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场街道:项目建设劲正酣 砥砺奋进谱新篇

项目是经济发展“压舱石”,也是乡村振兴“强引擎”。今年以来,高场街道深入贯彻“项目为王”理念,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升,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力推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乡村环境微改造 领跑人居环境“大民生”

冬日暖阳,在位于保安村三组的环境微改造现场,电钻声、搅拌声与吆喝声共同谱成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协奏曲。说起微环境改造带来的新变化,保安村党支部书记陈吕山侃侃而谈。

“环境微改造就是以群众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推动乡村风貌大变化,激活村民内生动力,焕发乡村活力。”陈吕山介绍,今年以来,街道积极争取省财政厅和省住建厅的乡村环境微改造资金,着眼“小成本”“好项目”破解乡村人居环境长效治理难题。

动员群众力量,引领乡村“颜值”提升。为做好乡村环境微改造“共同缔造”试点村建设,保安村“两委”通过内部研讨、党员群众代表大会、村塆现场会与群众共商共谋,并确定由党员示范带头进行庭院“微改造”。

“11月1日正式动工,10日圆满完成两户示范户改造工作。随后,又有8户启动改造工程。”陈吕山告诉记者,“户户有花、家家是景”改造成果在吸引村民参观欣赏的同时,也激发了村民参与热情,带动村民从“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并在全村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良好格局。

乡村振兴衔接项目 推动“一下三民”走深走实

在位于联丰村的半头河南北渠生态护坡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压顶填土,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加紧砌筑安全墙,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据现场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于10月上旬动工,目前已完成渠道清淤、拓宽等土建工程,后续将进行河道两岸绿化工程。全面建成后,将切实提升南北渠灌溉排涝能力。

亲眼见证“污水沟”蜕变为“生态渠”,联丰村村民谢年珍说,“南北渠原来只剩下不到一米宽,天气一热臭味四处弥漫。”村民们告诉记者,绿水蓝天就是幸福,为此在生态护坡项目建设中,大家都主动留让土地,积极配合。

深化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凝心聚力打造农村新面貌。今年以来,高场街道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振兴衔接项目24个,着力解决谢家塘洗淤、史家湖道路硬化、杜家沟清淤等8个民生难点问题,惠及群众3000余人;拆除公路河危桥4座,新建维修箱涵桥5座,保障辖区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集中打造半头河、友谊河、门剅口等7处生态护坡景观带,实现辖区水系互联互通,形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乡村振兴示范带 积蓄“共同缔造”接续力

因地制宜的项目乡村环境微改造和乡村振兴衔接项目为高场街道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样,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快速推进也给乡村增添了满满的幸福感。

聚焦辖区资源禀赋,高场街道向上争取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资金1800余万元,整合市水利和湖泊局项目资金900余万元,实施河道疏挖衬砌、市政道路建设、弱电入地等村容村貌提升工程,促进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高场村,村民们茶余饭后都喜欢悠闲地在河边散步,曾经贫瘠的乡村景观如今已大为改观。“河水清澈见底,休闲步道宽敞平坦,早晚沿着河边散步格外舒心。”村民史阿姨告诉记者,自开展示范带项目建设以来,街道党员干部广泛上门入户宣传、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共同努力打造和谐幸福家园。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干群齐心协力整治人居环境,辖区内道路加宽、拆除违章建筑等工作都顺利有效开展。”高场街道乡村振兴办主任穆凯用实际工作成效向记者介绍:在保安村文体广场建设中,道路需要拓宽2米,群众了解情况后纷纷留让出土地;在东西河整治行动中,群众自发拆除房前屋后的乱搭乱建,在未赔付一分钱、无一人上访情况下,拆除违建杂屋猪圈156个、厕所210个、车库46个,移除杂树6200余棵……

项目建设激荡经济社会发展澎湃动能,高场街道紧盯项目建设全过程,唱响乡村旅游、虾-稻产业发展好声音。穆凯表示,将持续增强专班力量,强化街道、村协同,实时跟进群众所需,加快推动保安村、联丰村等重点项目实施,激活村民内生动力,“共同缔造”生态家园、宜居家园、和谐家园、幸福家园,努力形成“有机制、见长效”“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全面振兴高场样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