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三:免疫球蛋白作为“救命药”囤积丙种球蛋白又叫免疫球蛋白,临床上应用的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也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群的血浆中提取制备而成的,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一般用来治疗原发性免疫球蛋白 G 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球蛋白 G 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丙种球蛋白对正常人体免疫力提升作用有限,普通健康人群免疫水平正常,使用免疫增强剂无法进一步提升,而盲目补充外来免疫球蛋白,会剥夺自身免疫系统建立战斗“记忆”及产生抗体的机会。同时,丙种球蛋白为血液制品,虽然经过严格筛查,但不能百分百排除感染乙肝、艾滋等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因此不建议普通人群使用丙种球蛋白预防新冠,而且丙种球蛋白在输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现有证据仅支持在出现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新冠患者危重症患者中使用丙种球蛋白,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丙种球蛋白能够治疗新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提到的“静注 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COVID-19免疫球蛋白是专门的新冠免疫球蛋白,里面含有大量抗新冠的抗体。该免疫球蛋白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尚未上市。2022年2月发表在THE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柳叶刀-呼吸病学》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IVIG也就是静脉免疫球蛋白,并没有改善这些重症新冠患者的预后,死亡率是一样的,并且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升高,主要是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所以不支持IVIG在COVID相关中到重度的ARDS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一般用于严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病毒性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且病重的老年患者、新生儿败血症等,在其他治疗的基础上,有时需要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暂时性提高机体免疫力,所以请大家不要盲目使用免疫球蛋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副主任药师付伟和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严丽呼吁:丙种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使用不当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且该药无法像退烧药那样扩大产能,在供不应求的特殊时期,应该严格控制使用,将它留给真正有需求的患者。国内外(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北京协和医院等)权威诊疗方案均未推荐丙种球蛋白作为治疗新冠患者的治疗药物,所以,尽管丙种球蛋白是临床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但是并不能预防或是治疗新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适应证之一是重症感染,多用于ICU病房,该类产品平时就比较紧缺,因此,药师呼吁没有特殊疾病不要抱着囤药的心理去抢购,应将药品留给更对症的、有需要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