分场。

党委副书记孙仁波:负责组织、人事、宣传、文化体育、老干、关工委、武装、编制、信息、保密、档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深化改革、目标考核、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完成主要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联系荻湖分场。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泓云:负责纪检、监察等工作。完成主要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联系东大垸分场。

管理区副主任刘松松:负责工业经济、招商引资、安全生产、消防、商贸、市场监管、烟草、交通运输、国有资产、科技、民政、扶贫、残联、国土、规划、林业、电力、危房改造、支援油田建设等工作。完成主要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联系马长湖分场。

管理区党委委员、副主任喻洪萍:负责财务、发展与改革、金融、税务、统计、计划生育、工会、妇联、共青团、教育、卫生健康、血防等工作。完成主要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协助联系八大垸分场。

管理区人大副主席漆世兵:负责人大联络处工作,完成主要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主抓荻湖分场工作。

党政办主任:董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