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 2025-10-30
访谈嘉宾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莫华,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汪辉,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梁为华,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彭振地,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军,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衡。
内容简介 10月30日,我市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我市“十四五”期间平安潜江、法治潜江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根据安排,今天我们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我市“十四五”期间平安潜江、法治潜江建设的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莫华先生;
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汪辉先生;
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梁为华先生;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彭振地先生;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军先生;
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衡先生。
首先,请莫华先生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平安潜江、法治潜江建设的相关情况。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莫华: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对潜江平安法治事业的殷切关心与鼎力支持。平安是人民幸福的基石,法治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十四五”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法治支撑。
一是坚持整体联动,政治社会大局平稳有序。紧扣全市“千亿突破、百强进位”发展大局,聚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潜江,深入贯彻实施《湖北省平安建设条例》,建立健全平安潜江建设协调工作机制,设立七个专项工作组,构建“大平安”工作格局。坚决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推动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强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1+3+N”常态维稳处置和市镇村三级联排制度,推行“日研判、周会商、月分析”和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实现涉政涉稳风险“研交办督结”全流程闭环处置,牢牢守住了“八个不发生”工作底线。
二是坚持打防协同,社会治安管控成效显著。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五年来依法打掉恶势力犯罪组织3个,打击35人,办理涉“六霸”案件16件53人。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为依托,组织开展“雷火”“养老诈骗”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骗、黄赌毒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工作。2024年刑事、电诈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2.6%、36.65%,传统盗抢骗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32.19%、破案率同比上升27.12%,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9%以上。
三是坚持源头治理,平安建设根基不断筑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覆盖全市的“1+23+435”三级综治中心治理体系,让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每年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健全完善排查发现、调处化解、反馈报告、抚慰救助四项机制,大力推进e家社会风险管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台应用,创新推广小龙虾产业纠纷一站式解决、“潜心化结”等工作品牌,2021年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1万余件,化解率达到98%以上。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落实“领导包案+多元化解机制”,攻坚化解了一大批积案和疑难复杂问题,信访总量逐年下降。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1人荣获省级见义勇为英雄称号、13人获得市级表彰。
四是坚持法治护航,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出台政法机关服务经济发展12条措施,开展“千名干警访百企入万户”“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等活动,推动政法干警下沉一线,精准对接、服务企业。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落实“减证便民”政策,实施“一窗通办”“一站式”服务;检察机关聚焦规范涉企执法行为,监督撤案涉营商案件25件,有效减少企业诉累;法院成立6个特色巡回法庭及金融纠纷专业审判庭,为市场主体架起服务、维权的法治桥梁。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成功创建6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全省四星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五是坚持从严治警,政法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每年举办政法领导干部政治轮训班,常态化开展政治督察、纪律作风督查巡查、执法监督检查,不断提升干警综合能力素质。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组织政法系统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开展“四大行动”,扎实推进政法队伍突出问题集中教育整治,着力消除顽瘴痼疾,有力规范执法司法行为,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全市政法系统共有102个集体和个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锚定目标,忠诚履职,主动作为,以安全稳定基础更牢、平安建设水平更高、法治保障质效更优的实际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潜江新篇章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保障!谢谢。
主持人:谢谢莫华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请记者开始提问。
记者一:“十四五”期间,潜江市人民检察院在服务发展大局、维护安全稳定、强化法律监督等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梁为华: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潜江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与责任,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潜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一是守牢安全底线,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2190人,起诉4332人。坚持严的一手毫不放松,起诉严重暴力犯罪92人;依法惩治黑恶犯罪和黄赌毒、盗抢骗、拐卖妇女儿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起诉1648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化实质性化解涉法涉诉矛盾106件,创建的“潜心化结”矛盾化解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二是增强大局意识,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运用法治力量稳预期、强信心,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264人。深入推进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违规查扣冻、刑事“挂案”、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问题的监督力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依法惩治侵犯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犯罪,起诉58人。常态化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积极回应企业法治需求,提供法律服务800余次。
三是深化法治思维,努力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加强刑事诉讼监督,落实和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监督立案199件、撤案168件,纠正漏捕、漏诉132人,抗诉38件;深化“派驻+巡回+科技”刑事执行监督机制,办理各类刑罚执行监督案件754件。认真贯彻落实《民法典》,办理各类民事诉讼监督案件203件;深化“府检联动”,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197件,推动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相衔接。聚焦公益保护,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65件,其中通过办案督促赔付生态赔偿金200余万元,追缴水资源费700余万元。
“十五五”期间,市检察院将继续忠诚履职、担当实干,以更高水平的检察工作服务保障潜江发展大局。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能否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潜江市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采取的工作措施,以及取得哪些成效?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彭振地: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时期,全市公安机关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平安潜江的重要支撑,对标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总要求,不断构建完善多层次、全时空、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牢掌握社会治安主动权,努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立体化”筑圈布网,强化街面巡防。聚焦“1、3、5分钟”快反和周末、节假日、等级勤务等实战场景,实行“1站+N格”巡防模式,组建58个最小作战单元、315个最小应急单元,打造“3站、7格、4线、5点”环城快反圈,确保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就近、就早、就小处置。通过有效发挥圈层查缉过滤、动态接处警情、联勤巡防快反等作用,今年来,全市有效警情和刑事、治安、交通、纠纷类警情实现全面下降。
二、坚持“阵地化”夯基固本,实化基层基础。坚持把派出所、警务室作为治安防控体系的“桥头堡”,深入推进“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改革,实行城区派出所“两队一室”、农村派出所“一室引领一警多能”警务运行模式,发挥社区民辅警“10号球员”作用,积极物建1.9万余名“四长九员”群防群治力量,打造197个“一警四长九员”社区警务团队,与9个平安类社会组织对接联动,今年来,实质化解“家情邻债”等各类矛盾纠纷2425起,化解率超90%。
三、坚持“精细化”治安防控,深化隐患整治。统筹传统+科技、基础+创新,搭建运用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动态做好特殊管理对象服务管理工作,实现了肇事肇祸“零发生”;坚持对危化危爆物品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常态抓好缉枪治爆专项行动,保证了“不打响、不炸响、不遗失”;构建完善保障“文旅+展销+餐饮”的安保体系,深化“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建设,保障全市各类活动安全顺利举办。
四、坚持“一体化”数据赋能,优化智能打防。聚焦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生成路径,以“一市一台”改革为牵引,全面构建“1+3+N”实战体系,狠抓潜江公安大数据平台、“雪亮工程”、“智慧交通”等建设运用,建立健全行政、刑事一体研判,“周月清查”、“现案四块”等机制,推行“反诈警员+反诈银员”、“反诈三件套”、“路长制”等主防模式,刑事案件破案率和传统侵财刑事案件破案率、行政案件结案率分别同比上升,阶段性完成省政府提出的“2025年刑事案件下降10%”民生实事项目,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三:请问,“十四五”期间,潜江市在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对“十五五”又有哪些规划展望?
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衡: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以来,市信访局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发挥信访工作服务社会稳定和民生大局作用,强化源头治理,推动治重化积,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信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信访秩序持续好转。
一、强化源头治理。以《信访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整合全市行政、司法、社会力量,建立市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全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能力显著增强,全市新增信访纯案量明显下降。
二、推动治重化积。坚持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常态化长效化,通过领导包保、专班推动、全市统筹协调等工作举措,对信访积案进行复盘,综合运用行政、司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效化解上级交办和自行排查的重复信访积案500余件,“控增量、减存量”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坚持高位推动。严格落实市领导值班接访下访约访调研信访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包保化解重复信访案件制度,制定落实情报会商和市领导月调度工作机制,建立市、镇两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级联席会议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第一召集人,区、镇(街道)由党委书记担任第一召集人,分析本地信访形势,协调指导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着力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
四、完善体制机制。以《信访工作条例》为纲,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度体系,紧紧把握信访法治化路线图,从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和秩序维护五个方面着手,建立完善了协作配合、接访办信、交办督查等十余个制度文件。市综治(矛调)中心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完善了综治(矛调)中心工作制度,切实把先调后导融入到信访矛盾处置的各个环节,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
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紧扣新时代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主题,全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不断提升基层法治化治理水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畅通信访渠道,形成源头预防、依法受理办理、强化责任监督、规范信访秩序工作闭环,为我市服务支点建设,奋力夺取“千亿突破、百强进位”贡献信访力量。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四:近年来,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备受社会关注,请问“十四五”期间,潜江市法院在推进绿色审判、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成效?
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汪辉: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潜江市法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持续深化绿色审判改革,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建强专业审判主阵地,筑牢生态司法屏障。在“兴隆水利枢纽工程”“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挂牌成立潜江法院汉江生态环境审判庭和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实行刑事、民事、行政、执行“四合一”审判模式,实现环境资源案件专业化审理。近三年来,围绕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6件,环境公益诉讼案件22件,案由涵盖非法狩猎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累计旁听人数近1000人,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效果明显。
二是深化多元共治同心圆,织密生态保护网络。推动建立“河湖长+法院院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协作机制,牵头召开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联席会议。加强跨区域司法协作,与荆州区、沙市区、沙洋县法院共同签署《长湖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构建长湖“一湖共治”新机制。联合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创新生态修复新路径,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坚持打击与修复并重,在高石碑镇窑岭村设立补种复绿基地,在汉江亲水平台设立增殖放流区,通过劳务代偿、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多元生态补偿机制,做到惩治违法犯罪、赔偿经济损失、修复生态环境“一判三赢”。加强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2024年发布全省首份湿地司法保护令;2025年与市检察院、市生态环境局共建“候鸟迁徙生态保护基地”,与市文旅局在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窑岭村挂牌成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旅游专线”,以文化旅游监督生态环境保护修护工作落实。
下一步,市法院将持续深化绿色审判改革,完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体系,为我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更多司法力量。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五:“十四五”期间,潜江市围绕一体推进法治潜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有哪些具体措施及成效?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军: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将法治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系统推进法治潜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建设法治潜江方面,我们注重整体谋划和责任落实,筑牢法治基础。一是抓思想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中之重,纳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学习教育培训重点内容,打牢法治思想根基。二是抓规划落实。制定和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细化96项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法治建设蓝图落地。三是抓监督检查。建立专题述法、法治督察与市委巡察、纪检监察“多察合一”监督体系,开展全覆盖督察,向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13条,问责7人,推动责任落到实处。
建设法治政府方面,我们紧盯规范和效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严格决策把关。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累计审查规范性文件199件,对37件重大决策提出合法性审核意见,从源头上防范风险。二是推进执法改革。全市17个镇、街道都设立了综合执法中心,市直部门保留6支综合执法队伍,梳理出市直执法事项5318项、乡镇执法事项226项,推动行政执法更加规范精细。三是规范执法行为。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自查并整改问题105个;常态化监督执法行为,办理行政执法监督案件119件。四是发挥复议作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后,复议案件大幅增加,共办理复议案件589件,两年累计增长1.5倍;行政诉讼案件逐年下降,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
建设法治社会方面,我们突出服务和共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一是普法宣传更接地气。围绕34部重点法律开展普法活动超1000场,覆盖群众80万人次,让法治走进群众日常生活。二是法律服务方便快捷。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办理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案件1.7万余件,提供法律咨询超10万人次,实实在在服务群众需求。三是基层治理扎实有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五年来调解矛盾纠纷1.6万多件;累计列管社区矫正对象1920人,衔接帮教刑满释放人员4000余人,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总的来看,“十四五”以来,在全市共同努力下,法治已成为潜江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最优的营商环境和最实的民生保障。谢谢!
主持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