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潜江市“聚力攻坚九大工程 为支点建设增光添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访谈时间 2025-08-07

访谈嘉宾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心主任田鹏,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娜,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龚书军,潜江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局长刘轩。

内容简介 8月7日,我市召开“聚力攻坚九大工程 为支点建设增光添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实施项目提质工程,在扩大投资上聚力攻坚”的相关情况。

访谈实录

主持人: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根据安排,今天我们召开“聚力攻坚九大工程 为支点建设增光添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我市“实施项目提质工程,在扩大投资上聚力攻坚”的相关情况。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心主任田鹏先生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娜女士

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龚书军先生

潜江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局长刘轩先生

首先,请田鹏先生介绍我市“实施项目提质工程,在扩大投资上聚力攻坚”相关情况。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心主任田鹏: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千亿突破,百强进位”战略目标,深入实施项目提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现将相关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一、蓄势赋能谋划储备。适度超前储备项目构建“策划联动储备争取奖励”全链条机制组建“1+8”攻坚专班,深入开展项目大策划活动,滚动调度372个、总投资1063.5亿元项目前期。创新“红黄绿”灯分类管理,围绕100个、总投资513.5亿元“绿灯”项目,加快推动审批、备案、用地、环评、用能、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办理。围绕130个、总投资278.51亿元“黄灯”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内容及规模,精准对接上级政策投向,为明年对上争取筑牢底盘。谋划争取重大工程按照“海阔天空、无中生有、翻箱倒柜”的原则,立足国家所需、潜江所能,滚动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1305个、总投资6155.17亿元,其中谋划零碳低碳示范工程、华中地区固态电池产业基地、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等重大标志性工程55个,总投资2895亿元积极争取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基地、沿江货运铁路快速通道(江汉平原货运铁路西延潜江段)、随州至岳阳高速铁路(随州经潜江至岳阳铁路)潜江段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笼子”,确保潜江规划与上位政策同频共振。持续加强政策研究成立“四个一”政策研究专班,即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围绕财政、金融、产业、环保、民生等方面,建立“政策雷达站”,实行政策信息的全链条跟踪推进。加强政策研究,适时引入智囊团,参与新型能源、城市发展、多元养老、人口生育等政策解读,找准国家政策和潜江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目前已编印《政策研究专报》13期,解读共享政策信息62条。

二、精准发力建设争取推动民间投资提效践行“6411”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加快引进50万吨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年产5万吨电子级微电子材料、年产500吨电子级硅烷类新材料等重大技改项目落地开工,重点攻坚盐穴综合开发一体化等百亿级重点项目,聚焦光电子信息战略合作等优质策划项目、他山科技深圳奕创、西部华颀等企业重大招引项目,强化落地会审,确保项目早落地。推动项目建设提速。践行“市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责任单位牵头推进、工作专班全程服务”的三级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市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及事项104个,年度计划投资127.66亿元,其中16个省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6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68.67%,超时序进度18.67个百分点汉江航道整治、阿科力科技等项目投资完成率超100%。建立开工项目跟踪督办机制,加快推进了沪渝高速四改八潜江段、234国道改扩建、弘俊科技、玖石风电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让实物工作量转化为投资增长量。推动对上争资提量。聚焦“两新”“两重”超长期特别国债、中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重大政策导向,抢抓政策窗口期,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政策、资金支持,成功争取项目41个,资金16.91亿元,其中,争取“两重”“两新”资金9.6亿元、中省预算内资金3.9亿元。截至目前,国债、中省预算内资金合计已高于2024年全年3.5亿元。

三、提质增效项目管理。规范完善项目管理严格落实《政府投资条例》等文件精神,印发出台《潜江市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坚决杜绝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严禁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不断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纵深推进绩效改革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协调财政、自建、交通、水利、文旅等主管部门,推动项目谋划储备、前期推进、建设实施、结算决算和绩效评价五个阶段的统一管理。全市纳入“三项目793个,总投资5054.18亿元。其中目录库项目190个,总投资2849.24亿元;储备库项目175个,总投资1042.76亿元;实施库项目428个,总投资1162.18亿元。强化落实要素保障巩固完善集中办公制度,联合自建、环保、住新、财政等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容缺预审”等要素保障机制,加快办理用地、环评、通航影响、施工许可等手续,今年累计线上办理各类事项3715件。积极协调解决广华石化机械制造产业园、汉江兴隆2000吨二线船闸、巨金米业精深加工基地等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开展金融“早春行”暨政银企对接活动,现场签约授信143亿元,全年新增授信270.87亿元,对比去年新增65.87亿元,增长32.13%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聚焦项目提质工程,不断夯实发展底盘,为实现“千亿突破,百强进位”贡献更大力量!谢谢!

主持人:谢谢田鹏先生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有请记者开始提问。

记者一:目前高新区正在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请问潜江高新区在优化企业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效?

潜江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局长刘轩: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高新区深入贯彻全市“千亿突破、百强进位发展目标,聚焦工业项目建设全周期需求,通过流程再塑、服务下沉、机制创新,推动项目审批时限压缩,突出服务导向,打造从项目过会到投产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服务机制,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以“硬措施”托举企业发展“软环境”。

一是全力优化项目流程再造。针对项目审批环节多、周期长的痛点,高新区以“三提前”改革突破。其一评估事项提前介入,将企业自主办理的安评、环评、能评等手续,由传统的“项目签约后办理”调整为“备案时同步启动”,通过部门提前介入,联动预审,节省评估时间。其二服务事项提前落地,将项目所需的地勘、施工图设计等服务事项,提前至征地补偿安置公告发布后启动,确保企业“拿地即发证”。其三审查审批同步推进,将人防设计、施工图设计、消防设计等审查事项整合至土地批供阶段,推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模式,实现“五证同发”。通过全流程再造,项目审批时限从原来的200多天缩减至95天。

二是全力强化项目土地保障。为充分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加快推进土地预先收储工作,全区组建了工业用地收储工作专班、专人负责跑腿,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份清单、一抓到底”,对没有明确项目的工业地块将流程办理到可缴费阶段,项目通过招委会后以最短时间报出去、批回来真正实现从“项目追着土地跑”到“土地等着项目来”的根本转变。去年我市获批新增工业用地3978亩,其中2312亩为提前收储用地,今年计划收储工业用地5000亩。盐化工、桐力光电、清北能源、阿科力、天喔、集奥、百美等项目,均做到了“地等项目”。

三是全力提升项目服务质效。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全区干部每周走访企业了解情况,每周汇总问题清单并上报,每周会商解决难点问题逐渐形成高新区领办、市政数局统办、各审批部门专办、地方主办的大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会商机制,按照“单周会商研判、双周现场调度”模式推进项目建设,定期组织项目服务专班、国土专班、督查专班和领办、代办、专办员召开联席会议,会商解决各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征地报批、手续办理、基础建设和资金拨付等方面问题。截至目前,已会商解决问90余个

四是全力凝聚审批服务力量在市民之家设立高新区行政审批专区15个部门涉及工业项目的61项审批服务事项,以“集中审批、委托收件、专员服务”等形式下放由专区承接,在高新区行政审批专区实现“一站式”办理,市自建局、市住新局领导班子内部分工进行调整,各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工业项目“一支笔审批”,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推动实现“园区事园区毕”

下一步,高新区将以行政审批专区为依托,聚焦企业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服务品质,让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感受更优服务、获得更多实惠。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二:潜江市提出要加快推进100%国道一级化升级改造。请问在全市国道扩容提质上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进展成效如何?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娜: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潜江交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潜江在全省率先实现国道一级化”的目标,积极谋划、统筹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概括为“123”:

“1”是紧扣一个目标,全力当好“开路先锋”。潜江境内共有3条国道,总里程153公里,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相继完成了318国道深江至浩口南湾段,240国道渔洋境内全段以及234国道后湖至熊口段,总计百余公里的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改扩建。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剩余50余公里“十四五”规划内国道一级公路扩容,力争在“十五五”前期全面实现国道100%一级化目标。

“2”聚焦两个关键,着力提升公路品质首先是抓好硬支撑,大力实施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在318国道沿线建设便民果蔬棚、港湾式停车区、解决农户销售难题;打造集停车休息、如厕、加水、休闲、旅游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路驿站318国道潜江段成功获评全省首批最美国道。其次是提升软实力,我们积极探索“公路+农业”“公路+旅游”路衍经济新模式,同步推进“路企合作”,实施品牌建设,打造了以“承载潜江美好生活的潜行之途”为核心内涵的“美好潜途”公路品牌,

“3”实施“三大举措”,更好服务支点建设。首先是畅通“大通道”,紧盯国家战略和省级重大政策机遇,加强对上争取,拟对318国道、240国道及234国道城区繁忙路段进行改线,谋划了318国道泰丰至竹根滩段、240国道泰丰至总口段、234国道广华至高场段一级公路项目目前,3个项目已申请纳入全省交通运输“十五五”发展规划,其次是建强“大动脉”,重点推进国道交安设施精细化提升、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再次是强化“大融合”,持续推进美丽国省道建设,重点打造234国道、240国道美丽公路“经济带”,将“公路提质”转化为“惠民实效”,将“交通流量”转化为“经济流量”,实现公路服务水平和路衍经济双向融合,为潜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三:兴隆水利枢纽作为区域水利系统核心节点,其水电机组扩容项目是如何通过提质升级破解水利效能不足、推动可持续发展的?

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工会主任龚书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兴隆水利枢纽水电机组扩容项目相关情况: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四项补偿工程之一,兴隆水利电站是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站2013年建成投运以来年均发电2.3亿千瓦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但随着运行年限增加,受下游河床下切影响,汉江河道水头差持续增大,现有机组容量与水资源潜力不匹配,大量水能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同时,后期河床仍有继续下切趋势。在此背景下实施扩容项目,既是提升水资源效能的必然选择,也是扩大有效投资、激活绿色发展潜力的现实需要。

该项目实施后,将在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产生显著效益特别是经济方面,4台机组将从10兆瓦扩容至14兆瓦,总投资约1.6亿元,预计每年新增发电量7000万度,新增营收2200万元、利润1800万元,既能培育稳定绿色财源,又能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我们将紧扣“提质增效”与“投资驱动”双主线,以高效利用资源、释放综合效能为核心目标,系统推进项目实施。具体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强化厅市合作。我市已专题向省水利厅汇报,争取将项目纳入全省水利投融资改革试点同时,也纳入我市水安全“十五五”规划项目之中,通过省水利厅与我市协同联动,整合国家及省级政策资金保障建设;

二是加快前期工作。加速开展汉江河道下切趋势影响论证分析,省兴隆管理局已通过招标确定了三家专业机构,联合开展研究,预计今年11月底形成成果,为机组规模设计和投资方向提供精准技术支撑。

三是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兴隆水利枢纽整体工程竣工验收目前省兴隆管理局已完成10个专项验收,正待国家核验,预计2026年底完成兴隆水利枢纽整体工程验收任务,为下一步谋划水电机组扩容提质项目打基础。

加强共建赋能水利部门牵头统筹协调,全程跟踪项目进度;专业技术团队聚焦方案优化,相关企业平台参与投资建设,多方联动确保提质工程与扩大投资协同发力、早日落地见效。

我们将全程跟踪项目进展,以提质升级与扩大投资双轮驱动,持续释放项目综合效益,为潜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