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潜江市“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访谈时间 2024-11-19

访谈嘉宾 潜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燕;潜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建锋;浩口镇党委副书记何苗;熊口镇党委委员张迎;潜江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毛向华

内容简介 11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文旅融合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访谈实录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潜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具体介绍我市文旅融合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潜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燕

潜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建锋

浩口镇党委副书记何苗

熊口镇党委委员张迎

潜江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毛向华

首先,请张燕女士介绍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总体情况

潜江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燕: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在这里,首先要衷心感谢社会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潜江文旅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潜江是连接湖北东西部的桥梁城市,作为武汉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居武汉都市圈和宜荆荆恩城市群交汇处,是湖北全景旅游南线的中心节点城市,发展区位优势显著。“曹禺故里、江汉油城、水乡园林、龙虾之乡”四张城市名片特色鲜明,拥有以小龙虾产业为核心统领,以楚章华台文化、曹禺戏剧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石油文化、农垦文化等多维共振的城市文旅“底色”。作为全省重要的特色水产基地、虾稻高效种养模式的发源地,“潜江龙虾”品牌是全省唯一的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连续6年荣登行业榜首,潜江已成为全国热门的小龙虾美食旅游目的地,全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达614.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26亿元。2024年,全市游客接待量预计将突破750万人次。

一是旅游目的地网络初步形成。依托本地文旅资源,整合项目和引入社会资本,先后已建成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曹禺文化旅游区、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兴隆国家水利风景区、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潜半夏中医药文化景区等一批景区景点。打造了生态龙虾城、龙虾展示馆、五七龙虾城、潜江“小龙虾”主题交旅融合服务区等一批小龙虾旅游目的地。培育了浩口非遗旅游小镇、熊口龙虾特色小镇、熊农红色农垦小镇、拖船埠村、莫岭村、古城村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村镇。浩口非遗小镇获评全国非遗旅游小镇,拖船埠村获评湖北省旅游名村。引导发展了一批户外露营、特色农庄、亲子乐园、钓鱼钓虾、花园农场等体验型的乡村旅游业态。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网络化的旅游目的地格局,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旅游景区品质显著提升。持续推进景区配套设施、产品业态提质升级,逐步优化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潜江龙展馆、广华水杉园等景区景点的运营管理体制,景区市场竞争力、影响力逐步提升,旅游品牌创建工作取得突出成效。龙湾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了我市4A级旅游景区“零”突破。曹禺文化旅游区、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潜半夏中医药文化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华水杉园已纳入2024年全省3A级旅游景区创建计划,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各项创建工作。生态龙虾城获评湖北旅游名街、湖北省首批旅游休闲街区。潜江“小龙虾”主题交旅融合服务区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三是城市文旅形象日益鲜明。先后成功举办四届返湾湖湿地马拉松、五届曹禺文化周、十四届湖北潜江龙虾节、百万游客游潜江、2024年湖北“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等大型主题活动,潜江龙虾品牌、曹禺文化品牌已具有全国知名度、影响力,常年开展“帐篷音乐节”“花朝节”“非遗进景区”“文化进景区”等系列文体旅主题活动。潜江“吃虾赏花之旅”、“虾稻之乡 田园丰收之旅”、“节气研趣 解密虾稻之旅”先后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返湾湖运动休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多渠道开展对外宣传,潜江文旅形象宣传片在CCTV-1播出,后湖莫岭村成为央视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首批拍摄地,《美丽家园》、《家住长江边》等系列文旅电视栏目先后走进潜江,积极参与各类国家级、省级博览会、推介会,全面展示推介城市形象。我市先后成功获得“中国最具魅力节庆城市”、“最受欢迎网红目的地”、“农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

四是旅游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成立市旅游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建立文化旅游领域日常巡查机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旅游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诉机制,旅游投诉回复率和游客满意率均达到100%,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志愿服务超过1万人次。持续优化旅游营商环境,加大对旅游景区、旅行社、文旅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联动宣传,搭建企业合作交流平台。先后开展“惠游湖北”、“龙年送福”、“文旅迎新”等消费券发放活动,激活文旅市场消费。

当前,我市正处于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我们将以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契机,立足自身优势,链接潜江区域文旅资源,贯彻融合发展理念,打造城市文旅特色品牌,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逐步将潜江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小龙虾旅游目的地,谱写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文旅新篇章。

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

谢谢张燕女士的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有请记者开始提问。

人民网记者:文旅融合发展,文旅是核心,文化是灵魂。请问市文联是如何凝聚文艺力量、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

潜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建锋: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潜江市文联主要围绕龙虾产业开展主题创作和文艺活动,为潜江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全国小龙虾主题旅游目的地赋能。

我们推出首支潜江龙虾主题歌曲MV《想你》,以都市民谣曲风为主体,在音乐制作上结合江汉平原风格特点,歌曲尾声以潜江民歌《催冬催》作为结束句,巧妙地将流行元素与地域风格完美融合,广受大众欢迎。全曲节奏轻松,曲调清新自然,朗朗上口,情感真挚,易于传唱,展现了鲜明的潜江形象和特色,反映了潜江人民热爱生活、浪漫多姿、辛勤奋斗的精神风貌。《想你》MV讲述了五组人物故事,有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返乡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有致力于养好虾的虾农爸爸和乖巧儿子;有多年来一直不辞辛劳研究虾香稻米的可爱爷爷;有在中国虾谷运输物流线上默默奔忙相互鼓励的恩爱夫妻;有立志传播家乡美景美食、让更多人看到自己家乡之美的自媒体博主,讲述了潜江龙虾背后一个个最抚凡人心的小故事,起到了汇民情、聚民心、集民智,共谋发展的积极作用。

此外,我们还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建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孟庆星为潜江龙虾、虾稻、虾店倾情挥毫,题写“潜江龙虾 红遍天下”“虾乡稻”“虾皇”等书法作品,为潜江龙虾赋予更高质量文化内涵;举办首届“虾香稻杯”江汉平原舞蹈大赛,吸引众多队伍、人员参赛,外地游客“吃潜江龙虾、赏翩跹妙舞”,美不胜收;举办“生态龙虾城杯·我为潜江龙虾写对联”活动,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926位楹联爱好者的1663副作品,极大提升“潜江龙虾”知名度、美誉度;邀请中国摄影界最高成就奖金像奖获得者李亚隆高质量完成《汉出青虾》纪实摄影创作,赋予潜江龙虾磅礴大气。

下一步,我们还将举办“潜江龙虾 红遍天下”摄影展,开展“诗咏潜江小龙虾”主题创作,编排《想你》龙虾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文旅发展新引擎。谢谢!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浩口镇作为“全国非遗旅游小镇”,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浩口镇党委副书记何苗:感谢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浩口镇深挖非遗文化资源,大力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积极探索文旅消费场景,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全国非遗旅游小镇”“全国文明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张名片。

一是以文为魂,做好传承活化文章。浩口素有“潜江民歌之乡”的美誉,麦秆画、花灯、皮影更是浩口印象的承载。近年来,我们成立了镇、村两级文联组织,挖掘、吸纳1名省级非遗传承人、11名市级传承人和132名民间骨干艺人,打造宋场“高台舞狮”、永兴“江汉皮影”、柳洲“潜江花鼓”、东河“传统舞龙”等“一村一品”文化符号,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保护项目9项,市级非遗项目15项,申报项目5项。通过整合资金资源,打造浩口非遗陈列馆、非遗体验馆、皮影馆,以“展示+研学+体验”的形式,全景式呈现、沉浸式体验浩口非遗特色,年接待游客达三万余人次,真正让非遗文化看得见,乡愁记忆留得住。

二是以节为媒,做优创新融合文章。坚持以精品文艺为供给,以文体活动赛事为载体,以文化民俗活动为助推,释放节日经济新活力。将非遗项目与健身舞蹈相融合,创作《摘花》《姑娘们的油纸扇》,分获全国“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交流展示大会、全国和美乡村“村舞”一、二等奖,成功承办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湖北舞动荆楚农民健身操(舞)比赛,潜江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举办十届浩口青歌赛,八届“万人健身活动”,四届民歌浩口展演,三届非遗美食节,浩口火把节、年货大集等品牌活动260场次,创作文艺作品285个,参与人次达15.6万,切实让乡土文化冒热气、有人气。

三是以人为本,做实提档延链文章。积极推动“非遗+”农文旅融合,精选特色产品,培育关联产业,丰富体验内容。谋划推进浩口非遗特色街区建设,节点化升级改造浩口非遗文化活动中心,实施仙桥路提升工程,布局生态停车场,打造非遗文化网红墙。探索产销贯通的产业体系,收录鳝鱼饭、花糕、凹粑子等27项浩口传统美食与特色农副产品清单,让农民有“产路”更有“销路”。依托318国道积极培育休闲、观光、采摘一体的新产业形态,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断让“文旅流量”变“经济增量”。

下一步,浩口镇将以更高标准、更快速度、更优服务,打好“组合拳”,提升“软实力”,做强“硬支撑”,更好助力我市文旅发展串珠成链。谢谢!

荆楚网记者:熊口镇作为红色革命老区,近年来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熊口镇党委委员张迎: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熊口镇是“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近年来,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是深挖红色资源,强化文物保护。先后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造、红二军团展示利用工程、熊口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等项目,完成红军街房屋立面、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红军街红二军团、赤卫队、苏维埃县政府三处旧址展陈水平和质量,聚力建设红色旅游主题村庄、湘鄂西红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紧扣红色主题,联合省市级各部门,深挖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先后制作《三夺潜江城》《潜城会议》《红色主播讲红色故事》等视频,合作出版《战襄南》《潜江市红色遗址遗迹名录》《潜江红色地名》《红军街诗刊》等刊物。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全市中小学教学点,每年接待游客五万余人次,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红军街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寻初心、党史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打卡地”。

三是融合发展文旅,擦亮红色名片。立足红色文化和特色产业,全力推进红军街和小龙虾“两红”的充分融合。探索“虾稻产业+红色资源+非遗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集红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次。开展乡村旅游美食购物节、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魅力潜江一我们的节日”等10余场文旅活动,传播红色文化,擦亮红色旅游名片。

下一步,熊口镇将持续加强“红色+”融合发展,讲好红色故事,开创乡村振兴新篇章,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品牌,全力打造“四化同步”示范镇。谢谢!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当前全市文旅产业的发展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文旅集团如何立足主责主业,推动全市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

潜江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毛向华: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一是整合文旅资源,推动提档升级。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文旅资源整合工作要求,我们将返湾湖景区、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龙展馆等全市重点文旅资源整合移交至文旅集团,同步启动域内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其中龙虾展示馆、研学基地、超级战场、虾谷欢乐园等重大项目先后启动龙展馆研学基地、潜江文化客厅部分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资产底盘不断充实,业态质量稳步提升;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壮大发展底盘。成立并做实华艺传媒公司、华帆场馆运营公司、小龙虾文化传播公司、华洲旅行社等业务板块,积极拓展文旅业务。开业至今累计入境引流10万余人,开展研学活动30余次,设计运营旅游线路9条,开发思政研学课程11套,设计生产文创产品70余种。强化国企担当,市场化参与曹禺文化周、龙虾节、花朝节、城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运营20余次;三是创新思路举措,盘活存量资产。强化招商引资,省联投、鄂旅投等大型国企强化运营合作,龙展馆平价卖场、B馆体育运动中心、旅行社、旅游购物中心、月光码头等10多家市场主体先后进驻。对接长江文化集团、亚辛文旅等,在展馆外围精心谋划全国唯一龙虾主题不夜城项目,布局吃虾、玩虾、看虾、演绎、灯光秀等夜游业态,植入和活化潜江特色文旅资源,让闲置场馆变为文商宝地,目前该项目已启动前期策划和节目编排,相关案例入选国有资产盘活经典案例。

未来,文旅集团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强化高质量运营管理,推动全市文旅资源提档升级,助力全市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谢谢!

主持人:

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