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持续发力推进东荆河流域水环境整治

自2017年以来,潜江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协同共治,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出发点,减排与增容两线统筹推进”为总体思路,持续发力,深入推进东荆河潜江段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东荆河潜江段水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一、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强化东荆河潜江段全域治理的措施。按照水清、河畅、岸绿的要求,与“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绿满荆楚”工作相结合,高标准编制《东荆河“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并组织评审会审定,报省河长办、省水利厅、省环保厅及东荆河河长办。二是成立东荆河沿线镇村二级河长,下达年度工作计划。三是成立东荆河潜江段水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依照职责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细化各项任务,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二、加强水质监测与沿线环境监管。一是加强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立监测工作机制。从汉江高石碑镇坝前至东荆河新刘家台制定全水系监测方案,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实行定期监测,动态分析掌握水质变化情况,有针对性查找原因。二是在东荆河龙头拐入口处增设1个自动监测站,加强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三是开展汉江高石碑至东荆河龙头拐及东荆河沿线土壤监测,科学分析土壤中化肥、农药含量对水体影响。

三、加强沿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一是严格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关闭禁养区520家畜禽养殖场,非禁养区按“一场一策”实施治理169家。二是制订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规划,积极开展“两减一控”,市农业局加强了指导服务,引导减少农村农药、化肥使用,亩平节约化肥1公斤,节约化肥18吨,2017年水稻减量用药应用面积为3.6万亩,减施化学农药1.8吨。三是推进沿线垃圾治理全覆盖和精准治理。督促沿线各区镇处配备垃圾桶770个,保洁员263名,清理各类垃圾150余吨,及时清理东荆河河道两旁和河面杂物垃圾,实施常态化管控,确保东荆河潜江段坡岸无垃圾、杂物,建立了组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体系。四是加强东荆河两岸人类活动管控。严禁开设餐饮等固定场所,对旅游、烧烤、放牧、垂钓等活动依规限制。

四、完善沿线环保基础设施。一是建成了沿线老新、熊口2座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了南部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和江汉盐化工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二是实施了中沙河生态补水工程,启动建设电排河、中沙河沿线老新镇18个村等村庄污水收集管网和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实施潜江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建设了城南河污水箱涵改造工程、一站式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了南门河1、2、3号湖黑臭水体整治。

五、加强企业环境监管,严格环境准入。一是加强龙头拐上游排污企业的现场监管,确保企业达标排放,督促油田盐化工入汉江排放口实现水量、污染物双减排。督促油田盐化工改造升级,降低吨产品废水排放量,着力实施废水排放提标行动,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实现入江污染物减排。二是做好企业现场监管,东荆河两岸不得存在工业固废堆放现象,对固废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从严从重打击。三是加强汉江、东荆河潜江段沿线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严格执行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湖北长江经济带沿江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专项集中整治后续有关工作的通知》,不违规新批重化工和重污染项目环评手续。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问责,持续推进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东荆河潜江段水质目标稳定在Ⅱ类。

(一)继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推进汉江、东荆河沿线高石碑、王场、周矶办事处、周矶管理区等地堤内居民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沿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保障达标排放。

(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与水资源协调调度。一是汉江高石碑至东荆河龙头拐、东荆河潜江段全线堤内禁止畜禽散养,清理沿线堤内现有畜禽粪便,外运处理。开展工程治理,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二是编制工程治理方案,落实资金,开展有针对性治理,对龙头拐河道实施疏挖,增大枯水期东荆河流量。

(三)强化沿线码头污水排放监管。一是全面清理沿线码头建设项目,涉生产废水排放项目一律关闭或转移,不得存在有生产废水排放项目。二是督促沿线码头按照相关标准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