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访谈时间 2022-09-15

访谈嘉宾 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罗进先生,市招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津崑先生

内容简介 潜江市“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围绕工业经济主题,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现在,我们举行“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围绕工业经济主题,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罗进先生,市招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津崑先生。

首先,请罗主任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市工业经济相关工作情况。

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罗进: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对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举全市之力主攻工业、强攻产业,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潜江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60.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45.89亿元;2018年,我市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行列,位列榜单第95位,2022年位列第83位。

十年来,我们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石油化工主导产业持续锻粗延长。依托丰富的盐卤油气资源,建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产品关联度强、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的潜江经济开发区和江汉盐化工园两大绿色化工产业园,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金澳科技、金华润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产业。全市石油化工年产值近3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

光电子信息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依托长飞光纤、菲利华、日本信越、盐化工等龙头企业,聚集晶瑞、鼎龙、北旭、达诺尔、孚诺林等全国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盟骨干企业,成为我省“光芯屏端网”最大配套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我省第一批9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1年,全市“光芯屏端网”关联企业近30家,全年实现总产值近百亿元。

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机。纺织服装产业被湖北省确定为“全省成长型产业集群”,潜江高新区被列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试点),潜江裁缝劳务品牌价值达234.25亿元。疫情爆发以来,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口罩和防护服防疫物资,为抗疫和经济复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生物医药产业聚焦原料药、高端制剂、生物研发等环节,培育了潜江制药、永安药业、潜龙药业等优质企业,食品加工产业以我市大豆、淡水产品等丰富的特色优势资源,依托尝相思、安井食品、好彩头等知名企业,形成了食品加工优势产业链。

-稻、半夏特色产业效益突显。“潜江虾稻”“潜半夏”等特色品牌产业价值链持续提升,潜江虾稻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虾稻综合产值达520亿元,“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88.9亿元,蝉联全国龙虾区域品牌第一。“潜半夏”获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半夏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十年来,我们着力推动做优培强,企业实力取得新突破。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从2012年的185家发展到目前的271家,净增86家。全市过百亿元企业1家,50亿元-100亿元企业1家,10亿元-50亿元企业5家。金澳科技位列中国民营经济500强第226位、湖北省民营经济百强第2位,金华润位列湖北省民营经济百强第98位,长飞光纤是全球最大的预制棒和光纤制造基地,永安药业是全球最大牛磺酸生产企业,江汉盐化工是全球最大的含氯消毒剂生产基地。

中小企业加速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累计共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项目)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重点“小巨人”1家,工信千家优秀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5家。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达38家,其中示范企业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培育企业28家。

十年来,我们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工业质量得到新提升。

坚持走创新之路。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增加,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平稳提升,拥有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9家、省级工程中心7家、院士工作站1家、专家工作站3家、产业技术研究1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4家增长至2021年7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7.8亿增长至2021年的144.8亿。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坚持走绿色低碳之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诊断、实施绿色化改造等重点工作,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升级。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工厂3家,国家绿色产品2个。完成14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坚持走数字转型之路。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工程,引导企业采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发展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开展信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现企业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全市“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达147家,其中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达33家。大力推动万企上云,全市上云企业达到200家,获湖北省上云标杆企业称号4家。累计开通5G基站765个,基本实现了城区深度覆盖、乡镇连续覆盖。

十年来,我们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获得感得到新提升。

强化政策供给。先后发布工业技改“十三条”、光电子信息“七条”、纺织服装“十二条”、家居制造“十条”、农业“十条”、生物医药“九条”等“1+4”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和调动存量重点企业、骨干龙头企业产业升级,精准有序引导新增企业在潜江落户集聚。认真梳理研究国家、省、市出台的惠企政策措施,编制《惠企政策汇编》,加大向上资金争取力度。

深化企业服务。规上企业驻点服务专员、常态化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切实当好金牌“店小二”、企业“娘家人”,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特别是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还有不少薄弱点,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稳增长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接续奋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着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筑牢经济“压舱石”,为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罗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前通报所在新闻单位名称。

记者一: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愈发鲜明,请问,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市招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津崑:感谢记者提问。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加快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做大经济总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我们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全力以赴抓项目、稳投资、促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

一、明确目标、高位推动,招商引资接连攀升。一是成立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高位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二是持续优化产业体系。我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国家独立工矿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多个“国字号”产业承接平台。近年来,不断强化产业规划编制,积极探索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构建了“4+1”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招商量级逐年增长。紧盯“1155”发展目标,制定年度招商引资工作要点,确保人人身上有责任、有任务。实施“每月通报、季度签约拉练、全年考核”,确保招商引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近5年,我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平均增幅14.55%,招商引资质效不断攀升。

二、精准聚焦、科学谋划,持续赋能招商引资。一是不断靶向出台招商政策。由以前一个普惠性政策管总,变“撒胡椒面”为“靶向支持”,系统性出台“1+4”政策。以专项政策精准支持产业发展,吸引投资。今年,又陆续出台网红经济、商贸流通、油田企业财政支持、生物医药等政策,进一步完善“1+4+N”政策体系。二是不断简化落户流程。以最大的力度减事项、减资料、减程序,缩短项目落户流程。出台《潜江市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推进工作机制》,统筹实现工业项目招委会、规委会、土委会“三会合一”,项目落户决策周期缩短时间一半以上。三是不断做优政策兑现。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各地各部门向市政府申请解决资金审批程序的通知》,规范招商引资政策兑现,推动政企双向履约。目前,我中心共兑现政策申请57批次,兑现政策资金近3.29亿元,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投资信心倍增。

三、多措并举、创新方式,书写招商引资新篇章。一是持续以商招商。以项目开工或投产为契机,举办开门红、集中签约、重大项目开工等专题招商活动,每次活动一个主题、一个产业、一个行业龙头主体,动员企业邀请产业链上下游客商来潜参会、考察,不断扩大朋友圈,促使来潜客商从观摩嘉宾变成下次签约活动嘉宾。长飞五期、菲利华三期、和远气体三期、晶瑞三期、普利二期等一批项目陆续上马,现有企业“扎根潜江、投资潜江、发展潜江”已成为共识。二是谋划产业招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深耕产业链发展需求,以“招节点、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促集群”的思路,在产业链上认识企业、分析产业,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进行招商,持之以恒的锻粗、延长、壮大产业链条。其中,光电子信息、微电子材料上重点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奋力打造武汉“光芯屏端网”配套产业基地。三是借力节会招商。积极参加进博会、服贸会、厦洽会、世界500强湖北行等国家、省级重点经贸招商活动,推动重大项目签约和洽谈,借力国际平台,宣传潜江,提升影响,吸引投资。四是开展专项招商。根据产业定位和发展需要,组织潜江11家微电子材料企业走出去亮相,参展2022南京世界半导体大会;与湖北卫视合作,拍摄“潜江裁缝”宣传片,全方位展现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历程和方向,提升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影响力;在潜江日报开设“潜江招商”专栏,定期刊发“最美招商人”等招商故事,对外展现招商队伍良好精神面貌以及我市优良营商环境。此外,还积极运用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顾问招商、乡贤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方法,吸引投资。

通过努力,我市“光芯屏端网”产业配套示范基地被列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首批十大示范工程之一。化工、家居、特色食品、光电子信息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在国际国内颇具竞争力的行业冠军,是全球最大光纤预制棒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漂粉精、强氯精生产基地,民营石化企业金澳科技蝉联中国企业500强。

四、提升能力、做优环境,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一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人才队伍建设,选拔懂经济、懂产业、懂政策、懂服务的干部,持续充实和调整到招商一线。并通过法律法规、招商礼仪、商务谈判等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打造专业队伍。二是“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持续增强。建立“双隔离”制度,强化项目代办,由专人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全链条”代办,“全生命周期”服务。使企业与部门隔离、与村组隔离,让企业安心做建设,全心谋生产,助力招商项目落地提速增效。三是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大。坚持抓重点、补短板,持续推进工业园区道路、供水、供热、供气、邻里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服务能力,有力推动孚诺林、晶瑞、鼎龙、中材节能、小龙虾控股集团、柳伍水产等一批高质量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以高质量招商引资助力我市“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二:潜江市打造“光芯屏端网”配套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今后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的思路是什么?

市经信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罗进: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氯气、氢气、氨气等基础化工原料,加快推进光电子信息、微电子材料、锂电池材料及制造等产业发展,形成了以长飞光纤、菲利华、日本信越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光纤光棒产业集群,晶瑞股份、鼎龙控股、北旭电子、和远气体、达诺尔、孚诺林、中巨芯等一批全国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盟骨干企业、全国电子材料50强和电子化工材料10强企业扎堆集聚,产值突破300亿元,税收突破6亿元,为全省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近日,湖北省第一批9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我市关键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入选。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武汉重点产业配套需求,坚持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延链补链强链,高质量引进、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投产,不断融入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全方位承接圈内产业转移,努力打造成服务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万亿大产业的核心配套基地。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罗主任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各位记者朋友还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发布会后,请与相关部门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