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 (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提请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全市财税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力提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全力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平稳,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情况。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完成1005727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3%,分大项明细为:
(1)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100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可比增长10%。
(2)上级转移性收入416964万元。
(3)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12330万元。
(4)调入资金124333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12330万元中有46577万元是省财政厅电话通知(其中15000万元已于12月20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上专题报告),待省正式文件下达后再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情况。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预计为1005727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3%,具体情况是:
(1)体制结算上解支出67780万元。
(2)政府债务还本支出39474万元。
(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8473万元。具体情况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2919万元,为预算的101.99%。
国防支出382万元,为预算的100%。
公共安全支出30875万元,为预算的103%。
教育支出151499万元,为预算的108%。
科学技术支出38309万元,为预算的104.48%。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2396万元,为预算的104.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2393万元,为预算的103.8%。
卫生健康支出90097万元,为预算的104.64%。
节能环保支出24443万元,为预算的100%。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388万元,为预算的101.34%。
农林水事务支出148303万元,为预算的103.6%。
交通运输支出49125万元,为预算的125.96%。
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支出6152万元,为预算的107.62%。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5628万元,为预算的100%。
住房保障支出20430万元,为预算的108.49%。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2308万元,为预算的100%。
灾害防治及应急支出9626万元,为预算的121.66%。
债务付息支出15150万元,为预算的100%。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50万元,为预算的100%。
3.一般公共预算平衡情况。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计情况。
1.收入情况
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724458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1.4%,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8535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转贷收入339103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专项转贷收入339103万元中有10200万元是省财政厅电话通知,待省正式文件下达后再专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支出情况。
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支出724458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1.4%。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03329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59129万元,调出资金62000万元。
3.平衡情况。
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计情况。
1.收入情况。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1850万元,为预算数的100%。
2.支出情况。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计支出21850万元, 其中: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支出13200万元,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2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出6650万元。
3.平衡情况。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预计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
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47525万元,比预算245920万元增加1605万元,分险种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066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2655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4131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2891万元。
2.支出情况。
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预计支出228353万元,比预算226748万元增加1605万元,分险种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841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90912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3945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9571万元。
3.平衡情况。
收支相抵后,2024年当期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结余19172万元,年末预计滚存结余281115万元。分险种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结余22250万元,年末预计滚存结余12119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结余-8257万元,年末预计滚存结余5163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结余1859万元,年末预计滚存结余7541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结余3320万元,年末预计滚存结余79337万元。
(五)2024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目标任务,以大财政体系建设为主要抓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狠抓预算执行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质效,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对标看齐,高位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严格按照“全套试点”的标准,大胆探索实践,力争走在前列。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建立“日督办、周小结、月通报、季分析”常态化调度机制,制定十大类别、31项具体目标清单,实行财政牵头、专班负责、清单管理、挂图作战的责任链条体系,督导工作推进。二是认真开展“三资”清理工作,编制“一账一表”,摸清家底。2024年完成了两期“一账一表”编报工作,做到了全领域、全口径、全覆盖。三是扎实推进“三确”和“三变”工作。全市全口径资产总额1889.8亿元,负债总额736.9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9%;近期可利用资产净值185.15亿元。四是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制定了“1+7”的化债方案,通过再融资、借新还旧、加大向上争取债务限额,不断拓展和腾挪举债空间,严防债务风险。五是财政国资良性互动。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19亿元,其中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6650万元。六是财政管理提质增效。启动了“三保”项目支出保障标准建设,建立“三保”项目分类管理机制,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及时入驻全省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建立“单一窗口”综合评价机制,规范项目绩效和“两算”管理。
2.围绕中心,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支持稳增长。全年落实减税降费63000万元,落实支持发展专项资金36389.84万元,集中支持招商引资和高新区发展。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争取债券资金451433万元,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34715万元,增发国债 49774万元,及时拨付中央预算内投资25934.1万元,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加快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探索政府采购合作创新方式,统筹上级和本级专项资金32000万元,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四是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安排专项资金5210万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力支持实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五是支持乡村振兴。统筹涉农专项资金172000万元,落实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3000万元,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8600万元,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惠民补贴39470万元。六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专项资金110343万元,重点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流域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
3.紧盯目标,全市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一是市领导统筹调度。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财源建设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财源建设,精准研判收入形势,加强指导,坚定了增收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财源建设措施得力。坚持“月调度、季考核、年结账”工作机制,做实税源台账,强化考核结账,推动财源扩量提质。三是综合治税效果明显。税务部门通过税收辅导和税收稽查,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5.9%。财政部门加强总分机构企业和省级金融保险机构等总部税收协调,实现总部经济税收7.1亿元。
4.开源节流,财政支出保障有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保持财政支出强度,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市民生支出累计完成790780万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比重为83%。全市科技支出同比增长53.2%,用“真金白银”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发展。卫生健康支出79614万元,同比增长3.9%,织牢民生健康保障网。全市粮油储备支出2408万元,同比增长36.6%。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统筹财力13000万元,支持区域协同发展,增加区镇处财政保障能力,保障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5.强化监管,财政运行规范有效。一是构建大财政体系下的大监督机制,实现对财政管理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督,打造财政资金的“保险箱”、筑牢财经纪律“防火墙”。二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积极开展全省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试点,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提升政府采购效能,促成“政采贷”融资贷款37笔,支持20家中小企业融资13940万元。三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全市78个预算单位所有项目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同步编制绩效目标,并开展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对部分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相关评价结果在预算安排和资金调度时加以应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2024年共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302个,审核项目资金60.96亿元,审减3.72亿元,综合审减率6.1%。五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融入大财政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推进国企功能性改革,推动国资国企价值攀升、收益提升、功能跃升。
过去一年,全市财政部门攻坚克难,勠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较为困难,导致财政收入增长基础不够稳固;区镇处新兴产业支撑不强,财源建设水平不均衡;各项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预算平衡难度加大;部分领域预算支出固化问题依然突出,支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力度不够,预算刚性约束、执行管理和绩效理念还须进一步强化等等,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5年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2025年全市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第十二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零基预算,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强化精准投放,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力保障重大政策、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为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
2.2025年预算编制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始终牢固树立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从严从紧编制预算。一方面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在编制2025年预算时严格审核项目立项依据和支出需求,对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一律压减。对于重点支出,按照从严从紧、能省则省的原则审核安排。另一方面严格核定编外人员支出。严格按照《潜江市编外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要求各预算单位按照人社部门备案的编外人员信息,录入预算一体化系统编制支出,未纳入人社部门核定的编外人员信息目录中的无编人员,一律不准录入系统编制预算。同时,实事求是编制“三公”经费预算,强化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限额管理。2025年度市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原则上不得超过上年预算数。
二是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严格按照“以政策定项目、以项目定支出”的原则,分轻重缓急安排预算,优先保障民生项目和关系各级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项目。对依据不充分、成熟度不高、当年无法形成实际支出的项目不得编入年度预算,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持续强化财政统筹。一方面加强“四本”预算统筹。对属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保障范围的支出,一般公共预算不再安排。另一方面加强部门收支统筹。安排项目支出统筹考虑各项收入,根据项目支出需求和支出标准,结合财政拨款、非税收入及自有资金,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
四是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坚持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一方面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坚持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下达,不断提高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质量水平,杜绝绩效指标矮化易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实施对重点政策和重大项目绩效延伸监控。做实做优多层次多维度绩效评价,优化部门绩效自评,保持市级重点项目评价力度,加强转移支付自评审核,推进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同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预算资源分配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一般公共财政预算编制情况。
1.收入情况。
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85220万元,具体情况为:
(1)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0800万元,增长11%,其中:税务部门302000万元,财政部门88800万元。
(2)上级转移支付收入453877万元,其中:
①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407045万元,包含财力性补助147137万元,共同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59908万元;
②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6832万元。
(3)调入其他资金140543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68000万元,国有资本预算资金7903万元,调入存量资金30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000万元,其他调入24640万元)。
2.支出情况。
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985220万元。分大项支出情况为:
(1)体制结算上交支出68872万元,其中:原体制上解支出1224万元,调整完善财政体制上解支出55800万元,专项上解支出10971万元,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支出877万元。
(2)政府债务还本支出7420万元。
(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8928万元,支出具体情况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4661万元,为上年预算110709万元的94.53%。
国防支出371万元,为上年预算382万元的97.12%。
公共安全支出30015万元,为上年预算30055万元的99.87%。
教育支出154949万元,为上年预算140214万元的110.5%。
科学技术支出45000万元,为上年预算22309万元的201.71%。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5751万元,为上年预算11896万元的216.47%。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8986万元,为上年预算139411万元的106.87%。
卫生健康支出87500万元,为上年预算86097万元的101.63%。
节能环保支出22466万元,为上年预算24443万元的91.91%。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9645万元,为上年预算28011万元的105.83%。
农林水事务支出135112万元,为上年预算125004万元的108.08%。
交通运输支出59221万元,为上年预算38999万元的151.85%。
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支出5755万元,为上年预算5716万元的100.68%。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事务支出6268万元,为上年预算5628万元的111.37%。
住房保障支出18423万元,为上年预算18830万元的97.84%。
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2029万元,为上年预算2308万元的87.91%。
灾害防治及应急支出7446万元,为上年预算7912万元的94.11%。
预备费6000万元,为上年预算6000万元的100%。
债务付息支出19330万元,为上年预算15200万元的127.17%。
3.平衡情况。
2025年公共预算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遵循“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的原则。政府性基金支出依据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自求平衡,不编赤字预算。
1.2025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314334万元,具体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79760万元。
(2)城市建设配套费收入2000万元。
(3)污水处理费收入3000万元。
(4)专项债券项目收入29574万元。
2.2025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情况。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14334万元,具体如下:
(1)国有土地出让金安排支出279760万元。主要安排项目:征地拆迁补偿支出30000万元,城市建设支出760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8978.81万元,保障性住房支出10000万元,专项债券付息及费用支出7496万元,其他统筹用于政府购买服务支出44000万元,国土部门土地出让业务费8000万元,市政府安排其他支出27285.19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68000万元。
(2)城市建设配套费安排支出2000万元。主要安排用于城市建设相关支出2000万元。
(3)污水处理费安排支出3000万元。主要安排用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支出。
(4)专项债券项目收入安排的支出29574万元。主要用于到期专项债券的还本付息支出。
3.平衡情况
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情况。
1.收入情况。
2025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为24623万元,比2024年预算增长12.69%,主要是加大了对国有企业资产的投入,国企增加了利润上缴。
2.支出情况。
2025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4623万元, 其中: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支出14720万元、国有企业政策性补贴2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出7903万元。
3.平衡情况。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情况。
1.收入情况。
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64956万元,分险种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338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5120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4094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5503万元。
2.支出情况。
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45336万元,分险种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348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95532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4090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75411万元。
3.平衡情况。
收支相抵后,2025年当期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结余19620万元,年末预计滚存结余293104万元。分险种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结余19901万元,年末预计滚存结余13845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结余-412万元,年末预计滚存结余4814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结余39万元,年末预计滚存结余7363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结余92万元,年末预计滚存结余76199万元。
三、确保2025年财政预算收支平稳运行的措施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财政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市人大决议、决定,振奋精神,善作善为,履行财政职责,加强财政管理,提升财政效能,确保财政平稳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围绕稳定增长,切实服务高质量发展。锚定“国之大者”“市之要事”,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聚焦“补短板、增后劲”项目,持续加力向上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更多社会投资。高效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加快资金落实兑现,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全力支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稳定经济增长。统筹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四大重点特色产业链,加强对企业的纾困支持,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工业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大力支持扩大内需。
(二)围绕做大财力,切实拓展财源建设渠道。大力推进财源建设高质量发展规划,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优财源。坚持涵养优质税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和税收贡献度,做优支柱财源。以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为重点,发挥龙头带动、政策引导、基金促进、要素保障等作用,培育新兴财源。加强重点财源监测,做好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等经济形态的政策引导,挖掘潜在财源。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降、力度不松,狠抓收入调度组织,确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紧盯中央、省级政策导向和资金下沉等政策机遇,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全方位、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与政策支持。
(三)围绕优化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厉行节俭、精打细算,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兜牢“三保”底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真落实强市工程各项要求,用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四)围绕风险防控,强化政府债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风险防范、安全发展,不断强化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加强源头管控。严格规范举债行为,加强政府债券项目财力论证及收益平衡分析,坚决杜绝脱离财力实际上项目。二是加快债券资金拨付使用。建立地方债券项目“绿色通道”,特事特办,简化相关程序,提高资金实际支出率。三是强化过程监管。严格执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严禁将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楼堂馆所、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严禁用于经常性支出。加强债券资金投后管理,防止债券资金挪用,强化专项债券项目收益管理和资产管理。四是制定“1+7”的化债方案,严格落实化债计划。强化统计监测,明确每笔债务的责任主体、化解时限、具体措施和资金来源。制定债务化解计划表,每月统计政府隐性债务和国有企业化债计划完成情况、偿债资金筹措情况,严防债务违约。
(五)围绕财政增效,切实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国有“三资”有效统筹、有效配置、有效监管机制,深化国资国企功能性改革,健全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机制,持续推动国有“三资”集中集聚、资源科学配置、投资效益提升,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实现防风险、扩投资、畅循环、育新质、促转型的有机统一。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零基预算、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绩效管理、国库管理等财政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全面推进现代化财政制度。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强化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提升财会监督效能,严肃财经纪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更好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六)围绕依法理财,切实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坚决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切实增强预算法治意识,不断提升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水平。认真贯彻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持续完善报送市人大审查的预决算内容,优化预决算草案编报,更好配合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对市人大提出的审查和分析意见,逐项研究、积极改进。认真编制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建立健全与代表委员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结合代表建议提案办理,积极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全过程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听取并认真吸纳代表委员有关意见建议,作为改进财政工作、提升预算管理效能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提升财政部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水平。
各位代表,2025年财政预算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财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下,鼓足干劲,奋发进取,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潜江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