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粮湖管理区:育出丰收好“苗”头

好秧一半稻,苗好七分收。眼下,正是水稻育苗的关键时节,运粮湖管理区抢抓农时,引导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利用机械设备开展水稻育苗工作。同时,加强科技服务,用科技助力春耕生产,提高育苗质量和效率,为水稻丰产丰收“开好头”。

5月13日,在运粮湖管理区友爱办事处文艳平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场科技与效率的交响曲正在上演。育秧工厂里,工人们围着先进的育秧机组,放置育秧盘、填土、加水、投放芽种一气呵成,育秧机组如同一台精密的“生命播种机”,自动化完成填底土、精准浇水、精量播种、均匀覆土等一系列工序。

很快,空盘即被赋予生机,一个个秧盘被送到育苗大棚。在那里,秧苗将在适宜的环境中快速生长,为接下来的大田移栽提供健壮的秧苗。

“走,瞧瞧小秧苗去!”跟随合作社理事长周文平的脚步,记者走进首批水稻育苗大棚。只见自动化喷淋设备均匀喷洒,滋润每一株稻苗,工人们一边查看水管喷头,一边查看稻苗长势。棚里热气腾腾,破土而出的稻苗绽放满棚绿意,芽齐根壮的新苗长势喜人,育出丰收的“好苗头”,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看秧苗下面像泥一样的土壤有机质,是汲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能促进秧苗生长发育。”周文平介绍,一般情况下,秧盘在育秧大棚25天后即可往大田移栽。

在与周文平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受今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合作社20个育秧大棚全部坍塌。好在有农业部门和管理区的帮助,大棚很快重建恢复生产。进入4月份,合作社就开始检修机械、储备底土,为育秧插秧做准备。同时,平整20亩土地作为露天育秧基地,进一步提升育秧订单服务能力。

“我们的育秧机1小时可生产约850盘秧盘,能满足400亩农田的秧苗需求。”周文平告诉记者,目前该合作社已接到机插秧订单2000亩、飞机播种订单3000亩。接下来,等第一批秧苗培育好,他们会尽快开始为农户提供机插秧服务,以现代科技助力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