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潜江市建设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三年行动方案》解读



一、实施背景

一是国家战略有部署。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既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能源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二是区域结构有需求。当前,华中地区的能源结构存在“缺煤、少油、乏气”的短板,煤油气等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同时,能源发展进入绿色转型加速期、需求增长延续期、新生业态活跃期、安全风险凸显期、体制改革攻坚期,更是面临用能需求刚性增长下能源安全保供、碳达峰目标下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系统复杂化趋势下能源设施安全高效运行等多重压力。三是自身发展有信心。市立足自身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思维,以坚定的发展信心规划建设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将持续提升区域综合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推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全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

二、基础优势

潜江市是依托石油资源而崛起的资源型城市,境内油、气、卤水等矿产资源丰富,管输枢纽作用基本形成,盐穴储气库建设持续推进,风光储多条新能源产业链条发展迅速,循环化工产业独具特色,具备建设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的基础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石油资源储备利用基础夯实

一是战略引领油气资源高质量开采。江汉油田是中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我市境内新勘探落实石油预测储量1200万吨,评价有利区带石油资源量1.6亿吨。江汉油田在结合油田勘探开发现状和谋划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围绕“天然气增储上产、老油田效益稳产、页岩油力争突破”,提出并积极推动“万亿方储量、千万吨油田、百亿方产量”战略目标落实落地,发展规模实现历史性跃升,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700万吨。二是创新推进页岩油高效勘探。江汉油田积极开展页岩油地质评价及工程工艺攻关,探索配套的增产技术,同时持续攻关页岩油高效压裂改造和长期稳产工程技术,形成一批页岩油国家标准、行业和企业标准,形成一批页岩油专利和专有技术;培养一支页岩油地质、工程、经济和管理专家团队和人才队伍为效益产建提供支撑。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在潜江层级新增页岩油探明储量500万吨,三是技术赋能伴生资源规模化利用。江汉盆地卤水资源属于原油开发伴生资源。江汉盐化工总厂以盐卤资源为基础,依靠“钠法漂粉精生产技术”和“离子膜烧碱生产技术”两大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已具备卤水开采及净化、54万吨/年盐硝联产、19.3万吨/年离子膜烧碱、6.6万吨/年钠法漂粉精和2.7万吨/年强氯精的设计产能。同时,江汉油田作为牵头单位建设和运行“30 /年电池级碳酸锂中试装置”项目,已打通纯化段工艺,产出碳酸锂成品,下步将持续优化生产工艺,确定最佳工艺运行参数,为规模开发利用夯实基础。

(二)天然气储气输送枢纽作用初显

我市境内现有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新粤浙、储气库联络线等4条天然气长输管线,川气西气管道互联互通、西气东输潜江-仙桃联络线即将通气,川气东送二线正在规划建设,长输天然气管线输送网络覆盖湖北、湖南、重庆等华中各省市,在迎峰度冬期间对华中地区能源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湖北省天然气管输体系建设中将我市定位为省内重要的管输体系枢纽城市,并赋予“联通忠武线、川气东送一线、川气东送二线、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西气东输三线和潜江地下储气库,在联通东西、互济南北、优化多路气源配置、应对上游供气和下游需求波动、增强全省供气安全性方面发挥重要枢纽调节作用”的功能定位。江汉盐穴储气库已完成2口井建设,总库容0.66亿方,工作气量0.3亿方,远景规划库容48.09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28.04亿方,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

(三)新能源资源开发井喷式发展

我市是湖北为数不多的Ⅰ类电力消纳地区,经初步摸排,可用于新能源开发的土地资源约4万亩;区域整体风资源较好,160米高度风速均在5/秒左右。基于以上条件,我市具备大规模开发新能源项目的资源条件,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持续推进,近年来已引进建设了一批光伏、风电、储能电站项目。目前,已建成深圳能源广华风电、国家电投浩口风电、特变电工渔洋光伏、中电建渔洋储能电站等大型新能源项目,华润百万千瓦、大唐渔光储一体化、特变电工光储氢一体化国投电力风光储一体化等系列项目正加快推进,已并网、在建及储备的新能源规模超300万千瓦,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积极打造绿色清洁能源基地。

(四)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链门类众多

氢气制造利用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我市依托江汉盐化工业园和潜江经济开发区两个重要平台,大力发展了氢气制造及利用产业,园区已集聚长飞气体、和远气体、法液空等制氢企业8家,并签约了特变电工绿电制氢项目,最大制氢能力达21.5万方/小时;集聚了长飞光纤、长飞信越、菲利华、晶瑞科技等氢能利用企业9家,制氢、储氢、用氢、氢能综合利用具有百亿产业规模。 卤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市卤水资源储量超百亿立方,为中国盐都自贡的30倍,其中,卤水中锂矿保有资源量约309万吨。江汉油田积极开展卤水伴生锂资源评价工作,对卤水中锂资源的展布情况、资源规模、资源品位加大了研究力度。同时中国地质大学在潜江卤水取样中分析出锂离子含量较高,开发锂产业潜力较大。引进并建设了孚诺林年产2.5万吨PVDF项目,禾轩科技年产2万吨锂电级碳酸二甲酯、4万吨电子级无水三氯化铝,辽宁港隆年产2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等,锂电池材料配套产业已初步形成。同时,依托丰富盐卤资源,我市引进并发展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大型化工企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盐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现有产业规模超400亿元。

在具备以上资源及产业优势的同时,我市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建设仍面临油田资源枯竭,储气能力建设滞缓,储气库及管网与地方产业融合不够,卤水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仍存在较大技术瓶颈等一系列需要尽快破解的“卡脖子”难题,我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破瓶颈、加速发展,积极创建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

三、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以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为前提,以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动力,统筹推进能源供应安全和绿色发展,在稳油增气、电力保障、提升能源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潜江地下的油气资源优势,地上的循环化工产业优势以及管网输送枢纽区位优势,经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把潜江打造成为华中地区“能源规模化储备、资源深度化利用、供应安全稳定”的重要能源储备应用基地。

(二)阶段目标

经过3年实践和重点项目推进建设,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江汉盐穴储气库储气能力达到1.4亿;通过3个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的实施,形成风光储一体化106千瓦的新能源发电规模,在电网储能和调峰中发挥重要作用;江汉油田探明地下页岩油资源情况,加强页岩油的开发利用;加强能源资源的深度利用,形成潜江特色的油、气、盐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建成高效稳定的供电网络体系;能源高效供给及节能降碳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效;能源安全供应及信息化提升进程加快。到2025年,建成江汉平原重要能源储备应用基地,为下一阶段基地的建设和最终实现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指标及支撑项目

《方案》提出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电力装机规模、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煤炭储备能力、天然气储备能力、

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卤水消纳能力、油气长输管线长度、氢能产业规模和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等11项具体目标指标,支撑阶段目标的完成。同时,为支撑能源储备应用基地创建,谋划及推进能源储备利用能源基础设施能源安全智慧能源等系列项目59个,计划总投资420.7亿元。

四、重点任务

(一)发挥资源禀赋,构建多元能源储备供给体系重点打造“四个基地”

一是打造石油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支持中石化按照“天然气大发展、老油田硬稳定、页岩气求突破、盐化工多增长、特色业务多增效”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储气、储油及页岩油板块,实现“万亿方储量、千万吨油田、百亿方产量”目标。加大江汉油田勘探开发力度,进一步在潜江总口、渔洋、老新等地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和利用,到2025年,完成江汉油田潜江石油探明储量1.6亿吨,将亿吨级资源储量转化为千亿级经济体量,努力再造一个新型油田。加快探明潜江境内的页岩油储量,支持中石化加大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地质评价,持续攻关页岩油高效压裂改造和长期稳产工程技术,形成页岩油勘探开发配套技术体系。探索利用油田废弃矿井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经过3年的勘探开发,力争突破商业油流关,提交探明储量500万吨,高质量推动页岩油增储上产。

二是打造江汉盐穴储能调峰基地。积极推进“腾库储气”建设进程,加快伴生卤水消纳及造腔进程,扩大盐腔规模,引进国内龙头耗卤企业,推进盐化工和储气库协同发展。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的深度合作,探索企地合作发展天然气利用新模式,全面实行天然气购销合同管理,扩大对本地企业天然气资源供应规模。积极引进沿海LNG资源,鼓励燃气企业、储气设施经营企业通过天然气交易中心线上竞拍、LNG市场采购、井口气集输直供等方式获得天然气资源,构建多元天然气供应格局。到2025年,江汉盐穴储气库储气能力达到1.4亿方,盐腔总库容达2.37亿方,具备储气、储氢、储油等综合储能条件。

三是打造国家级大型储能示范基地。扎实推进中电建化学储能电站调试运行工作,加快国投电力铁基分层液流、大唐钠离子新能储能示范、特变电工铁基液流电池新型储能等国家和省级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的实际需要,推动潜江市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促进技术成熟的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规模化发展,支持液流电池、热储能、氢储能等技术路线试点。依托湖北省深地储能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潜江深层盐穴资源勘测研究工作。积极推进与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合作,支持开展压缩空气储能前期勘测开发工作,稳妥进行盐穴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新型储能在新能源消纳、调峰、调频、供电能力提升、应急供电保障、延缓输变电升级改造等功能场景的多元化应用。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大型储能示范基地。

四是打造大型煤炭储配基地。谋划新建潜江北至荆州的货运铁路支线项目,预留潜江货运铁路西延通往浩吉铁路的双向通道。将江汉平原货运铁路潜江铁路支线西延至浩吉铁路江陵站,纳入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疏运系统,解决江汉平原煤炭及重载货运运输,完善江汉平原铁路网,加快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成为北煤南运大通道疏解线,江汉平原铁路东西连接线。经过3年的发展,将潜江站点建设成为湖北省重要的煤炭储配基地。

坚持循环互补,打造特色能源利用产业链高地重点构建“六个产业链”

一是构建石油化工高值利用产业链条。精耕细作石油化工产业,按照“中型炼油+高端化工”的特色一体化模式,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减油增化”,推进江汉油田页岩油加工利用和金澳科技“油头、化身、精细尾”进程,采用先进催化裂解制烯烃技术,增产乙烯、丙烯、粗乙烯等低碳烯烃产品,以及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苯乙烯、乙丙橡胶等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产品,延伸发展高端化学品产业链。到2025年,形成中部石油化工高端产业示范产业集群。

二是构建天然气储运用一体化产业链条。充分利用江汉岩穴储气库及长输天然气管网储备运输优势,推进天然气在工业、交通、民生等领域的应用,探索企地合作新模式,高质量引进天然气利用项目,积极推进东恒生物年产2500吨碳纳米管项目、年产2亿立方天然气制氢项目建设。到2025年,形成特色的天然气储运用一体化产业链条。

三是构建盐卤资源多产业耦合发展产业链条。围绕地下卤水资源绿色、梯级开发,积极主动对接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产业前沿和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卤水产业链招商引资,加快卤水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政策支持,构建融合盐化工、油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产业横向扩展、深加工纵向延伸的多产业耦合发展的循环产业体系。积极开发符合潜江特色的高效、环保的卤水提锂技术,建设国内深层富锂卤水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推动卤水中钠、钾资源的高值开发,探索发展镁、硼及稀贵元素提取产业。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备的盐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集群。

四是构建多元化新能源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风、光、气、生物质等多能互补优势,构建多元化新能源供应体系。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进一步摸排全市新能源资源,结合用电负荷需求和接入条件,研究形成新能源布局规划,有序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集中高效开发利用。稳妥有序推进风电发展,积极谋划风电发展,重点推进华润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大唐“风光气氢储”百万千瓦新能源等项目建设,实现风能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风电项目引进准入门槛,加强企业与地方产业配套、企业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坚持集散并举,注重因地制宜,优先推动光伏发电就近开发利用,促进光伏发电与农业、交通、建筑等多种产业协同发展。规范户用光伏建设管理,结合乡村振兴打造一批户用光伏示范乡村。充分发挥兴隆水利枢纽作用,积极推进潜江市兴隆反压闸生态电站工程项目建设,提升潜江水电项目规模,发挥水电在电网调控中的作用。加大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利用,促进新能源全体系健康发展。确保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里昂生物质热电联产的稳定高效供应。探明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家底,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供暖和制冷应用,探索中深层地热综合利用形式和市场运营模式。到2025年,发挥风、光、气、生物质等多能互补优势,形成清洁低碳高效的多元化新能源产业链条。

五是构建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着力提升氢气供应保障能力,发挥潜江市氯碱、炼化煤化工等副产氢资源优势,加快现有制氢企业扩能增效,加大制氢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力度,鼓励法液空、长飞气体、和远气体等制氢企业提升改善制氢工艺,保障氢气高品质供应。积极推进齐安氢能源、和远气体制氢装置的高效投运。加快推进盐化工离子膜烧碱提升工程,提升氢气产能,满足江汉盐化工业园远期氢气规划需求。远期以“绿氢”为导向,鼓励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在化工、冶金等领域逐步实现“绿氢”对化石能源制氢的减量替代。加快推进特变电工潜江绿电制氢项目,积极引进清洁能源多元化利用、盐穴储氢项目,探索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建设规模化制氢储氢产业基地,逐步构建多元化氢能供给体系。加快推进氢能供应链建设。支持氢气储运设施投资,鼓励天然气管道掺氢及纯氢管网建设。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鼓励中石化等企业利用现有加油站、加气站改建或扩建加氢设施,按照“总量控制,先建先得”原则对新建加氢站给予补贴。突破发展氢能关联产业。结合江汉盐穴储气库、盐化工、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谋划盐卤制氢、化工副产品制氢、氢产品加工利用产业链项目,形成加氢制氢-氢产品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围绕大规模消纳绿氢,发展本地绿色产业,针对自身绿氢产能,配套引进绿氢消纳量大的企业,确保产销平衡。围绕氢能产业链,开展“补链”“延链”精准招商,引进相关“风光氢储用”、“源网荷储氢”一体化项目落地。同步引进耗氯企业,缓解氯气过剩压力,保持氢氯协同发展,积极引进氢气新能源、氯化聚烯烃新材料等项目,形成“基础+高端”的发展模式。推广氢能在各领域的示范应用。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产业,积极引进国内领先氢燃料电池企业落地,加强与武汉氢能产业联动,引进相关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等零部件以及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企业。探索氢能产业与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推广氢能在交通运输、工业、储能调峰、应急保供、分布式供能等领域的应用,打造新能源耦合示范区,推动氢能有序融入各行业领域。到2025年,形成制氢、储运、加注、应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六是构建特色石油装备产业链条。依托江汉油田的产业基础,整合江汉油田石油装备改制企业资源,鼓励江汉利达、联瑞石油等石油化工机械龙头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扩大现有产品规模,设计研发新产品,提升石油装备制造竞争力,在杨市、总口等地设立石油装备产业园,研发生产油气钻采与加工装备,强化油气钻采与加工装备优势,推动钻井、采油、油气集输工程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到2025年,形成以钻井、采油、油气集输工程装备制造为特色的石油装备产业链条。

七是积极开展节能降碳改造。落实能耗“双控”和碳排放控制要求,坚持节约优先,结合潜江市产业发展情况,围绕炼油、煤化工、盐化工等行业,推广节能技术应用、加强清洁能源原燃料替代等节能降碳改造工作。力争到2025年,金澳、金华润、盐化工等重点用能企业分别达到炼油、煤化工、烧碱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能效标杆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应用,鼓励金澳科技等炼油企业、金华润等煤化工企业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鼓励盐化工企业加强烧碱蒸发工艺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强储氢燃料电池发电集成装置研发和应用,探索氯碱-氢能-绿电自用新模式。推广节能技术应用,鼓励金澳等炼油企业积极采用新型燃烧控制技术提高热效率;鼓励金华润等合成煤化工企业加快大型先进煤气化、半/全废锅流程气化、合成气联产联供、高效合成气净化、高效甲醇合成等技术开发应用;鼓励盐化工等烧碱行业企业进行零极距离子膜电解槽改造升级;推动以高浓度烧碱为主要产品的烧碱企业实施多效蒸发节能改造升级。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推动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应用,推进新型能源的高效利用,积极推进传统能源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比重。

  1. 立足发展需求,建设适度超前的能源基础设施。重点夯实“三个基础”:

一是建设坚强电网基础设施。着力满足地区社会经济中、远期发展的供电需要,实现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适度提高配电网建设标准,完善重要用户保供电措施,增强配电网防灾减灾和综合保障能力,建成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配电电网。优化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提高配电网技术装备水平,应用节能设备等措施降低配网损耗,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实现配电网可控可视。加快推进我市电网升级改造和协调推进江汉油田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建设,提高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确保全市电力用户的户均容量。通过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提高农村供电服务水平等方式,着力提高农村用电保障,提升农业生产、乡村生产、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推动电气化乡村智慧用电与智慧农业融合发展,全力支撑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积极推进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能力建设,完善屋顶光伏系统接入服务。积极谋划推进大型清洁高效火电(2×660MW)项目纳入湖北省“十五五”电力规划,改造升级现有火电装置,强化煤炭电力安全托底保障和灵活调峰能力。2025年,形成安全稳定的电网保障结构。

二是建设完善油气管网枢纽输配设施。加快江汉盐穴储气库建设步伐,充分利用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输送能力,强化对外输送能力,加快川气东送二线潜江段、川气西气互联互通等长输管网项目实施,形成兼具“保底”和“调节”功能的实物储备,提升潜江天然气管网中枢的季节调峰、事故应急处理和保障沿线用气安全平稳的能力,奠定潜江市华中地区天然气管网枢纽的地位。

三是建设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全域新能源充电一体化建设,建设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统一的充电服务市场,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充电需求。支持市城发集团在全市公共区域统一进行充电桩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升电网服务水平,全面满足家庭和个人用户充电桩报装需求。到2025年,建成新能源充电桩1500个以上。

  1. 坚守安全红线,筑牢能源保供和安全生产底线。

一是深化责任体系建设。牢固树立能源安全意识,切实落实能源安全责任。充分发挥潜江市长输油气管线、电力、城市燃气、成品油等能源安全专委会牵头抓总、组织协调重大问题的监管职责。坚决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完善能源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组织编制相关能源安全应急预案,及时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情况。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抓好能源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推进企业健全完善全覆盖的风险辨识评估、全过程的隐患排查治理、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全系统的安全规章制度等机制。

二是全面提升整体安全水平。在能源规划、项目审批、建设运行等环节强化安全风险防控。督促电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制度,预防电网生产安全事故。切实加强炼油安全生产和油气管道保护,推进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提高管道安全技防水平,加强管道高后果区管控,严防第三方施工风险。深入开展电力、油气长输管线、成品油等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重大隐患实施挂牌督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认真推行能源行业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损害能源基础设施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能源信息发布制度,加强能源预测、预警,加强能源产品供应情况的动态跟踪监控,加强调度协调,确保迎峰度夏(冬)等重要时段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三是夯实安全基础管理。加强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巡检维护和安全保卫,重点确保油气管网等设施安全,强化风险普查、预报预警,提高能源基础设施抵御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能力。加强储能电站安全管理,加强组件和系统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有效提升安全运行水平,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加强能源网络安全管控,增强态势感知、预警及协同处理能力,提升电力系统等能源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四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强能源供需形势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完善能源供应保障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大面积停电事件防范应对举措,加强电网分区运行能力、负荷中心电源支撑能力建设,到2025年,重要用户应急电源配置规范率达到80%以上。开展全市能源安全联防联治,组织能源安全联合应急演练,提高政企联合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库建设,强化装备、物资配备,持续开展安全风险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

  1. 激发创新活力,加快能源产业数智化转型。

一是推动智慧能源建设应用。加快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能源领域各环节智慧化发展,实施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智能化改造,推进能源监测、调度和管理智能化。推动电网、燃气网、热力网与交通网的柔性互动和配合调控,促进基础设施协同优化运行和多种能源融合发展,构建能源生产、输送、使用和多种能源、储能体系协调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推广新能源云应用,加快智能电网发展,积极推进智能变电站、智能调度系统建设,扩大智能电表、智能气表等智能计量设施、智能信息系统、智能用能设施应用范围,提高电网与发电侧、需求侧交互响应能力。

二是加快传统能源数智化转型。积极探索智慧储气库、智慧油气田、能源数据中心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推动油气等传统能源行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管网建设“智能化”“智慧化”“平台生态化”三步走,实现新建管道正向数字化设计、协同化采办、智能化施工,在役管道实施逆向数字化恢复、物联智控化升级,充分发挥潜江华中地区天然气管网枢纽优势,打造华中地区天然气管网智慧指挥中心。协同建立与电网、热能、新能源、储气库等结合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响应协同机制,布局开发面向能源互联的管网智能平台,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用能需求智能调控,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能源系统转型变革。

三是激发能源科技创新活力。支持企业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围绕氢能、盐穴储气库、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智慧能源等重点领域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锂电新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探索卤水提锂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路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市发改委要统筹协调、推动实施,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台账,按月调度工作进展,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本实施方案有效落地。各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明确专人负责,按各自职责将本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纳入工作计划,细化落实举措,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要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二)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能源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各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健全能源财政支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对能源储备、新能源发展、能源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能源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产业链招商,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通过“以商招商”、“集群招商”等模式,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国内500强企业。加大市场开放程度,落实放宽能源领域投资限制相关政策,加强能源与其他产业联系,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能源产业提供融资贷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相关企业投资入驻,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体系,为潜江市建设华中地区战略能源储备应用基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强化要素保障与市场化改革。各单位要依职责强化指导、靠前服务,研究具体政策措施,统筹做好规划、用地、排放、能耗、融资、能源等要素保障工作。深入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推动净地出让,持续加大对推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要素保障力度。完善现代能源市场化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与能源的配置作用,使得能源产品和要素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能源领域,积极推动能源市场化改革,为潜江市以及国家长远的可持续能源资源建设提供保障。

(四)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优化产业布局,积极争取省级和国家级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力度,引导企业产业技改升级,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支持。组织企业强化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向省级推广纳入相关人才计划。加大省级相关扶持基金和金融政策的研究力度,指导企业争取相关金融政策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