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潜江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访谈时间 2025-11-20

访谈嘉宾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仙枣;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慧;市招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谢安;市金融服务中心主任高晓晨。

内容简介 11月20日,我市召开2025年潜江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重点介绍我市“聚焦开放融通,构筑绿色创新产业生态”工作的亮点与特色,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访谈实录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根据安排,今天我们召开2025年潜江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重点介绍我市“聚焦开放融通,构筑绿色创新产业生态”工作的亮点与特色,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仙枣先生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慧先生

市招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谢安女士

金融服务中心主任高晓晨女士

首先,请雷仙枣先生介绍我市提升“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工作开展的有关情况。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仙枣: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关注支持。下面,我就市商务局提升“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我局积极应对,着力稳外贸、稳外资,聚焦聚力支点建设,锚定服务全省加快建设开放支点的目标定位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1-10月,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外贸进出口总额72.7亿元,同比增长17.6%;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共完成1015万美元,同比增长27.8%

(一)以“力”破题,优结构促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量

一是外贸规模提级扩量。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扩大化工医药、医用材料、农产品、轻工机械、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出口。持续开展“稳主体、拓增量”专项行动,充分发挥资源、产业优势1-10月,轻工机械、农产品等行业出口增幅均超10%二是推动专精特新品牌化出口。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出口产品研发与技术投入,创建自主品牌,充分挖掘企业出口潜力,1-10月,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出口10亿元。三是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围绕省厅“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及时推送各类展会信息,指导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高水平国际性展会,助力企业稳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不断壮大进出口规模。四是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组织重点外贸企业参加“外贸优品网上行”暨“第七届双品网购节”资源对接会、外贸优品中华行湖北站暨乐购湖北消费季活动,帮助企业提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能力。

(二)以“心”谱新,送服务育主体,千方百计增活力

一是外贸主体培育成效突出。锚定进出口企业过百家,进出口总额实现历史新高的目标,大力开展“破零攻坚”行动。今年以来,新增进出口“破零”企业17二是大力推进外综服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潜江市外贸综合服务中心职能作用,在海关资质办理、报关、报检、原产地证、出口退税、收结汇等方面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截至目前,潜江市外综服共计服务外贸企业达50家,帮助解决外贸企业困难和问题300余个三是大力培育AEO高级认证企业。为促进外贸企业尽享货物查验率低、通关时效高等海关便利化待遇,我局积极制定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培育服务方案,细化服务举措。截至目前,我市永安药业、江汉盐化工、江赫医材已顺利获得海关AEO企业高级认证证书。四是促进外资挖存拓新。持续加大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力度,今年以来,新增外资企业3家,新增合同外资255万美元。针对重点外资企业进行台账管理,一企一策跟踪服务,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渠道五是强化惠企政策落实。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稳外贸稳外资相关政策。组织外经贸企业积极申报2025年度级外经贸资金切实做好2025年中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投保工作,降低企业出口风险。

(三)以“情”谋篇,访企业解难题,真心实意纾企困

一是加大企业走访力度。今年以来,深入40余家外经贸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及时送服务、送政策进企业,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对曾经出口、近几年业务暂停的企业进行重点走访,帮助企业重回外贸“赛道”,对新开口企业进行定期走访,助力企业实现出口“倍增”。二是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宣传推广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配合省商务厅组织全市重点外贸企业召开座谈会,引导外贸企业全面使用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一步提高企业通关效率三是加强外贸业务培训。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全市外贸高质量发展,市商务局联合多部门开展全市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及出口退税业务培训理论+实践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业务指导,有效解决企业在跨境电商拓展与出口退税操作中的痛点。四是搭建关企沟通桥梁。积极搭建商务、海关、企业三方沟通平台,与仙桃海关进一步深化工作联系,建立紧密沟通协调机制,针对企业通关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措施。联合仙桃海关开展出境木质包装智慧检疫、出口货物“批次检验”等省营商环境先行试点改革事项,切实帮助外贸企业降本增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下一步市商务局持续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增强企业办事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紧紧围绕精准服务企业、解难题促发展,促进主体培育、挖潜力壮队伍,组织参展参会、稳订单拓市场,推动政策落地、提信心强引领等重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商务力量。谢谢!

主持人:谢谢雷仙枣先生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有请记者开始提问。

记者一:营商环境优,经济发展才会好,请问市招商服务中心今年在构筑绿色创新产业生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市招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谢安: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中心立足产业、资源、区位三大优势,以持续创新招商方式、转变招商理念为重要抓手,把绿色创新贯穿“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全环节,推动招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0月,全市亿元以上入库开工项目达58个,总投资150.1亿元,同比增长54.4%,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创新招商方式,筑牢产业根基。一是强化驻点招商,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选派8名优秀骨干驻点,累计走访企业、商协会、科研机构562余次,收集有价值项目信息67条;二是开展基金招商,鼓励国有资本打造招商新引擎,引入桐力光电、他山科技等项目三是做实产业链招商,成立14条产业链专班,累计“走出去”招商活动共157次,收集有价值信息178条。

(二)聚焦重点产业,提高招商质效一是激活传统产业潜力,石油化工板块推动金澳科技转型升级,落地中能高端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盐化工板块深挖资源优势,对接金山化工、中能建等央地企业深化合作;二是壮大新兴产业规模,依托微电子材料产业园集聚龙头企业,引进无锡阿科力、广钢气体等项目,成功跻身武汉都市圈“光芯屏端网”配套示范基地。三是抢占未来产业赛道,瞄准固态电池、人型机器人、氢能源产业,提前布局前沿领域引进太蓝新能源、中广核储能等项目,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三)做好招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完善飞地招商流程,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有效解决乡镇“无地招商”难题,成功落地万博新材料等7个飞地项目。二是夯实招商制度支撑,以科长议事形式召开协调会、研判会,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快重点项目落地进程;三是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政策兑现、审批服务、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明确项目推进节点,以精准服务彰显招商温度与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千亿突破、百强进位”奋斗目标,以“产业链招商提质、精准化对接提效、全周期服务提优”为抓手推动招商工作再升级,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招商力量。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二:潜江市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

金融服务中心主任高晓晨: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金融部门通过政策引领“定向导航”、产品创新“精准滴灌”、生态优化“系统赋能”三大路径协同发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关键田”。潜江市紧扣实体经济关键领域,推动信贷资源向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战略方向倾斜。通过组织银行机构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专项行动,建立“需求清单+对接台账”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聚焦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实施精准信贷投放。截至10月末,工业贷款余额同比增36.84%,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长22.98%,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深化“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2025年金融“早春行”活动现场签约授信超140亿元,全年新增授信同比增幅达32%,形成“活动牵引+日常对接”双轮驱动格局。针对特色产业和小微企业,创新推出小龙虾全产业链信贷产品,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8.78%;通过融资协调机制走访超11万户小微企业,推动授信金额突破141亿元,贷款发放覆盖率显著提升,构建起“产业链金融+普惠金融”双支撑体系。

二、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多元服务“新生态”。潜江市以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为突破口,构建“评价改革+平台赋能+产品创新”三维服务体系。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联合银行机构开发“技术流+人才流+现金流”专属评价体系,截至10月末,累计发放贷款15.10亿元,服务企业373家,破解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推广“潜融通”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对接11家金融机构、上线38个产品,完成融资投放106亿元,实现“数据跑腿”替代“企业跑路”。普惠金融方面,推进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试点,7849家企业入库,发放贷款7.30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1.10亿元,较年初增长24.41%,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4.09个百分点。供应链金融领域,依托省级试点建设小龙虾产业链金融平台,合作机构达9家,上线产品33个,累计为超百家企业提供融资3.35亿元,最长贷款期限延长至5年,形成“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协同发展生态。

三、强化担保支撑,筑牢风险共担“防护网”。潜江市聚焦政府性融资担保主责主业,指导汇桥担保公司构建“支小支农+减费让利+产品创新”服务体系。截至10月末,在保余额同比增长49.98%,支小支农业务占比保持100%,单户500万元以下客户占比95.11%。通过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助企贷”“创业贴息贷”等产品免收担保费,2025年综合费率降至0.2%,累计减免费用496.49万元。创新推出“纺织服装贷”“虾稻产业贷”等特色产品,分别支持5、16家企业获贷3365万元、6248万元,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担保覆盖面,支持21家企业获贷1.3亿元,形成“政策性担保+市场化运作”双轮驱动模式,切实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记者继续提问。

记者三:在构筑绿色创新产业生态工作中,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驱动力。请问潜江市为优化营商环境在科技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实效?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慧: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聚焦支点建设精准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一是聚焦主体培育,夯实创新发展根基。组建专班深入基层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与高企培育指导,已推荐125家企业申报高技术企业,预计2025年高企总数突破260家;2025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70家,同比增长40.39%。新增省级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10家,总量达36家,在直管市位居第一。金澳科技、江汉油田石油工程公司荣获2024年湖北省百强高企,为绿色创新产业培育充足市场主体与资源。

二是做强创新平台,构建开放融通链路。高标准建成潜江科创中心,入驻科技企业、服务机构、科创平台等42个,建成4个产业技术研究院、49个企业研发机构、22个异地研发机构及1个概念验证中心,年内建成潜江(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同步谋划在苏州、深圳等地建立离岸科创中心,加快构建“1+N+M+L”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三是加速成果转化,激发产业生态活力。建立科创要素高效配置体系,1216家企业入驻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潜江专区,成功对接技术需求502项,达成供需精准匹配。促进企校深入合作,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覆盖企业70余家,2025年以来,累计引进、转化高价值科技成果120项,已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52.99亿元。持续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累计为39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5.68亿元,持续激发产业生态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指标,着力构建高水平创新链、高质量产业链、高效率服务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