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 2024-11-12
访谈嘉宾 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挺;张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心明;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彭宣国;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书琼;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峻
内容简介 11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潜江小龙虾产业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潜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小龙虾产业是潜江的支柱产业,“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已享誉全国。今天我们举行“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介绍我市小龙虾产业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挺先生
张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心明先生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彭宣国先生
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书琼女士
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峻先生
首先,请刘挺先生介绍我市小龙虾产业的总体情况。
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挺:
感谢媒体朋友对潜江龙虾产业的关心!今年以来,潜江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抢抓省“虾十条”政策机遇,锚定“品牌最响、品质最优、体量最大、城市最火”目标,高位统筹、高频调度、高效落实,推动小龙虾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小龙虾综合产值可达到750亿元,“潜江龙虾”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小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到422.29亿元。
一、聚焦品牌建设,提升影响力。一是推进品牌全省共享共用。举办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大会,发布《湖北“潜江龙虾”省域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与监利、洪湖等16个主产小龙虾县市签订《共同使用“潜江龙虾”品牌合作协议》,为全省263家小龙虾企业进行了授牌。二是推进地理标志协同保护。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现场交流活动,正式启动潜江龙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潜江市等8个县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湖北省地理标志协同保护备忘录》。“潜江龙虾”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推广清单。三是推进潜江龙虾“走出去”。潜江龙虾先后走进沈阳、北京、成都、西安、郑州开展专题宣传推介活动。分别与天津河西区共同举办“潜江龙虾(哪吒)网络音乐节”、与青岛国信集团共同开展潜江龙虾(青岛)海天美食节、开展“潜江龙虾足球队进贵州榕江村超”等。先后在全国预制菜产业大会、中国食材电商节、食博会、预博会、消博会等国际、国内知名农业展会亮相,全方位提升潜江龙虾品牌影响。
二、聚焦科创攻关,提升源动力。一是加快高效养殖模式研究。“四季有虾”池塘精养模式已研发完成,省级标准正在制定完善,全市养殖面积推广达1.4万亩;探索冬季稻田养虾模式300亩,9月下旬完成虾苗投放,“四季有虾”温室土池模式已完成省级地方标准申报立项,工厂化养殖2000平方米,投苗成活率达90%。二是加快良种选育攻关。“科潜1号”新品种已报送至农业农村部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潜江红3号”研发至第F5代,正加快推进占地300亩的生产实验基地和中试基地升级改造。三是加快立体种养探索。发展虾稻蛙模式470亩,虾稻鳜模式1000亩,虾稻蛭模式1000亩。同时,认真研究筛选适合虾稻共作的水稻品种。四是加快新技术推广。开展全省“四季有虾”养殖技术培训,13个小龙虾主产地主管部门和养殖大户代表100余人在潜江参加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96.42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91.42万亩,预计全年小龙虾养殖产量15.37万吨,产值约86.60亿元。
三、聚焦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一是全力培育市场主体。培育小龙虾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4家,限上商贸企业129家。良成、湖耕、启瀚、潜投等4家年产万吨以上小龙虾加工项目9月份陆续开工。2024年全市小龙虾加工产量50万吨,产值约310亿元。二是全力实施“百城万店”工程。年内“潜江龙虾”餐饮企业市内外新增开店40家,全国100平以上的直营店、加盟店、示范店达575家,餐饮产值约169亿元。潜江小龙虾旗舰店暨北京圣伦食品有限公司产品体验中心正式开业,拟逐步推动“潜江龙虾”餐饮店在北京各地连锁化。三是全力打造小龙虾供应链。坚持“搭建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思路,全力建设小龙虾供应链平台。采取“行业龙头企业+国有平台公司”模式,依托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底座,全面提供公共信息、采购销售、撮合交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10余项服务,建成“线上供应链平台+线下产业集聚区+产业数字化”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体系。今年小龙虾电商销售额3.5亿元、出口额4978万元;鲜活小龙虾交易量31.42万吨,产值约165亿元。
四、聚焦融合发展,提升带动力。一是借曹禺文化周之势。以“虾”为媒,以“剧”会友,在第五届曹禺文化周举办期间,组织“看曹禺戏剧,品潜江龙虾”活动,“潜江龙虾”与曹禺经典话剧《日出》携手走进华中师范大学,免费为7000名学子提供1.5吨潜江小龙虾,与广大青年学子共赴一场文化和美食之约。二是借短视频宣传推广之势。组织开展厨娘争霸赛暨短视频大赛,鼓励群众烧虾、拍虾,并在抖音、视频号等主流平台发布以“潜江市厨娘争霸赛”“潜江小龙虾”为话题的菜品制作短视频,点击量超50万人次。三是借国庆节文旅消费之势。围绕“一只虾带火一座城”的理念,抢抓国庆文旅消费黄金期,推动潜江“小龙虾”主题高速服务区焕新升级,各大龙虾主题餐饮店纷纷推出优惠促销活动,国庆期间生态龙虾城虾皇、楚虾王等7家龙虾餐饮店实现营业额821万元,同比增长5.74%。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要求,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扛牢“打样之责”,持续推动“四季有虾”“吃干榨尽”“满城虾香”“红遍天下”四大行动,加快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全省小龙虾供应链平台,为全省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潜江力量。
谢谢!
主持人:
谢谢刘挺先生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有请记者开始提问。
人民网记者:为始终保持“潜江龙虾”全国领先地位,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彭宣国: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小龙虾原产于北美,传入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都是靠近亲交配来繁衍生息,因此各地的小龙虾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出现种质资源退化、生长速度有所下降、抗病能力减弱等现状。因此,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工作迫在眉睫。我省小龙虾的养殖模式主要有稻田和池塘两种,但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大都采用自繁自养、繁养一体的种养模式。这种模式在养殖中,无法掌握水体中小龙虾的存塘量和种苗数,因此,养殖无法实现标准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龙虾的规格、品质和产量,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小龙虾的养殖效益。如何实现良种繁育、批量供应优质虾苗,也成为了促进小龙虾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任务。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方面做出如下工作:
一是建立克氏原螯虾性状测定和遗传评估技术。研究院联合中科院水生所采集了湖北潜江借粮湖、江西鄱阳湖、江苏洪泽湖、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等野生小龙虾群体,在遗传多样性评估及生长性状比较的基础上,发现湖北潜江借粮湖野生小龙虾具有生长速度快和出肉率高等优良性状,从而确定湖北潜江借粮湖野生小龙虾为育种基础群体。
二是培育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经济性状显著改良的养殖新品种。选育单位以生长为重点选育目标,采用群体选育方法,并利用开发的小龙虾微卫星分子标记评估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开展了连续4代选育。选育结果表明,第一代至第四代选育系与同批次但未经筛选的小龙虾对照系相比体重分别提高7.36%、9.73%、12.05%和16.20%,连续四代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2.51%、10.43%、9.47%和8.76%,选育组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12.51%、10.43%、9.47%和8.76%,达到新品种审定要求,因此,暂命名为小龙虾“科潜1号”(“科”代表中国科学院,“潜”代表潜江,“1号”表示双方合作选育的第一个小龙虾新品种)。
三是选育新品种(系)性状评估和规模化繁育。选育后在湖北潜江开展小试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小龙虾“科潜1号”待审新品种比未选育品系生长快12.49%-18.36%。在湖北、广西和陕西等地开展中试养殖,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本地未选育小龙虾对照组相比,小龙虾“科潜1号”待审新品种生长速度提高12%以上,普遍反映小龙虾“科潜1号”待审新品种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好,具有重大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申报材料已经提交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待品种审定后,我们将开展大规模的良种繁育工作,保障小龙虾养殖业的优质苗种供应,促进小龙虾产业发展。
以上就是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方面做出的工作,谢谢!
湖北之声记者:潜网集团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是潜江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小龙虾销售和物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集团在打造供应链平台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峻: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潜网集团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位于潜江市后湖管理区,自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农村、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锚定“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百亿级交易市场”目标定位,深耕打造小龙虾产供销的“潜网模式”,在优化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资源等方面做了探索:
一是建设高标准交易中心。按照统一销售价格、分拣标准、包装规格、物流运输的“四统一”模式,兴建集收购批发、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配套全国27个交易分中心,吸纳商户660余家,实现年交易量突破20万吨,交易产值突破110亿元,现场就业2万余人,带动10万人就业创业。
二是构建全国物流网络。构建全国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推进由单一鲜活物流发展到集冷链、常温、航空于一体,引进顺丰、中通、韵达、邮政成功建设虾谷云仓,开启一键代发,实现4-14小时的快速送达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1200个落地配网点,虾谷云仓日均发货量2万余单。
三是搭建供应链平台。构建集公共信息、采购销售、撮合交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发、培训孵化、劳务派遣、会展贸易、品牌推广等服务于一体的小龙虾供应链平台,打通线上、线下产销渠道,串联产业链生产端、交易端与流通端,为小龙虾产业主体提供“互联网+N”服务,形成“线上供应链平台+线下产业集聚区+产业数字化”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平台实现上链企业801家,交易额65.1亿元(其中线上交易7.36亿元)
四是探索供应链金融赋能产业。探索“供应链平台+信贷产品”模式,激励金融机构研发并推出基于该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充分利用平台线上数据,精准服务小龙虾企业,提供最高500万贷款额度及低至3.45%的贷款利率,有效解决其融资难题。目前,平台供应链金融上线9家银行27款产品,完成贷款104笔,发放贷款8126万元;与中国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省农担等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累计授信72亿元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为在链企业提供信用贷、订单贷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五是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牵头制定包括《小龙虾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小龙虾电商交易、配送规程》《小龙虾水产制品流通包装与标签规范》等11项标准,推动鲜虾鲜活率由53提升至94%,不仅填补行业空白,更巩固了潜江龙虾的江湖地位。
六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小龙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1850亩,集虾稻共作、休闲采摘、露营垂钓、观光旅游于一体,依托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马拉松广场、莫岭民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小龙虾文化,成为了全国的网红打卡地,为乡村振兴和万人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潜网集团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已高效构建规范多元的小龙虾供应链平台。未来,我们将在深化平台功能,拓宽服务范畴,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树立示范标杆,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强化配套服务,深化科研合作,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引领行业标准升级等方面,全面提升产业服务水平,完善供应链体系,为潜江小龙虾产业的稳健发展注入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四季有虾”池塘养殖模式上采用了哪些具体的创新性举措?这些创新如何保证鲜活小龙虾全年供应?
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彭宣国: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国小龙虾的主养模式为稻虾种养模式,占了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的80%以上。全国的稻虾种养模式主要为繁养一体化的“稻虾连作”和“稻虾共作”。然而,由于长期实行捕大留小的模式,导致种虾质量下降,4至6月期间集中上市,造成市场价格低迷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针对小龙虾池塘养殖进行了以下改进措施:
一是池塘的工程化改造。“四季有虾”养殖池塘设立亲本区,内部设置隔离网,区分养殖区与亲本区,主要功能包括:防止商品虾冬季打洞冬眠;控制养殖区密度,实现育养分离;利于亲本选育。
二是池塘生态建立与维持。“养虾先养草”,“四季有虾”必须保证虾池水草“四季常青”,通过利用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菹草等水草品种的覆盖面积及季节性特点,采取互补性种植以满足小龙虾生长。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复合型芽孢杆菌、复合型乳酸菌等使水体有机质高效分解,维持水体有机质稳定循环,并定期补充碳源以满足水体水草生长需求。
三是精准营养供给。根据不同季节和小龙虾生长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配方,合理调配营养,通过微生物发酵使营养物质分子变小,利于消化吸收。幼虾饲养阶段以生物絮团为主,成虾养殖阶段以投喂发酵饲料为主。定期监测养殖水体小龙虾所需矿物质的离子含量,根据缺失进行补充以满足小龙虾蜕壳生长。
四是优质苗种繁育。通过定向选择优质亲本置于亲本区,培育出品质优良、规格整齐且抗逆能力强的苗种。
通过以上四个举措使小龙虾成功“爬”上了中国人团年宴的餐桌,实现了鲜活小龙虾的全年供应。同时,“四季有虾”的虾稻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谢谢!
湖北日报记者:请问张金镇是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虾稻共作模式扩面增产的同时,保障农户持续增收的?
张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心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首先我们张金镇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张金镇地处潜西南,是我市小龙虾养殖的核心区域之一,辖区内水网密布、水源充沛、水质优良,非常适应小龙虾生长,并且我镇严格要求养殖户按照规范的行业标准进行小龙虾养殖,确保了质量安全,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张金镇小龙虾尾肥体壮、壳薄肉厚,爪粗壳亮、鳃白腹净,非常干净,烹饪出来肉质Q弹、味道鲜美,虾黄更是浓郁多汁,广受全国各地食客喜爱。
我镇依托农业、水利项目夯实虾稻产业基础,小龙虾养殖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以前,我镇小龙虾养殖面积只有5万亩,近年来,我镇通过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项目建设,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旱田变水田,同时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将稻田进行整合,小田变大田,小龙虾养殖面积持续增加,目前我镇小龙虾养殖面积已突破10万亩大关。虽然,今年虾稻种养效益虽然不如往年,但整体来说从事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农户收入仍高于单纯种植水稻的收益。
今年生产旺季小龙虾价格相对低迷,但大规格小龙虾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近几年,为了提高大规格小龙虾产量,提高我镇小龙虾市场竞争力,我镇加大了“虾稻共作”+“虾稻轮作”复合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所谓的“虾稻共作”+“虾稻轮作”复合模式是将部分虾稻共作稻田作为小龙虾的苗种繁育基地,利用虾稻轮作稻田开展小龙虾养殖,实现繁养分离,达到养大虾的目的。以我镇肖场村为例,该村小龙虾养殖面积6000亩,复合模式和标准模式各占一半,每季每亩可收获成品大虾300斤左右,两季可收获成品大虾600斤左右,从近几年市场行情来看,大虾价格较为稳定,每亩每季可获收益2000元左右,养虾每年收益在4000元,种植一季水稻可获收益1000元,复合模式每年每亩可带来收益5000元左右,相比于标准模式增收至少1000元,深受广大虾农的喜爱。
随着我镇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保问题也备受关注,为减少我镇养殖尾水外排,减轻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目的,我镇多个养殖基地均已开始配套建设尾水治理工程,项目建成后,小龙虾养殖尾水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可有力推动水产养殖生产与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餐饮文化等有机融合,形成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清洁化的花园式的美丽乡镇。
如今,小龙虾产业已成为我镇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我镇将继续把小龙虾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重要抓手,按照“一二三产融合”思路,不断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小龙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农村新报记者:请问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作为湖北省农业发展集团倾力打造的推进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国有头部企业,在带农增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书琼: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是一家集良种选育、苗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外贸内销、冷链物流、智能装备、科研创新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小龙虾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12日,经营规模70多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45万吨,冷链仓储50万立方米,拥有被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唯一的“国家小龙虾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潜江)”,现有授权专利100多项。
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三农,小龙虾集团秉持以“龙头带动、增收不愁”为理念,实施“五带动、五不愁”模式,助力四化同步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是以建设基地带动,解农民无本钱之愁。公司按照“虾稻共作”模式高标准建成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10万亩,形成了田成块、路成行、清水入渠、自流排灌、蜘蛛结网、白鹭回归的生态绿色农业,实现了一田双收、一虾两收、高产高效、循环生态的良好效益,亩平增收3000多元,比单一种植水稻高3倍,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了虾稻产业发展。
二是以科技攻关带动,解农民不会养之愁。在潜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团成立了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桂建芳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公司联合潜江市技术推广中心每年无偿举办两期小龙虾高效养殖技术培训会,向集团加工企业所在地及外县市虾农传经授道,辐射了全省小龙虾养虾面积,向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虾稻共作”模式引领湖北、推动全国,被农业农村部誉为“现代农业的一次革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
三是以收购加工带动,解农民找销路之愁。集团以合作社为纽带,在小龙虾主产区建成小龙虾原料收购网点52个,采取统一设备、统一价格、统一运输、统一分配、统一结算的方式进行管理,扩大原料收购朋友圈,最大限度为虾农提供便利。多方筹措收购资金。广泛地与国有、商业银行对接,筹措原料收购资金18亿元,敞开收购、托底收购、加价收购,应收尽收,最大限度保护虾农利益。在小龙虾加工旺季,小龙虾集团加工厂收购车间高峰期每天可以收购2000多吨小龙虾,实现农户“产销”一体式服务,从根本上解决虾农销路难题。2023年带动农户23600户,直接带动小龙虾养殖面积51万亩,公司原料收购价比按市场价多向农户支付204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15亿元。
四是以安置就业带动,解农民务工难之愁。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企业高速发展,用工需求也在逐年增加,每年4月都定期举行大型招聘活动,招聘后采取进门就是课堂,即抓理论知识培训,又抓实践技能操作,实现“把普通农民培训成为专技性工人”的目标。在生产旺季可安置就业10000余人,2022年、2023年分别为农民工发放工资7352万元、7994万元。
五是以“走出去”带动,解农民无共享之愁。小龙虾集团推行“走出去”战略,开启全国共享模式,在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已有十五家协同发展的合作加工厂,实现了以小龙虾集团共享模式带动周边经济共同发展!为潜江市四化同步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挥应有作用。
主持人:
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也请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大力支持此次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