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现状分析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85955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7年12月28日 14:55:53 文  号:无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28日 14:55:53 名  称: 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现状分析

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现状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1-11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

一、规上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1-11月,全市2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4亿元,同比增长10.5%,相比上月提高4.3个百分点;营业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0.1%,相比上月下降3.6个百分点;应付职工薪酬1.38亿元,同比增长11.1%,相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参与GDP核算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39.9%,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15.2%。

二、规上服务业发展亮点

(一)七大行业营业收入增长呈现“六升一降”。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快速增长,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58亿元、0.42亿元、0.13亿元,同比增长43.1%、42.7%、2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稳步增长,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5.19亿元、0.54亿元,同比增长16.0%、3.5%、4.0%;受潜江爱普眼科医院退库保留同期数影响,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实现营业收入0.01亿元,同比下降88.4%。

(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

1-11月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39.9%,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贡献率较大,分别拉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1.6个百分点和15.6个百分点。

(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加快。

1-11月,全市8家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16.0%,相比上月提高了4.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数量、营业收入占服务业比重较大,对我市规上服务业贡献率最大,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6.1个百分点。(详见表1)

表1: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分行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行    业

1-11月

营业收入(亿元)

上年同期

营业收入(亿元)

1-11月

增速(%)

贡献率

(%)

拉动率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66

4.02

16.0

58.2

6.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19

5.01

3.5

16.4

1.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0.58

0.41

43.1

15.5

1.6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0.42

0.30

42.7

10.9

1.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0.13

0.11

20.6

1.8

0.2

教育业

0.54

0.52

4.0

1.8

0.2

卫生和社会工作

0.01

0.08

-88.4

-6.4

-0.7

总    计

11.54

10.44

10.5

100

10.5

三、规上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数量少。

从周边县市对比看,仙桃现有规上服务业企业43家,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0家,交通运输业企业13家;天门现有规上服务业企业52家,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9家,交通运输业企业7家;我市现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家,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4家,交通运输业企业7家,调查样本数量少于周边。由于调查样本数量少,部分行业门类没有调查样本,我市服务业数据反映不够全面。

(二)企业规模小。

1-11月,规上服务业企业中营业收入小于1亿元的企业21家,占总体企业的84%。其中营业收入小于1000万元的企业11家,大部分企业以从业人员达到50人及以上条件入库。小规模企业由于流动资金相对紧缺,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发展相对欠稳定。

(三)发展不平衡。

各区镇处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影响,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目前,规上服务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园林(10家)、张金(3家),以上两地规上服务业企业数占全市总数48.2%,其余区镇处规上服务企业数均在2家以下,另有8个区镇处(王场、渔洋、高石碑、熊口、积玉口、广华、总口、运粮湖)在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库中显示无规上服务业企业。

(四)分布不均衡。

1-11月,我市2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覆盖7个行业,主要分布为教育业9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家,企业数占全部规上服务比重8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家,卫生和社会工作1家,企业数占比仅为2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两个行业企业数为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两个行业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45.0%和40.4%,合计占比高达85.4%,行业分别不够均衡。

四、工作建议

进入新时代,服务业已然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新动力。全市上下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发展环境,突破难点重点,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部门合力。

一是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职责。由于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涉及主管部门多,现行体制中没有统一的服务业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加强行业主管的领导,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职责,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步调,形成有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参与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办法。2017年市委市政府将服务业工作纳入对区镇处目标管理考核,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服务业工作的重视,各地呈现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建议建立完善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工作机制,引导相关部门重视管辖行业的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各区镇处联动配合,共同促进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加强政策支撑,引导转型升级。

一是落实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政策办法。严格执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价格政策、土地供应等政策,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和引导外资和民间资金向现代服务业转移。二是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驱动创新发展。我市部分传统服务业发展停滞不前、瓶颈凸显,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然成为一种束缚,建议积极引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技术和发展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适应新时代发展。

(三)加强企业培育,提升发展层次。

一是加强对龙头服务业企业的培育,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树立服务业企业品牌,让龙头企业成为我市规上服务业发展的“领头军”,并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二是积极寻找服务业发展中的新增长点,提升亮点企业发展层次。我市新兴服务业企业发展潜力较大,但发展规模相对较小,需要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在提供融资便利、鼓励研发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服务业企业实现创新突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