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活动试点扩面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下简称共同缔造活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现代化,全面激活、增强后湖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根据省实践活动工作专班《深化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手册》及市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共同缔造试点扩面统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后湖实际,现就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试点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以农业办事处生产队、镇区社区居民小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健全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共同缔造美好幸福新后湖,汇聚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先行区的磅礴力量。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织密建强党引领下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群团组织、经济社会服务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凝聚最大力量,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共同缔造优势和治理效能。二是坚持群众主体。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汲取智慧,让群众成为共同缔造的主力军、推动者、受益者,形成人人以热爱家乡为傲、以建设家园为责的宝贵精神财富。三是坚持分类施策。以农业办事处生产队、镇区社区居民小区为基本单元,开展全景区化示范队、乡贤志愿者、特色产业队等启动村共同缔造活动,广泛获取经验,快速取得成效。四是坚持统筹推进。整合资源,凝聚力量,通过五共活动,形成各类主体合作、各种力量统筹、各方资源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活动任务。以“八有三和谐一落脚点”为指针,突出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农场改革等重点领域,以群众自主选择的乡村规划、庭院建设、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等微项目和文体娱乐、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小活动为载体,做好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在全区确定8个农业办事处生产队、镇区社区居民小区作为共同缔造试点单位,动员和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结合农场企业化改革发展壮大国有队用共同缔造基金,开创“一区两翼六后湖”建设新局面,建设和美社区、富美乡村。
二、试点合格标准
(四)村民小组(生产队)试点的合格标准。是“五有三无”,既有党建引领、有村民理事会、有协商议事、有村规民约、有邻里互助。无环境脏乱差、非访、“黄赌毒”等问题。
(五)居民小区试点的合格标准。是“六有三无”,既有党建引领、有业委会(自管委)、有协商议事、有物业管理、有小区公约、有群众性组织。无环境脏乱差、非访、“黄赌毒”等问题。
(六)试点扩面要求。要“力争到2024年底,本辖区内共同缔造试点覆盖到30%的办事处、50%的社区;到2025年底,实现本辖区内办事处(社区)试点全覆盖”的总体要求。
三、试点活动方法
(七)决策共谋。充分发挥试点队(社区)党组织作用,遵循五共理念,搭建收集民意平台,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形成未来发展共同意愿。温柔敦厚收集民意,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集体座谈问答、微信群交流互通等方式,充分了解群众意见诉求,征求规划编制意见,形成问题清单。心有阳光聚合民意,组建以“五老”、能人、“两代表一委员”等为重点的乡贤智囊团,对问题清单进行建言献策。民主决策顺和民意,选出德高望重、有正义感、有担当的决策委员会,对问题清单进行民主决策,形成共同缔造的任务清单。
(八)发展共建。充分发动群众通过出资、出力、出点子、参与活动等方式,深度参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合力。共建产业发展,推广紧密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支持成立民宿协会、劳务合作社,鼓励群众以劳力、资本等方式入股,规范产业发展,深度参与民宿、潜江龙虾、潜江虾稻等特色产业链价值链。共建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抓好流域综合治理,重点以居民房前屋后微空间改造为切入点,发动群众开展清垃圾、清违建、清堆物、清杂草、清污染“五清”行动,实现美庭院、美小巷、美菜园、美路网、美河渠“五美”目标。共建基础设施,针对急需实施的道路、排水、广场等基础设施,强化政府投资项目“以奖代补”,广泛发动群众出资出劳、主动配合并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共建公共服务,鼓励建设爱心驿站、农家书屋、老年人自助食堂、便民服务站、村镇寄递物流站点等服务场所,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行“群众点单、干部代办、数据跑腿”服务机制,发动群众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实现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促进乡风文明。共建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一村一辅”“一居一警”作用,建立以“四长九员”、治安中心户为重点的群众自治体系,发动群众开展治安巡逻、人民调解、情报信息等工作,推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建设平安乡村、平安小区。
(九)建设共管。全面推行民主监督,充分发动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共建成果的维护管理,积极推动建立内部竞争良性机制,促进长效管理。成立共管组织,突出实效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道德评议会、卫生健康服务理事会等共管组织,鼓励群众居民积极参与共管组织,创新开展公益创投活动,认领共管区域和事项,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试点队(社区)事务监督管理。议定共管制度,组织群众共同商议制定民主议事规则、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监督执行、管理约束,实现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推行共管激励,建立多劳多得的奖励机制,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鼓励建设积分兑换超市,将群众参与的义务劳动、集体活动、环境卫生、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活动折算为积分,实行积分兑换实物,激励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维护环境。
(十)效果共评。按照“服务谁、谁评价”的原则,发动群众建立全过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共同缔造活动实效进行评价和反馈,使试点工作始终在群众监督评价下开展,持续促进工作提升,让群众满意。组织群众自评,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评议评比,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农村好青年、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在一定范围公开评议结果,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实施督导测评,对共同缔造试点队(小区)开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共同缔造活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导测评。开展目标考评,将共同缔造活动推进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把基础工作落实、政府测评结果、群众参与度调查、典型经验推广等作为评先表优重要依据,推动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
(十一)成果共享。通过共同缔造活动,引导群众建立和完善成果共享规则,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增强队(居)民对队(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四、试点工作保障
(十二)强化组织领导,压实责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在区主题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实施,负责共同缔造活动试点的协调、指导、组织、督办等工作。各办事处(社区)、包保部门、试点队(社区)党组织是责任主体,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集中力量、资源、人员投入试点工作。党组织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推进到位、落实到位。组织、宣传要出台配套政策和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
(十三)强化改革创新,精准发力。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除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推进中的政策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重点围绕基层扩权赋能、理顺权责关系等方面,探索建立一批适应新实践要求的长效机制。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办事处(社区)等基层单位延伸,按照“能下尽下,应下尽下”原则,促进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实现办事处(社区)政务服务事项便民服务场所“应进必进”。
(十四)强化宣传引导,增强活力。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及时发现、总结和推介涌现出的鲜活经验以及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事迹,以群众视角和语言,接地气的展现形式,讲好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生动故事,形成全民关心、参与、支持共同缔造活动的浓厚氛围。
后湖管理区
2024年3月1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