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潜江市“聚力攻坚九大工程 为支点建设增光添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访谈时间 2025-07-31

访谈嘉宾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刘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云风,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李前,潜江高新区财务金融局局长昌祖武,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局长陈昱君。

内容简介 7月31日,我市召开“聚力攻坚九大工程 为支点建设增光添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实施工业提级工程,在延链强链上聚力攻坚”的相关情况。

访谈实录

主持人: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根据安排,现在我们召开“聚力攻坚九大工程 为支点建设增光添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我市“实施工业提级工程,在延链强链上聚力攻坚”的相关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刘欣先生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云风先生   

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李前先生   

潜江高新区财务金融局局长昌祖武先生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局长陈昱君先生

首先,请刘欣先生介绍我市“实施工业提级工程,在延链强链上聚力攻坚”相关情况。

潜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刘欣: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工业提级工程、纵深推进产业倍增计划全面融入全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统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工主导产业聚链成群,加快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特色产业创新突破,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农业微生物等新兴产业赛道,加快构建“1+2+N”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升级步伐坚实,动能转换成效初显。下面由我来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全市工业提级工程,推工业倍增计划、壮大现代产业集群等方面最新情况。

、传统产业升级突破,转型路径清晰明确

一是现代化工高端跃升1-6月完成产值同比增长9.3%。中能新材料产业园全面投产,预计年增产值6亿元;百美药业原料药、星驰化工电子化学品等项目试产在即,推动产业向精细化工、医药领域延伸,2025年力争完成产值400亿元以上二是绿色食品全链增值,1-6月完成产值同比增长16.8%70余家规上企业,形成60多种产品矩阵,涵盖餐饮、食品、医疗等多领域进一步向预制菜、农微生物延伸,2025年力争完成产值90亿元以上三是纺织服装品牌提升1-6完成产值同比增长8%聚焦高端户外赛道,深入推进纺织服装行业“三品”战略,快乐方程、比帆、捷克威等本土自主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新兴动能加速集聚,未来产业布局初见成效

一是光电材料聚链成群1-6月完成产值增长8.9%。高端湿电子化学品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聚集上下游企业50余家;阿科力光学材料、兴训电子半导体材料、广钢气体电子特气等项目将于三季度投产,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二是氢能产业破局起势编制完成潜江市氢能产业专项支持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制氢-储氢-用氢”全链示范,清北氢能绿氢项目、可赛化工副产氢项目年内投产。积极谋划推动盐穴储氢空间综合利用项目,打造华中绿色能源标杆。三是未来赛道前瞻布局初步拟定《潜江市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低空经济、固态电池、农业微生物等特色领域,谋划48个项目预计总投资137亿元。

、企业培育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一是市场主体扩提质动态管理100家培育库,1-6月新增规上企业28家,总数达375家预计年内将40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总数达到83家。二是智能绿色双轮驱动,新增先进级智能工厂4家,总数15家;可赛化工等6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工厂。三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组织11家企业对接“科技副总”计划,成功匹配7家;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29个创新载体支持潜江方圆钛白有限公司与湖北工业大学合作申报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四、数字转型纵深突破,智造底座全面夯实

一是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制定印发《潜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数字转型赋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生态优化、数字基建提升”四大行动。二是精准服务数字化转型,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并出席推进全市5G工厂建设现场会,示范带动50余家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虾谷链”潜江龙虾供应链服务平台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组织推动200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50余家规上企业免费提供“一企一策”数字化转型诊断方案。三是数字基建扩容提速,持续深化网络提升行动,累计建成5G基站1901座,实现市域重点区域5G信号深度覆盖;加速数据算力布局,全市算力总规模突破11.9PF,有力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

、营商环境持续升级,服务效能精准高效

一是问题破解闭环管理,建立“清单管理+销号落实”工作模式,前期62家企业反映的82个问题已办结71个,办结率达87%,剩余11个问题正在有序推进。创新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实打实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堵点,获《湖北日报》头版报道。二是金融助企效果显著,广泛宣传商业价值信用贷,为中小企业授信3.1亿元、放贷2.6亿元;32个企业项目被纳入工信部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支持项目清单,已授信28.4亿元,放款13.4亿元。三是园区承载全面提升,全力推动潜江经济开发区、江汉盐化工业园合格化工园区符合认定工作;创新高新区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园区优化整合,强化基础设施与配套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千亿突破、百强进位”的目标,全面落实产业倍增行动要求,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空间与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1+2+N”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欣先生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有请记者开始提问。

记者一:要实现工业能级的持续跃升,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驱动力。请问潜江市科技局在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成果落地转化上,有哪些系统性举措和标志性成果?

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李前: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重要战略支点的决策部署,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聚焦“卡脖子”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一是建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夯实产业创新“主载体”。高标准建成潜江科创中心,入驻科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平台38个,以潜江科创中心为核心载体,3个产业技术研究院、49个企业研发机构、22个企业异地研发机构和1个概念验证中心为支撑的“1+N+M+L”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逐步形成。支持企业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专家工作站。同时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武汉离岸科创中心,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谋划在苏州、深圳等地建立离岸科创中心。

二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筑牢产业创新“硬支撑”。一方面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力度,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2024年指导企业享受税收优惠9.09亿元,带动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7.93亿元、同比增长38%。设立2000万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风险补偿资金,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另一方面聚焦产业关键技术瓶颈,积极落实省“61020”全链条攻关工程,2021年以来支持企业成功申报各类省级重点研发项目85个、资金3854万元,预计今年可立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个、资金1200万元,长飞光纤、晶瑞、菲利华、阿科力等企业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落地投产了一批“国产替代”科技项目。

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激活产业创新“新动能”。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财政保障,每年设立500万元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引导企业开展成果转化。促进企校深入合作,组织1160家企业入驻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潜江专区,对接解决科创需求485项。深化产学研对接转化,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引进转化科技成果90项,今年上半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0.0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奋力实现“千亿突破、百强进位”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协同发力,为实施工业提级工程、聚力延链强链提供更强科技支撑。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二: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潜江市重点培育的新型产业,潜江高新区采取了哪些举措推动该产业发展壮大?

潜江高新区财务金融局局长昌祖武: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潜江高新区将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立足本地盐卤油气资源优势,坚持“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的融圈发展思路,依托坚实的化工产业基础,科学谋划延伸发展光电子信息材料产业,致力于打造全省重要的光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全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75.52亿元,同比增长19.05%;贡献税收14.86亿元,同比增长16.78%。

一是强基固本,筑牢资源根基。抢抓国家政策和产业转型机遇,积极推动盐化工20万吨烧碱、可赛化工10万吨烧碱等项目扩建,持续释放氯碱产能,充分发挥潜江高新区生产100多种化工原料产品的优势为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氢气、氯气等关键基础资源。例如,支持晶瑞公司收购并技改益和化学,实现管道直供双氧水,推动其电子级双氧水产能从6万吨跃升至10万吨,有力支撑了产业链上游。

二是精准招商,延伸壮大链条。始终秉承“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招商引资”的招商理念,推动长飞、菲利华、北旭、中巨芯、鼎龙、达诺尔等龙头企业一期接着一期干,持续追加投资、扩大产能、完善链条,长飞光纤五期扩规累计投资超70亿元,菲利华五期累计投资超10亿元。同时,聚焦武汉、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紧盯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京东方等链主企业靶向招商。今年以来,已成功招引光电子信息类项目6个,总投资达25.29亿元。

三是优化配套,破解发展瓶颈。聚焦企业痛点难点,精准高效服务保障。投资6000万元,完成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电力改造升级,实现园区企业“手拉手”双回路安全供电。协调瀚达建设投运泽口至王场园区蒸汽管道,有效缓解了王场片区蒸汽短缺压力。投资7000万元完成王场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容,保障了新项目顺利落户。目前正积极推进和远特气至王场园区氢气管道建设,以满足菲利华、益和化学等企业扩产后的氢气需求。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三:在当前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主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的环境下,潜江如何推动本地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潜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云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潜江市发改委深刻把握新阶段产业变革趋势,立足潜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石油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产业生态链、科技创新链、绿色循环链”三位一体发展体系,引领潜江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一是锻造产业生态链,推动价值跃升。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现代化水平为目标,突出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千万吨级炼油+高端绿色化工”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强化龙头引领,大力支持金澳科技实施“减油增化增特”战略,加快推动中能新型化工高端材料产业园等标志性项目建设,促进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就地高效转化聚力打造五百亿级化工新材料龙头企业。拓展价值空间,精准延伸发展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等20余种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着力构建“油头、化身、精化尾”的全链条、高效益产业体系。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链,激活内生动力聚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优质资源,高标准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全市成功培育中石化页岩气开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家,培育金澳科技、永安药业、新硅科技、潜龙药业、中石油江汉油田分公司等化工类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近年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10.77亿元,新购研发设备4682万元,完成研发课题330项,转化科技成果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三是构建绿色循环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坚持“龙头引领、产品关联、产业延伸、配套发展”,全面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及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争取专项资金7215万元,实施循改项目23个,形成了企业内部循环、企业之间循环、产业配套循环、区域内外循环“四维循环”模式,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到92%以上。加强工业技改降碳,争取节能专项资金3950万元,助力金澳科技、方圆钛白等4家重点企业实施“两新”节能降碳及设备更新项目,指导盐化工总厂等4家企业进入国家碳市场,永安药业、可赛化工等12家企业参与湖北碳市场的碳交易,持续降低存量项目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十四五”期间,潜江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8%,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四:潜江的三大劳务品牌“潜江裁缝”“潜江龙虾工”和“江汉石化工”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具影响力,请问人社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推动这些劳务品牌的建设呢?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党支部书记、局长陈昱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潜江市创新构建劳务品牌建设“四维”体系,培育出“潜江裁缝”“潜江龙虾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实现了品牌建设与就业创业的良性互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一是机制维度强根基。紧扣潜江区域特色,搭建起“人社牵头、部门协同、专家指导、群体参与”的劳务品牌全域联动机制。成立由人社、财政等9个部门组成的劳务品牌指导小组,组建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支持,形成覆盖全市的劳务品牌发展生态集群,让三大品牌在协同中凸显区域特色。

二是传播维度扩影响。人社系统上下联动,在国家及省市各级媒体刊发潜江劳务品牌相关报道64篇,支持团体通过诗歌、电影、画册等文创形式全方位展示品牌魅力。如今,“潜江龙虾工”斩获湖北省第三批十大劳务品牌、全国“我最关注的劳务品牌”等多项荣誉;“潜江裁缝”荣登“全国十大劳务品牌”“湖北省第四批十大劳务品牌”榜单。黄发安、康峻分别代表“潜江裁缝”“潜江龙虾工”获评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刘红波代表“潜江龙虾工”成为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虾谷小龙虾生态供应链”项目更是拿下“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三是培育维度强内核。围绕潜江龙虾、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等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以稳定就业为目标,构建起“1+1+2+N”潜江技能人才服务体系—即培育1个核心培训载体、开发1个“聚技潜江”服务平台、建设2类实训示范基地、扶持N个社会化培训机构,年培训规模预计超5000人。既着力解决短期培训精准性不足的问题,确保技能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要求相匹配;更着眼长远,培育一支能支撑潜江龙虾、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等产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技能人才队伍,力争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培育、交流、孵化和产业基地。

四是提升维度固优势。借势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潜江裁缝节等平台,举办湖北小龙虾烹饪技能大赛、服装职业技能大赛及“寻找最美潜江裁缝”等活动,其中潜江七夕裁缝节、“劳务品牌走进大湾区”等活动获评中国地方就业创新事件。率先在湖北省开展劳务品牌价值评估,“潜江裁缝”品牌价值达234.25亿元,对纺织服装行业贡献率高达90.54%。同时,培育出一批领军企业,湖北比帆制衣、湖北潜网集团入选湖北省首批20家劳务品牌领军企业,进一步夯实了品牌发展根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劳务品牌建设,进一步释放品牌带动就业和助推产业的乘数效应,竭尽全力将劳务品牌塑造成推动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