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潜江统计(第一期)
今年以来,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下,全市上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企稳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效益显著回升。同时,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着力解决。
一、全市经济保持回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7.57亿元,同比增长7.0%,比前三季度提高了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9.89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5.17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2.52亿元,同比增长11.8%。
(一)农业稳定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1.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比前三季度提高了0.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53.49万吨,同比增长0.4%;蔬菜产量74.35万吨,同比增长4.6%;水产品产量12.53万吨,同比增长4.4%,其中小龙虾产量4.3万吨,同比增长25.3%;虾稻共作面积28万亩,同比增长53.9%。
(二)工业稳定回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增幅比1-11月提高了0.3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了0.5个百分点。多数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全市30个行业大类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开采辅助活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4个行业同比下降外,其余26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其中产值增速超过20%的有6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4.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26.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89.6%;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增长65.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38.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22.3%。
(三)服务业
金融市场稳步提升。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为645.44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比1-11月提高0.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机构存款月末余额487.27亿元,比年初增加62.87亿元,同比增长14.8%;金融机构贷款月末余额158.18亿元,比年初增加7.72亿元,同比增长5.1%。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14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1-11月回升0.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0.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销售额84.73亿元,同比增长17.2%,比前三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7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167.87亿元,同比增长15.6%,比前三季度低0.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5.9亿元,同比增长13.1%,比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32.35亿元,同比增长15.5%,比前三季度低0.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市规上公路运输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比前三季度提高了8.1个百分点。
政府加大公共预算投入。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65.43亿元,同比增长27.7%,比1-11月提高了17.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了19.9个百分点。
二、结构转型取得进展
(一)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5:54.8:32.7。二产业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0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随着三产业重点项目的不断实施,全市三产投资比重不断提升。2015年,三产投资比重达到29.9%,较去年同期(28.9%)提升了1个百分点。相对于三产投资比重的不断提升,一产业保持平稳,二产投资的比重出现了下降的态势。一产投资比重占总投资仅为3.6%,同比(3.2%)提高0.4个百分点;二产投资比重占总投资的66.5 %,同比(67.9%)回落1.4个百分点。
(三)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一是轻重工业比例更加合理。全市轻工业产值540.1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5%,比去年提高了个百分2.2点。
二是油田工业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全年油田工业94.1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6 %,比去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25亿元,同比增长16.6%,比前三季度加快了7.0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了12.6个百分点。
三、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一)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73元,同比增长9.6%,比同期GDP增速快了2.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1元,同比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6元,同比增长9.4%。
(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6,价格总水平上涨1.6%,完成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2以内的市计划目标。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97.8。
(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稳步提升。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年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190元、80元。
(四)就业环境大幅改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新增创业78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5%。
四、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艰巨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低于计划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计划目标7.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计划目标2.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低于计划目标0.2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低于计划目标10.0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速预计低于计划目标30.0个百分点。
(二)原油价格预期不容乐观
进入2016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跌,1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货的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盘中曾一度跌幅超过4%,达到每桶29.96美元,跌破每桶30美元心理关口,创下12年来最低。但主要石油出口国仍未有减产的意愿,同时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供过于求的基本面因素仍是国际油价持续动荡的主因,并制约油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尽管江汉油田工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进一步缩小到10%以内,但低迷的原油价格仍对全市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税收收入仍在下降
全市税收收入27.82亿元,同比下降4.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国税税收14.51亿元,同比下降3.5%;地税13.31亿元,同比下降4.5%。
(四)出口贸易大幅下滑
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1629万美元,同比下降32.1%。其中,出口29353万美元,同比下降33.0%;进口2276万美元,同比下降18.9%。
(五)企业效益大幅下降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056.4亿元,同比增长5.9%,比2014年回落了3.3个百分点。利税总额52.7亿元,同比下降29.3%;利润总额15.5亿元,同比下降44.4%;亏损企业亏损额23.1亿元,同比增长413.3%。
五、对抓好2015年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仍在增加,全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下一阶段中,全市上下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始终把稳增长、提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作为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紧抓不懈。要进一步用足用好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落实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在扩大内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工业升级改造、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多措并举,未雨绸缪,及时应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
(二)加快替代产业发展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以“曹禺文化节”和“潜江龙虾节”为契机,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家具产业、食品产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的监测,针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的问题,积极引导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协调解决好水、电、油、运和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企业顺利生产。
(三)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潜力。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实现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质量的新突破。一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依据国家、省支持的重点和经济发展前景,积极争取中央、省各项资金,促进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汇聚;二是优化全市投资软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激励扶持政策,做好项目用地规划,推进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创新,增强投资环境吸引力。
(四)狠抓财税征收,促进市级财力稳定增长。切实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加强税源管控和税费征收检查,严防跑冒滴漏,实现应收尽收。
(五)加强监测预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切实加强对工业、投资、建筑、房地产、商贸等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实时监测,对苗头性、趋势性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把握时间节点,做好年度新增单位工作,把符合标准的“四上”企业增加到“一套表”字典库,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六)强化部门合作,加强数据核算支撑。从目前GDP核算的方法制度来看,各部门指标与GDP核算息息相关,因此各行业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搞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各项统计基础数据能如实反映全市发展实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