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依旧耀黄昏

发布日期:2014-10-22 00:00 来源:潜江市教育局

——铁匠沟小学校本教研回眸

教师现状

潜江市张金镇铁匠沟小学是辖区内11所村级小学撤销后合并而成的中心小学,现有教师37人。最大58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47岁。其分布的年龄段是:50——5815人,40——4917人,39岁以下5人。除4人岗前是师范院校毕业分配下来的,其余都是“民转公”(17人)、民师考师范(22人)上来的招聘教师。这些“散兵游勇”“三化二差一老”——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船到码头车到站),记忆力退化;创新意识差,开拓进取精神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资格老(11人曾担任学校校长,5人曾担任学校教导主任,3人曾担任学区领导)。(详情见下表)


教师

姓名

现年

曾任

何职

教师

姓名

现年

曾任何职

彭钦虎

48

原高口小学校长

黄知清

57

原霸城小学校长

吴修虎

54

原莲台小学校长

君清

49

原高桥小学教导主任

刘公泽

49

原木里小学校长

刘洪波

51

原木里小学教导主任

姚仁富

51

原小河小学校长

苏运洋

45

原高口小学教导主任

田应春

47

原仁和小学校长

张新禄

59

原肖场小学教导主任

胡定银

50

原莲台小学校长

李桂禄

54

原高桥小学教导主任

刘绪耀

55

原杨桥小学校长

蒋代智

48

原铁匠沟乡双高学区管片干事

蒋世海

56

原肖场小学校长

徐宗炳

46

原铁匠沟乡双高学区管片干事

王立新

57

原高口中学校长

潘传明

55

原铁匠沟乡教委理科教研员

蔡宗鹏

45

原蔡台小学校长





破译办法

如何把这帮“老革命”打造成“时髦”的接轨者,与现代教育同步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中、老龄教师“校本教研”的需要呢?学校出台了“八落实”制度,即:组织落实、责任落实、管理落实、辅导落实、培训落实、任务落实、活动落实和考核落实。每位教师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自己专业发展规划融为一体,保质保量做好“十个一”工程,即:每周读一篇课改方面的经验论著或论文、写一篇课堂教学反思、听一节课、参加一次集体备课、提出一个具体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写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上一节研讨课或者汇报课、制做一个优质课件、主持一次专题研讨。

通过这些有益的尝试,学校校本教研取得了一些成绩,回眸起来,主要做法是:

一、又当“小学生”,聚集正能量

为了把这些中、老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用新的理念去组织教学,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使他们的工作正能量发挥到极致,就在他们当中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学习活动。

(一)实物阅读: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老龄教师要想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不读书是不行的。为此学校号召老龄教师认真开展网上阅读和购书阅读。只有这样,老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才会与时俱进。曾任原铁匠沟乡双高学区管片干事的老师,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只要外出,就一定要去书店,不是借阅,就是选购,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每年下来,光购书就要花去他近两个月的工资,光阅读就几乎要占用了他三分之二的业余时间。

(二)曲躬求教:近三年,每年都有新教师分到学校,虽然他们工作能力不强,业务素质不高,但是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中、老龄教师无可攀比的。为了改变过去中、老龄教师们各自为阵,孤立无援,埋头苦干,教师资源无法共享,经验得不到推广的做法,代之以碰到问题虚心向新教师请教,借助有生力量共同解决,在友好合作中,共同进步,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使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发挥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在互动中互利,在创造中成长。涌现出了像48岁的老师那样的好教师,他们不仅耐心听新教师上岗前的亮相课和汇报课,而且虚心听新教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积极参加点评议课,回到办公室后自觉撰写听后反思,去其糟粕,吸其精华,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教师不到半年,就写下了约5000字的教学反思和后记。

(三)网上培训:“班班通”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涌现出来的先进和科学的教学媒体,有了它,不仅能把教师从“手染石灰口吸尘”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学校对50岁以上的老教师开通了网上培训的“绿色通道”——只要50开外的老教师来上机,其他教师无条件地让座,只要老教师上机遇到难题,年轻的上机高手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使这些老教师也感受到现代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愉悦。老师有段时间老病肩周炎复发了,疼痛使他举手维艰,不得不借助“班班通”来教学,用了一段时间,见“机”色变的他渐渐地尝到了“班班通”的甜头,逢人就自我解嘲:“没有了‘班班通’,我几乎难以上课了。”不仅如此,他还自购电脑在网上自修,把在网上学习到的先进学法教给学生——成立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使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教学质量和平行班相比高出10个百分比。受到了市教研室李正梁的高度评价。

(四)集体备课:人们常说:“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同一个年级同一个课题两个教师执教,很可能会出现“泾渭分明”的教学效果,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及时推行出了“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制“双集制”的制订有力地助推“学科教研”、通过“示范课”.“研讨课”.“教学答辩会”.“专题讨论会”。“经验交流”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交流研讨呈现集体研究的收获。使同学段同科目的教师协调合作、互相学习、携手前进。一年级甲班数学教师彭钦虎(48岁)和乙班数学教师罗萍(女,47岁)做出了榜样,隔三差五地聚在一起课下或网上探讨教法与学法,最终达成共识。就是这种小集体备课,使他俩所带的平行班在期末考试综合评估中出现了半分之差的微妙悬殊。

二、重做“拓荒人”,打造新平台

辅导学生获大奖对于四十五岁的田济新老师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教美术出身的他,为了顾全学校大局,改行当了语文教师,面对陌生的领域他一筹莫展,为了使自己很快进入角色,置叨唠不休的妻子于不顾,一有时间,就钻进电子备课室,查资料,制课件,求教法,很快就进入了教学最佳状态。特别是辅导小学生作文更是胜人一筹,终于在2013年全市小学生影视作品中一举创下了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佳绩,令同事刮目相看。

在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资源基本持平的今天,城市教师能做到的,农村教师也一定能做到。蔡宗贤教师自从参加工作,就没有上过像样的公开课,更不用说教学比武课。要知道,老师在教育格局调整后是由一个教初中的教师,一下子转变到教小学的教师,如何是自己适应新形势教学需要,是摆在他面前别无选择的头等大事。“打铁需要本身硬”,为了提升自己教小学的能力,他不仅见人就拜师,找名师高手指点“疑无路”,而且请教“铜嘴铁身”,找到了属于自己一片天地的“柳暗花明”。使自己的教学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体现“五个自主”即:自主学习、自主合作、自主讨论、主动答题、主动评价。在课堂上体现“合作学习”,即:看小组内是否有分工,是否都参与,是否主动合作,是否效率高。在课堂上体现“探究学习”,即: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在一节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教师善于启发;教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越多,说明学生的探究有深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省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一举夺魁,摘下了学区小学数学教学比武第一名的桂冠。

三、再做“攀援者”,引领梦想路

由于学校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校本教研,老龄教师不仅文化水平高,而且教学业务精湛,综合整体素质跨越式地提升。岗前只有1314岁的顽童如今成为小学高级教师,部分岗前没有进正规师范或其他渠道培养的教师,在岗后通过带薪培训、网上研读和校本教研一个个成为具有高学历的大专生、本科生。如今,学校37名教师,中学高级1人,小学高级教师 27人,小学一级教师9人。(详情见右图)

不仅如此,教师们的理论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多项校本教研成果喜人。班主任方面:撰写的《营造农村留守孩子的幸福乐园》的主题班会方案在湖北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活动)优质方案(案例)评选活动中,被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二等奖。备课方面:撰写的《〔介绍校园〕教学设计〔口语交际〕》这份教案在全国小语“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国家二等奖。教学方面:在全省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所上的教学比武课在学区取得了两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在片区(张金、龙湾两个学区)教学比武中传来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好喜讯。由此撰写的教学反思《片区第一是怎样打造出来的》被《潜江教育》网站刊载。教研、科研方面:潜心研制出了“多功能汉语拼音拼读板”。参加了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等单位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与科教制作展评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会”、“首届全国科教器材展览会”,被评为三等奖;教师“下水”文——《谁的本领大》一文在全国第四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中,被潜江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评为二等奖;《教学法与教知识》刊载在《潜江教育》上;《打造课改平台,转换师生角色》一文发表在《当代教育》上;《音乐课上的主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文在湖北省教师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放飞创新的思绪,展开发明的翅膀》一文刊发在《湖北教育科学》杂志上。教学辅导方面:辅导学生参加市级作文(征文)竞赛一等奖10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30个(人次)。辅导学生写的《智能防病报警手表》获省中小学学生“五小”发明小论文一等奖。两课方面:两课征文《如山的恩师》被省教育工会委员会、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评为二等奖。学校也被潜江市教育局评为“两课先进单位”。

这些都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结果,尽管我们的收获是微乎其微的,但却能让老龄教师自身素质实实在在地得到提高,心里就舒坦多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今后的校本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不求轰轰烈烈,只求实实在在,我校老龄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春天。

相关文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