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季度经济高开走稳向好态势明显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85962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8年05月04日 15:48:21 文  号:无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8年05月04日 15:48:21 名  称: 一季度经济高开走稳向好态势明显

   

一季度经济高开走稳向好态势明显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今年潜江市紧紧围绕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表会精神,坚持“城乡一体、走在前列”,决战工业3000亿、决战虾—稻产业800亿、打造城乡“三大亮点片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打造高质经济活力城市,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季度经济运行高开态势明显,呈现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社销市场稳中趋优、财税金融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高开态势十分明显

  (一)经济运行速度更快。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7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8.1%,增速排全省第四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6%增速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8.7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60.17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55.85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同期的7.9:47.6:44.5调整为7.0:48.2:44.8,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二)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工业稳则全局稳。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延续1-2月快速发展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3%,居全省第五位。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5.42亿元,同比增长16.5%,比去年同期高9.0个百分点。

  从评估指标运行看,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数据均与规上工业增加值趋势一致。一季度工业用电量6539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工业增值税1922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9.2%,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从工业经济运行特点看(1)各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全面增长。其中,开采专业及辅助活动由负转正,且实现增加值增速34.17%的快速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速排第二位,增长30.30%;仅有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两大行业为负增长,但当月及累计降幅较去年四季度大幅收窄,1-3月增加值增速依次为-2.58%、-1.61%。(2)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42.9%,利润总额上升的主要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完成利润总额0.7亿元、0.7亿元和0.5亿元,同比增长40%、600%和150%,拉动作用明显。(3)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我市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完成24.76亿元,同比增长5.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38.26%,占比同比去年下降0.8个百分点。(4)主要产品产量全面上升。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产量增长最快,一季度累计产量5.0万吨,增速212.5%;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其次,产量7117台,增速162.9%;饮料产量7.3万吨,增速121.2%;商品混凝土、合成氨、饲料产量增长均超过50%。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定。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10亿元,增长15.3%,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5个百分点,在全省17个市州中位居第3位。

  从投资规模项目结构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为重要保障。目前全市共有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44个,较去年增加34个;亿元以上项目116个,较去年增加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较去年增加5个;在建项目115个,较去年增加29个;本年新开工项目10个,与去年同期持平,5000万元以上项目为全市投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从投资产业结构看,工业投资为主要支撑。一季度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37个,较去年增加67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7.4%,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61.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26个百分点。

  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为主要动力。一季度500万元以上项目(含房地产业)民间投资完成额增速29.%,占全市投资总额的84.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2.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持续高涨,其投资的主要方向为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完成投资占民间投资额的66.2%、9.5%、8.2%。  

  (四)社销市场稳中向好。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0亿元,同比增长12.0%,排全省第8位,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快了2.6个百分点。

  从城乡结构看,乡村市场发展迅速,城镇消费仍占主体地位。1-3月,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2.34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零售额占比达到71.0%,拉动全市零售额增长8.4个百分点,成为增长主力军。乡村实现零售额17.26亿元,增长12.5%,增幅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从增速看,乡村市场快于城镇,是拉动消费的潜在力量。

  从行业发展看,四大行业增速全面提升。今年一季度,批零住餐四个行业共实现销售额(营业额)87.38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去年同期提高6.6百分点。四大行业的销售额分别为23.37亿元、56.38亿元、0.83亿元和6.80亿元,分别增长13.5%、19.8%、11.4%和15.7%,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2.8、9.0、0.2和2.2个百分点。

  (五)财政税收企稳回升。1-3月全市财政总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税收收入4.1亿元,增幅11.9%;工商及各税收入3.8亿元,增幅15.7%。财政八项支出14.0亿元,增幅19.1%。预判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

  (六)金融市场运行平稳。3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和905.5亿元,同比增长18.1%,比2月末增速14.7%快3.4个百分点。其中,3月全市金融机构存款月末余额654.0亿元,比年初增加40.6亿元,同比增长13.5%;贷款月末余额251.5亿元,比年初增加18.2亿元,同比增长31.9%。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工业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2018年面临的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土地、电、劳动力、资金等资源要素制约情况凸显,潜江独特的工业经济结构受部分行业的影响依然较大,产能过剩情况矛盾仍然存在,节能降耗和环保形势严峻,企业盈利能力有待增强,依然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期。同时工业经济受重大企业影响较大,金澳科技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0%以上,即将面临2个月左右的技改停工,将对我市工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二)投资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从产业看,一产投资负增长。自去年2月以来,一产业投资占比和增速持续下跌,至今年3月一、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速分别为:-10.3%、25.0%、3.1%,投资占比不断下降。从行业看,房地产开发行业需加大项目支撑。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12亿元,同比增长13.3%;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9.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房地产投资面临后续乏力的问题。

  (三)第三产业发展成果展现不充分的短板突出。主要表现在单位数目不够多、在库单位规模偏小,区域发展不平衡、各主管部门协同发力不够。受单位性质是否是法人制约、受以往用税收核定单位规模影响,三产统计单位存在严重漏统问题。另外,部分单位依然存在行业主管部门和所属地“两不管”问题,责任关系仍未理顺,部分行业没有主管部门牵头,影响三产发展成果的反映。

  三、工作建议

  (一)重视四经普,严格数据质量,抓单位入库。高度重视经济普查年份常规统计、企业财务资料以及部门行政资料稳定的数据支撑,从源头提高数据质量,树立底线思维,注重指标间的协调匹配性。提早谋划单位清查摸底和申报入库,重点关注规下企业、小进规、小进限、个转法、文化产业单位等。

  (二)优化投资结构,抓开工进度。2月28日,我市有26个投资项目集中举行了开工仪式,截至目前仅有7个项目主体建筑正式开工,4个项目已入统计项目库,其他项目仍处于证件办理、土地平整等筹备阶段。省重点督办3个投资项目除长飞信越二期工程已入投资项目库之外,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基地项目和朗世坤成房屋科技潜江有限公司项目仍处于筹建状态。

  (三)理顺三产机制,抓发展实效。由于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设计主管部分多,必须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形成部门合力推动,在召开三产联席会基础上加强督办协调工作,解决企业行业主管和所属地“两不管”问题,确保落实到位、齐心协力促三产发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