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底,潜江市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收官。2020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327天、优良率89.3%,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2.5达到40微克/立方米的考核目标,“潜江蓝”成为常态;东荆河潜江大桥、东荆河新刘家台、四湖总干渠新河村等3个国考断面考核达标率100%;四湖总干渠新河村、东荆河新刘家台、通顺河郑场游潭村及姚嘴王岭村等4个跨界考核断面综合达标率97.9%;泽口、红旗码头2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
全力以赴,改善环境空气质量。2018年以来,潜江市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聚焦大力污染治理,狠抓措施落实,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实施工业污染源整治。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实施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工业炉窑专项治理,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启动了潜江经济开发区挥发性有机物自动在线监测点建设;二是实施运输结构调整。全市共购置294台新能源交通车,实现公交车辆清洁能源全覆盖;加快老旧车辆淘汰,2018年以来共计淘汰老旧车辆1412辆;加强移动源排放监管能力建设,我市完成了4套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的建设,配置一台移动式遥感监测车,2020年累计检测车辆190万余辆。三是强化面源污染协同管控。加强扬尘综合管控,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达标率100%;开展秸秆禁烧并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实施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完成545家餐饮油烟治理,其中公共机构食堂、3个灶头以上的饮食服务经营场所有128家。四是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潜江市编制修订了《潜江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成立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2018年以来,我市4次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响应,通过实施工业企业减排、建筑工地和混凝土搅拌站停工、渣土停止运输、道路加频洒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有效缓解了重污染天气的影响。
奋力攻坚,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一是强化工业污染源监管。我市潜江经济开发区、张金工业园、南部园区及江汉盐化工业园均建有污水处理厂,且安装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已与省、市在线监控平台联网。截止2020年底,我市已实现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建立完善了“一园一档”。二是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源治理。2018年以来,我市完成了40余条主次干道共281公里下水管网的清疏工作,完成了潜江市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及广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实现了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完成了南门河1、2、3号湖、一支渠、二支渠、五支渠、县河、莫解渠等水体整治项目。三是强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投资200万元建成了汉江泽口码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投资100万元对汉江红旗码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工程,实时掌握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推进美丽潜江建设的关键一年。潜江市将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的格局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重点抓好臭氧和细颗粒物的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协同减排,统筹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奋力打造“生态绿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