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丨一起来看后湖劳模们的故事(三)

发布日期:2023-05-09 09:10 来源:后湖管理区


致敬劳模

一个岗位,一面旗帜;

一份坚守,一份力量;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勇于开拓

不怕困难、埋头苦干、服务人民的

劳模工匠精神

让我们一睹他们的工匠风采





05

肖诗兵






肖诗兵,男,1966年出生,初中文化,后湖农场关庙分场新河队职工,“潜江市谷里花韵家庭农场”农场主。多次参加潜江市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获得了“新型农民资格证书”,在农业种植方面有较好的技术水平,被当地职工称为“土专家”。

十年前,肖诗兵常规种植一季麦子、一季水稻,收支相抵,所剩无几。后来尝试养殖红虫,既污染环境,还亏损10余万元。但肖诗兵知难而进,敢闯敢干,2017年他家中安装远程教育网络,坚持每天晚上在线学习农业技术和知识,购置了农机设备大型联合收害机一台、大型旋耕机二台、小四轮拖拉机一台。他积极申报并在农场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家庭农场,流转土地254亩,其中虾稻连作200亩,年纯收入28.2万元,拥有大型旋耕机2台、收割机 1台,可创收年纯收入10万元,全年合计纯收入38.2万元。

面对乡亲们种植收成低,水稻种植品种混杂、经营管理粗放、劳动力投入大、水稻加工销售难等诸多问题,他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意识到必须实行集中种植,形成规模才能节约成本。他充分发挥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带动周边750户农工、两家贫困扶贫户走科学种植养殖之路。他自己家的稻谷还没有收割,先免费为队里两户困难户收割不收任何费用;帮助乡亲们解决小龙虾在养殖全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无偿分享自己新掌握的农业技术知识,带动周边农工共同致富,让更多的乡亲荷包鼓起来、收获的笑容露出来。



06

张友平





张友平,前湖分场魏沟队职工。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凭借勤劳的双手,在创业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勤劳磨砺“吃苦”本色。张友平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在地里劳作,干农活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农民的艰辛和无助,在摸爬滚打中无形中磨砺了他坚毅的性格。他很小就外出务工,做过服务员、销售员,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2016年他回到阔别了许久的家乡回乡创业,养殖小龙虾。自打承包虾塘以来,张友平就没睡过一个懒觉,始终勤勤恳恳地在塘边劳作。

勤劳锻造“钢铁”意志。刚开始养殖虾龙虾时,张友平满怀激情地怀揣着信心和梦想,拿出自己的积蓄全身心地投入生产。由于经验和技术不足,几年下来没赚到钱。多次的失败的养殖经历并没有击垮张友平,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他鼓起勇气从头再来,认真学习养殖技术和防疫治病知识,更深层次地了解小龙虾在稻田里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逐步摸索防疫措施喂养和管理。经历种种困难后,他的养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虾稻养殖慢慢步入正轨。

勤劳造就“奉献”精神。一人富不算富,共同富才是富。张友平与队里两位农工联合成立了潜江市魏丰水产养殖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魏沟队职工群众致富。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张友平在前湖魏沟队小有名气,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取经”,他不仅免费教村民如何进行小龙虾繁殖、科学喂养技术,耐心地讲授小龙虾疾病预防与治疗,还免费发放小龙虾养殖技术资料给乡亲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50余户增收致富,销售收入达600余万元,每户每年平均能增收约2万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