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繁體   |  登录  |   注册

热门搜索:

关于印发2023年潜江市农业农村 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3年潜江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九次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全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部署,按照《全面促进农林牧渔业稳产保供2023年行动方案》要求,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坚定不移守牢农业“基本盘”,坚定不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坚定不移实施强县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走出一条具有潜江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为全市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涉农主要数据计划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2年增10%以上第一产业总产值比2022年实际完成值增8%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8%以上2023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增4%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5%以上。

一、全力抓好农业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一)坚决保障粮食安全。深入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5万亩以上、全年粮食总产达12亿斤以上。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以上;小麦面积稳定在41万亩以上;全力提升油料产能,挖掘虾稻田埂扩种油菜潜力,油菜稳定在26万亩以上,产量达4.4万吨以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3500亩。开展春季田管大培训活动,努力夺取夏粮丰收。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巡回指导服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责任科室、单位:种植业管理科、科技教育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大生猪产能调控力度,保障肉品供应,生猪存栏、出栏分别达45万头、65万头以上,能繁母猪存栏4.53万头。深入开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加快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支持禽蛋产业集群发展。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7万亩,马铃薯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棉花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产量95万吨以上。树立大食物观,支持打造精品果园,水果产量达到6.08万吨。推进养殖证核发全覆盖,稳定池塘养殖面积。合理利用农村塘堰和莲藕田资源,拓展养殖新空间。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责任科室、单位:畜牧兽医科、种植业管理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办公室、渔业渔政科

(三)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蔬菜集约化育苗,推进水肥一体化工程和放心蔬菜工程,大力推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化信息化粮食烘干中心,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展产地冷藏保鲜及配套设施设备。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因地制宜发展楼房养猪、叠层高效养禽等立体养殖。推进集中连片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发展循环水工厂化、路基工程化等设施渔业。责任科室、单位:种植业管理科、蔬菜办公室、市场与信息化科、畜牧兽医科、渔业渔政科

(四)全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树牢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会上,科学防范低温冻害、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及时组织技术力量指导恢复生产。密切监测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确保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全面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十条措施,统筹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先打后补”,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责任科室、单位:种植业管理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畜牧兽医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二、加快提升物质装备水平,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支撑

(五)加强耕地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2022年度9.1万亩建设任务;实施2023年度项目,建设和改造提升7.15万亩。协同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完成2022-2023年度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完成800万方建设任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做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完成50%以上耕地、园林、林草地等农用地普查任务。责任科室:农田建设科、农地管理科

(六)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加强与省市科研单位合作,大力推进水稻产业提升、粮食作物高效模式技术推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做好科学试验示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推广农业主推技术。深入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产业链“515”行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和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开展育种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当家品种。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强化种子质量监督建设。加强种子、种苗供需监测,做好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调拨。实施好农业援外项目,做好外派专家储备选拔推荐工作。责任科室、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所、科技教育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交流合作科

(七)着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规范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总量,农机总动力达154万千瓦。实施农机作业补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3%。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围绕油菜移栽和分段收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用机需求,组织开展现有农机具适配改造。推进碧桂园智慧农场与基于北斗的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北斗农机智能终端应用。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着力打造部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大力推进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提质行动和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积极创建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责任科室、单位:农业机械化管理科、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三、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八)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接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重点推动虾稻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半夏、蔬果、生猪、大豆、菜籽油、淡水鱼等六个特色农业产业链,不断调优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持续推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十条措施落地见效,实施培育壮大企业“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头部企业招引,深挖本土龙头企业潜力。推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满园工程,推进海大、湖耕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小龙虾精深加工企业,力争新增年营收过10亿元企业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等规模企业达到110家,省级龙头企业增加5家以上。创建1-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责任科室、单位:乡村产业发展科、种植业科、科技教育科、蔬菜办公室、畜牧兽医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渔业渔政科

(九)加快推动示范区建设。巩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成果,全力拓展延伸小龙虾选育繁育、精深加工、餐饮旅游、冷链物流等产业链。抓紧推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虾-稻产业实体经济、电商经济、平台经济,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千亿虾-稻产业链,确保我市于2024年前后成功获得“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称号。支持虾稻精深加工,加快虾稻油项目建设。深度开展部省共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品牌链建设,将小龙虾交易中心建设成“通达全国、世界知名”的百亿级交易市场。责任科室:发展规划科、市场与信息化科、乡村产业发展科

(十)大力开展品牌建设。依托行业协会主体,采取专业市场运作,积极融入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战略体系,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大型博览会、农交会等,开展多种形式沿海行、边疆行和海外行活动。持续打造“一节一会”节庆文化品牌,完善品牌发展、推介、保护、运用机制,力争2023年潜江龙虾区域品牌价值突破300亿元,持续提高“潜江虾稻”品牌影响力,积极申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责任科室:市场与信息化科

(十一)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扎实推进产业强镇、农村双创、“一村一品”等工作任务。不断丰富乡村业态,围绕潜江虾稻等特色产业拓展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功能,培育市场主体,发展网红经济,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支持后湖管理区虾谷小镇建设,开发龙虾文旅融合休闲农业示范点,真正让食客变游客。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责任科室:乡村产业发展科

(十二)持续发展特色产业。依托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强化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和新型种养模式研发推广,推动85万亩虾稻共作标准化基地提档升级,实现好水养好虾、育大虾。在稻田平整、水源充沛地区开展试验示范,加大推广力度,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统筹加强经济作物生产,在潜北片旱田区推进大豆、蔬菜、半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潜江半夏道地药园,提升旱地综合效益。(责任科室、单位:渔业渔政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办公室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十三)集成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加强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协同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绿色生态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监测预警和防控。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0.6、0.3个百分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2%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组织25%以上规模养殖场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加快提升畜禽粪污治理设施配套水平,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加厚地膜和生物降解地膜,强化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加强沼气、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五化”高值高效利用及收储运体系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争创绿色低碳示范村镇。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农场。(责任科室、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生态能源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兽医科、畜牧技术推广站、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十四)常态化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成果,推动落实养老保险、帮扶救助等政策。深入实施汉江潜江段“十年禁渔”,依法依规“清船”“清网”“清江”“清湖”。狠抓渔政队伍执法能力建设,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确保“禁渔令”落地见效。开展禁捕宣传月和“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车站、进农村、进市场),广泛宣传有关禁捕政策法规巡展活动。(责任科室、单位:禁捕办、渔业渔政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政策法规科

(十五)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深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深入实施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追溯目录管理制度,完善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巩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提升,推进乡镇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网格化建设。紧盯豇豆、韭菜、鳝鱼等重点品种,开展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6%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责任科室、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种植业管理科、渔业渔政科、畜牧兽医科

五、加强乡村建设和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十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常态化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村庄绿化、庭院整治,持续改善公共环境。组织创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稳步推进农村户厕建改。指导督促各地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成果,分类推进问题厕所整改。编制农村厕所管理维护导则,指导各地探索建立运行管护机制。遴选推荐全国农村厕所革命典型案例。开展整村推进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责任科室、单位: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生态能源局

(十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开展“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主题宣教活动,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组织第二批“一约四会”典型案例和第四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节目征集宣传活动。遴选推荐第四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组织申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举办2023“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遴选推介“乡村阅读榜样”,打造“共建书屋、共享书香”创新示范项目。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健康跑、荆楚和美乡村展播展示等活动。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争创第二轮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组织申报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遴选推荐一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协调推进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维护好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责任科室、单位: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局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十八)加快乡村建设。协调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以全域村庄规划布局为指导,实施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乡村建筑风貌引导,不断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二期建设。加快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6个示范村(社区)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持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打造“六清”村居。加强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监管,规范农村村民建房用地行为,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责任科室、单位: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人事科、监察室、农地管理科

六、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汇聚农业农村发展合力

(十九)加强规划行动引领。组织制定农业强市建设规划,未来5年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制定路线图和施工图,争创农业强市。加快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迎接全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实施情况中期监测评估,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责任科室:发展规划科

(二十)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日常调度机制。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制定落实乡村建设行动任务清单,建立乡村建设项目库。积极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镇、村。(责任科室:市委农办秘书科、发展规划科、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二十一)拓宽农业农村投入渠道。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金加强农业农村投入保障,持续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鼓励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充分调动不同层次、不同市场主体投身发展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格局和保障机制。落实好贷款贴息政策。完善小龙虾政策性保险补贴办法,全面开展水稻、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积极创新推广潜江半夏、潜江大豆等地方优势农产品保险。聚焦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乡村新型服务等重点产业,有序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责任科室:计划财务科、乡村产业发展科、种植业管理科、畜牧兽医科、渔业渔政科

(二十二)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依托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和“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培养实干、肯干、能干高素质产业人才;开展农村就业指导服务、专业人才引进和农民人才认定,有效落实人才政策。组织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大赛、技能大赛,组织推荐十佳农民和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引导支持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创业能力。以潜江市农广校、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潜江龙虾学院等培训机构为载体,充分发挥虾-稻实践基地、产业园区、网红经济作用,加强虾-稻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培养。责任科室:科技教育科、人事科

(二十三)深入推进农垦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化我市农垦国有农场改革,因地制宜指导各农场分类推进企业化改革和公司化改造,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支持熊口管理区推进红色农垦小镇项目和周矶管理区推进道地药材潜半夏质量品牌提升项目实施。支持后湖、白鹭湖农场完成2023年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提升任务,以巩固提升项目为抓手培育壮大农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场高质量发展。责任科室:农垦科

(二十四)强化农业农村法治建设。聚焦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加强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查。深入开展种子侵权假冒整治、渔政执法“2023 亮剑”、生猪私屠滥宰“百日整治”等专项行动。实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行动。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改革,高质量推进“一网通办”“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工作。(责任科室、单位政策法规科、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