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 2022-06-21
访谈嘉宾 市政府副市长王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传银、市商务局局长杨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伦嵩、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飞
内容简介 为宣传推介本年度“一节一会”活动亮点与特色,及时公布大众关心的相关内容,顺利拉开节会序幕,定于6月21日, 召开第十三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六届虾-稻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各位来宾、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潜江龙虾行天下,潜江虾稻香万家,第十三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六届虾-稻产业博览会将于本月25日在潜江隆重举办。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活动筹备情况及亮点特色,并回答大家关心关注的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市政府副市长王冰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传银先生、市商务局局长杨盛先生、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伦嵩先生、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飞先生。
首先,请王市长介绍第十三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六届虾-稻产业博览会活动亮点与特色。
市政府副市长王冰:尊敬的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前来参加第十三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六届虾-稻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首先,我谨代表潜江市委市政府和百万潜江人民,向大家一直以来对潜江的支持和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潜江龙虾节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在各级领导、媒体记者及各界朋友的关心关爱、大力支持下,节会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已成为潜江一张靓丽的“名片”,为促进潜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十三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六届虾-稻产业博览会将于今年6月25日正式开幕,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下面,我就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情况及有关活动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一、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情况
潜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武汉“城市圈”重要成员,国土面积2004平方公里,人口104万,素有“水乡园林、曹禺故里、江汉油城、龙虾之乡”的美誉,先后获评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经过20余年的发展,潜江已建成集科研示范、选育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电子商务、冷链物流、餐饮旅游、节庆文化于一体的虾稻完备产业链。
2021年,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90万亩,现有龙虾加工企业33家,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加工产值达200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在周边省市设立分中心17个,6-16小时可将潜江小龙虾送达全国500个城市。同时,潜江龙虾菜品多达128种,培训龙虾烹饪师8700人,在外开设龙虾餐饮店3000多家,龙虾之乡享誉全国。2021年“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51.8亿元,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小龙虾品牌价值榜首。全市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到600亿元。未来,潜江将继续秉持“潜江龙虾、世界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奋力打造千亿虾-稻产业集群,勇当全国虾-稻产业发展“领头羊”。
二、“一节一会”概况
本届“一节一会”主题为“潜江龙虾、世界共享”,将紧紧围绕“展示虾-稻成果,壮大产业链条;擦亮虾-稻品牌,推动融合发展”,举办一系列亮点纷呈的活动。
本届“一节一会”主体活动与往届活动相比,呈现四个变化:
一是变线下为主为线上为主。鉴于当前疫情形势,顺应网红经济发展潮流,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除开幕式、潜江龙虾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开馆仪式、省直部门领导专访等活动在线下举办外,其它活动均采取线上方式举办,将重点围绕2022年潜江网络龙虾节吃货节直播带货、“潜江市乡村网红孵化基地”揭牌暨“助力乡村振兴”直播带货签约仪式,开展网红直播带货、文艺节目、线上互动、短视频直播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示潜江城市魅力,深度探索网红经济与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二是变专项发布为综合发布。“一节一会”除重磅发布2022年“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外,还将同时发布潜江虾-稻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五项成果以及《湖北潜江龙虾质量安全和营养品质专项检测报告》,全方位展示潜江小龙虾的强劲发展势头。
三是变专场展销为永久展位。往年“一节一会”均集中时间、集中地点专场展示潜江特色产品,一般展示时间在一周左右。今年应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在龙展馆A馆精心打造潜江龙虾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吸引市内龙头企业、特色产品入驻,将为消费者常年提供“货真价实、质量安全、服务优质”的产品。
四是变政府主导为企业主角。本届“一节一会”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效应,让企业全面参与宣传推介,让实体充分展示经济活动,真正将“金牌店小二、企业为王”理念贯穿活动始终,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盛夏六月骄阳似火,潜江虾稻满城飘香。诚挚邀请大家来潜考察调研、观光旅游、宣传报道、投资发展,在潜江品龙虾、看梅苑、赏戏剧、观大坝、登章华台。我们将举全市之力,努力将本届“一节一会”打造成为行业的盛会、美食的盛宴、文化的盛典,让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各位媒体朋友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报道,有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我们的“一节一会”一定会越办越好!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期待与各位朋友6月25日的再会。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市长的发言。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有请记者开始提问。
记者一:我是湖北广电台记者。潜江虾-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然成为潜江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请问虾-稻产业的现状和近期重点工作都有哪些?
主持人:这个问题有请市农业农村局张传银局长回答。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传银: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潜江深耕虾-稻特色产业二十余载,形成了完备的全产业链,先后斩获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虾稻之乡等多个国字号荣誉,有“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潜江”“潜江虾稻、世界知道”的美誉。“潜江龙虾”“潜江虾稻”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潜江虾稻”荣获湖北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大赛金奖。“水乡虾稻生态香米”“虾乡稻香米”2个品牌获评“中国好粮油”。潜江优质稻米产业链也成为“全国农业产业链重点链”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虾稻产业双轮驱动,共同发力,我市围绕了“五个坚持”。
坚持生态种养标准化。全市虾-稻共作面积85万亩,实行一江清水灌田,推行“六统一”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虾-稻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出口欧盟135项检测指标无一超标。潜江龙虾被列为中欧互认免检农产品。坚持精深加工产业化。全市虾-稻规上加工企业达到44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小龙虾年加工能力35万吨,稻米年加工能力60万吨。投资26.28亿元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潜江揭牌落户。坚持龙虾融合全域化。实施“龙虾+电商”“龙虾+文创”“龙虾+城建”“龙虾+旅游”等,建成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形成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冷链物流网。坚持科技创新强动力。制定发布虾-稻产业标准23项,建成桂建芳院士工作站等8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推进良种选育繁育、检验检测等六大中心建设。坚持品牌打造提价值。连续举办十二届龙虾节和五届虾-稻产业博览会,开展了系列“走出去”活动,潜江虾-稻产品和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以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专注虾-稻产业发展,全力打造虾-稻千亿产业集群,锚定目标,努力在全省小龙虾产业发展上当主角、在全国当标杆,壮大特色产业,增强乡村振兴动力。
一是探索机制促集约,从“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推动基地提档升级,推动模式创新升级,主攻稻田七钱虾养殖技术。推动苗种改良升级,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小龙虾种业体系。
二是培育主体促集聚,从“论吨卖”向“论顿卖”转变。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重点建设50万吨潜江龙虾精深加工聚集区、40万吨冷链物流暨虾-稻产品集散交易中心、龙虾辅料加工及虾稻精深加工聚集区,打造集研发、加工、仓储、电商、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小龙虾全产业链主题全国标杆示范园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扩规、升级加工设备、建设冷链仓储、电商大楼等,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培优品种促提升,从“提产量”向“优品质”转变。坚持以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实施潜江虾稻“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虾稻订单生产,以推行单一品种规模化种植为突破口,生产优质虾稻粮源,助推“潜江虾稻”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全市虾稻订单生产面积达51.36万亩,占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的57%。
四是建设品牌促集成,从“卖资源”向“卖文化”转变。持续擦亮“潜江龙虾”“潜江虾稻”区域公用品牌,完善品牌发展、推介、保护、运用机制。深入挖掘潜江虾-稻文化与内涵,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建设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塑造地标性龙虾文化旅游景点,开发龙虾文旅融合休闲农业示范点,推出精品主题旅游线路,让食客变游客。打好“组合拳”,提升“续航力”,促进虾-稻双赢。
主持人:谢谢张局长的回答,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二:我是潜江日报社记者。据悉这次潜江龙虾节部分环节将采取电商直播带货的形式,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采取这种形式与推动全市电商行业发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主持人:这个问题有请市商务局杨盛局长回答。
市商务局局长杨盛:这个问题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一只虾、一袋米、一张网”,这九个字实际上就是我市群众致富、产业腾飞的浓缩与写照。 小龙虾产业是我市“一市一品”的主导产业,电商是主导目前与未来消费的潮流与趋势。小龙虾与电商的结合,是线下与线上的完美结合。
潜江市作为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市和全省唯一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的农村电商激励县市,多年来通过打造本土小龙虾垂直电商平台“虾谷360”,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建成了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立足虾稻产业链,着力培育潜江重点电商企业,探索出了“一只虾、一袋米、一张网”这一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可以说潜江市电商行业已经拥有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展开来讲,如今手机变成新工具、直播融入新生活、数据带来新财富。网络消费作为消费的重要方面,已成为扩内需稳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推动电商迭代升级的重要动力。直播电商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直播与电商双向融合的产物,经过五年的发展已逐步进入有序规范的2.0时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它能充分发挥其强互动性、强专业性与高转化率等特点,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丰富、更直接的购物体验,同时有效推动特色农产品上行,与网红经济相结合,更能加快电商产业发展、助推消费增长。
我们本次以直播电商的形式来开展活动,正契合了我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导方针,即“市场导向,加强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培育和转型升级”“政府推动,出台多个鼓励政策和规范行业管理”“社会带动,引导传统农业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升级”。
今后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继续强化支撑保障,开展电商人才尤其是直播电商人才的培训,与网红经济互相促进,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谢谢杨局长的回答,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三:我是荆楚网记者。我们都知道小龙虾一直是颇受民众追捧的网红美食,近两年,潜江又在大力发展网红经济,请问,潜江将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红经济作用,进一步推动潜江龙虾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这个问题有请市文化和旅游局程伦嵩局长回答。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伦嵩: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潜江小龙虾正成为我们全国最靓丽的一张名片,潜江龙虾是我们最大的一个“网红”,我们每年来潜江吃龙虾的游客接近300万人,潜江龙虾也通过我们的电商平台、网红平台销往全球各地。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红经济对于我们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把它作为我们发展“四新”经济的重要抓手,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网红经济带动下,潜江小龙虾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线上的销量额逐年走高。小龙虾助力潜江的发展,小龙虾产业和网红经济有天然的联系,都是“网红”。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全市的“4+1”现代产业体系和“1155”发展目标,抢抓网红经济的“新风口”和“红利期”,积极开展网红孵化、招引一批网红直播企业,打造生态龙虾城的“网红之城”,目前有30多家网红经济企业落户,作为网红综合聚集区,同时把壹中心打造成直播带货聚集区,把后湖虾谷360打造成农产品聚集区三大网红基地,推动龙虾产业从“论吨卖”到“论顿卖”的转变,助力小龙虾产业精细化、市场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小龙虾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产业的产值近100亿元,带动2万余人就业,产生利税6亿元以上的网红经济发展目标,使网红经济成为我们潜江经济新的增长力。
主持人:谢谢程局长的回答,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四:我是潜江市广电台记者。我们了解到,这一届潜江龙虾节没有常见的大型文艺演出,更多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种活动,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吗?
主持人:这个问题有请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李飞院长回答。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李飞:今年网络龙虾节由我们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承办,活动执行团队由学校大型活动骨干及精英组建而成。另外我们还特邀了央视导演和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以及多位网红大咖倾情相助。今年的龙虾节活动我们做了整体升级,活动主要采取线上直播方式进行,线下布置一个主会场,设置多个分会场,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直播带货”的形式,串起现场多个活动区域,充分展现潜江龙虾全产业链发展成果。全面提高潜江龙虾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潜江,了解潜江。
主会场直播带货是一大亮点,位置在龙展馆门厅。直播带货活动主题是“荆楚大地 物华天宝 潜江龙虾 世界共享”,我们携手央视金牌主持人及多位网红为本届活动打造一场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的直播带货盛宴。让全国网民足不出户就能畅游潜江,更好地展示虾稻发展的成果、擦亮潜江虾稻品牌,全力推介销售地方优质农副特产,为潜江建设发展增添正能量。
分会场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龙展馆分会场是我市倾力打造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世界各国的游客来到潜江,都可以在这个地方一站式购买到各式各样的潜江特色产品,届时主持人将带领观众云逛展位,一同领略企业的风采,线上“品尝”潜江美食的独有风味;龙虾城分会场在生态龙虾城的独特景致下,以地标建筑龙虾雕塑为背景,潜江名厨与抖音网红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烹饪比赛,展示潜江极具特色的龙虾美食文化。现场无论是网红大咖、旅游达人,还是普通游客都可加入其中,这种“烹饪”+“互动”+“带货直播”的方式,开启了文化旅游和潜江龙虾销售的新纪元。网红及市民的参与大大提升了潜江城市魅力及虾稻产业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
我们预计所有主播、嘉宾和导演组在活动期间能生产300条以上宣传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和地方特产的短视频;连续13个小时的直播预计有300万以上观众收看;通过二次传播的短视频和直播回放收看观众预计达到2000万以上。
主持人:谢谢李院长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对本次活动的关心和支持。如果还有其他感兴趣的内容,会后可以同我们相关部门联系交流。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