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口镇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8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抢抓市委三大决策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探索浩口高质量振兴道路,浩口镇委、镇政府带领和团结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着眼于2017年整体发展情况,在充分调研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强化责任,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全镇各项工作取得有效进展。
今年上半年预计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同比增长232.1%,占年度计划50.2%;预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4亿元,同比增长29.83%,占年度计划的54.87%;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82亿元,同比增长8.31%,占年度计划的5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36亿元,同比增长7.97%;预计完成限额以上商贸销售额和零售额分别为1423万元和1288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49%和26.65%,分别占年度计划的52.24%和53.58%;预计完成国地两税收入1080万元,同比增长26.5%,占年度计划的55.4%。所有计划指标均可以实现“双过半”。
一、2018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2018年以来,我们坚持按照“三看三比”的要求,对标一流,主动谋经济发展之要,定高质振兴之向,克服“自我满足、自我封闭、自我放松、自我糊弄”的倾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到雷厉风行、高效落实。
(一) 力抓平台建设和招商引资,促工业复兴
一是在“高质平台”上下苦功。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但建设必须有我”的精神和情怀,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按照“一园两区”的发展框架,规划建设浩口服装产业园,充分激活浩口传统的服装产业优势,形成休闲服装、羽绒服装生产集群,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平台。目前我们已邀请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占地1平方公里的园区总体规划。争取市高新投投资2500万元进行园区主干道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征地、民调工作,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东颢公司与以纯集团合作打造的“总部+卫星工厂”项目“总部”已在园区开工建设,年内计划建设3家卫星工厂,其中狮子桥村卫星工厂已建成投产,陈垸村、雷场村2家卫星工厂已完成厂房建设。
二是在“招商引资”上下真功。改变过去“广撒网但未必能多捞鱼”的招商方式,突出“靶向招商”。抓住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招商。目前我们制订了服装产业专项招商规划,盯住北京大兴、广东虎门、浙江萧山三个区域实施定向招商,已与6家企业进行了接触和洽谈。突出“专班招商”。组建了四个招商专班,广泛开展信息摸排、走访联系等活动,一周一督办、一月一结账,目前我们已“走出去”招商12次,“请进来”21次。突出“活动招商”。利用传统节日和全市大型活动进行招商。返湾湖湿地国际马拉松期间,我们组成了“企业家啦啦队”,邀请客商来潜观赛。利用“一会一节”,邀请客商9名(其中重要客商2名),签订招商引资合同1个,投资协议2个。端午期间,召开了返乡企业家座谈会,邀请他们回乡投资兴业。突出“乡情招商”。对全镇在外的成功人士进行了摸底登记,建立了浩口在外成功人士信息库,通过在外能人进行招商。目前已对3个区域实施了浩口老乡委托招商,广州聘请了“归航”广告公司余仁贵先生,厦门聘请了“百思得”铝制品公司董事长李新富先生,浙江台州聘请了台州湖北商会副秘书长陈新国先生,为我们掌握信息,对接产业转移打下基础。
(二)力推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促农业复强
一是在“虾稻基地”建设上奋力作为。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决战虾—稻产业800亿行动决策部署,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要求,着重从稳增长、保安全、提质量、创特色这四个方面着手,打好“虾稻”牌。目前全镇已建成318国道沿线、汪湖村、田湖大垸3个集中连片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和15个两千亩虾稻共作基地,使虾稻产业不断向形态更新、标准更高、结构更优阶段演化。目前全镇虾稻共作面积已超过7万亩。
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奋力作为。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资,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和风险能力。镇里出资完成了永同河、东西一渠、胜利河、观音片二支渠、蔡沟河等疏挖工程,完成土方14.9万方;指导各村利用以资代劳、一事一议等方式对部分村级主要灌排渠道进行了疏挖和清障除杂;督促各村自筹资金40多万元,维修了村级泵站36座,村级主要外围涵闸33处;各村自行疏挖沟渠15条,总长度24805米,完成土方8.6万方。
三是在“传承出新”发展上奋力作为。采取招商引资、能人带动等方式,着眼新型农民组织体系构建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经营。今年,我们重点支持甜香密果蔬种植农业合作社、一只番生态庄园、晨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荣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荆楚水产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扩规上档,积极推广“七里甜瓜”等名优产品为带动的瓜瓜菜高效种植模式,深挖“小二黑”双季西瓜、“浩瀚”牌鸭系列、“碧海丹”蛋制品等传统优势品牌潜力,推陈出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力攻功能完善和提档升级,促城镇复荣
一是在“老区改造”方面有新突破。对标看齐,抓住我市被评为全国“城市双修”示范点的机遇,以“微改造、大提升”为主流方式,通过“整形”提升完善现有集镇功能。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兴隆路的绿植升级工程,完成了集镇街道立面改造的设计方案。改革了原有的镇规建管所统管规划、城管、环卫的“大包大揽”体制,将城管、环卫分设,将集镇、农村环卫整体打包外包。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网埋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年底可全面完工。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华润燃气公司进行对接,争取将天然气引进浩口集镇,目前华润燃气已经结合集镇污水管网埋设进行了实地勘测,正在拿设计方案。
二是在“新区建设”方面有新突破。以“产业向规划区集中,新区向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靠拢”为目标,以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5A级风景区建设为契机,与湖北建国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对接,以许桥村为中心,打造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同时,结合镇东服装产业园建设,打造“服装特色小镇”,建设一个集旅游、休闲、商贸于一体的镇东新区,最大程度享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对浩口的辐射带动“红利”。推动城镇品质提升、环境提升、形象提升、人气提升、经济提升、活力提升。
(四)力解民生民本和社会治理,促同心发展
一是加大精准脱贫力度。结合“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开展了“三查”活动,为每个村列出了精准扶贫问题清单,下达了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增强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在陈垸和雷场2个贫困村建设了以纯公司服装卫星工厂,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靠劳动脱贫。目前全镇共有贫困人口3858人,已脱贫1560人;有贫困村2个,其中雷场村已于2016年成功出列,陈垸村计划于今年出列。
二是推动重大风险化解。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联动中心,实现了禁毒办、网格办、综治办、信访办联合办公。聘请了专业律师6名,分片包保全镇所有村(居),参与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今年截至目前已提供法律咨询100余次,提供法律援助8次。推进“党建+信访维稳”工作,组织解聘民警、民师、“两参”人员、转业志愿兵中的党员按要求参加所在党支部各项活动。目前已为3名重点转业志愿兵找到了组织,将他们纳入社区党支部进行管理,确保了稳控。化解了原鸭业社信访积案,35户股民全部签订了息访罢诉协议书。镇级信访案件21件已全部办结,市转交信访案件10件,已按期办结7件。
三是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精心谋划、统筹调度、较好的完成了夏季秸秆禁烧工作。投入资金70余万元、出动劳力600余人、投入大型挖机5台、各类小型机械50余台,对总干渠、西荆河、318国道两侧沟渠、柏枝河、东风河等河段进行了整治,清理各类垃圾沉积点30余处、砍伐各类小型树木5000余棵。督促南湾猪场控制生猪存栏数量,对周边已污染的河流、沟渠水体进行整治,修建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缓解该场与周边农户的紧张关系。建立了229人的村级保洁员队伍,向农户发放垃圾桶9569个,配备转运车112台,修建转运平台60个,拆除垃圾池1915个,清除各类陈积垃圾1000余方,目前2个垃圾压缩站正在加紧建设。畜禽养殖禁养区内7家养殖场已全部关停,限养区内74家规模或散养户已全部建设了相应的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
四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各项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培养群众的运动情趣。加强了对“高台舞狮”、“浩口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承。深入开展“三风”系列建设活动,举办了“乡村春晚”、“民歌浩口”、“万人健身活动广场特色项目展示大赛”、“太极拳展演与培训”等活动,承办了“返湾湖国际湿地马拉松文艺展演”、“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 潜江民歌传承保护成果展示”等市级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浩口镇被全国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先进示范点”荣誉称号,被省文化厅评选为“2018—2020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浩口文化站2016年被中宣部、国家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在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0强排名中位列第2名。
(五)力抓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促高效廉洁
一是立足于提升综合素质,突出“机关效能”建设。在镇机关实施“日记、周评、月结”和“每周早提醒”工作制度,进一步推动工作务实落实作风的形成。以“五解、六促进”为主题(“五解”:解群众生活难题、解生产经营难题、解维护稳定难题、解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壮大难题、解基层组织夯实难题。“六促进”:促进社会平安和谐、促进基层基础夯实、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促进重点工作推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要求镇直部门每月填报驻村工作汇总表,强化对镇直部门服务村(居)的实绩管理。集中机关18名35岁以下年轻同志开展青年干部读书班活动,促进青年干部学习知识、交流体会、研讨问题、提升综合素质。
二是立足于提升支部工作水平,突出“基层堡垒”建设。进一步推行“党员责任区+”的工作机制,引导农村无职党员参加农村网格化管理、村级事务管理、志愿者服务、邻里纠纷调解和群众诉求的办理等工作,转变村支“两委”干部忙不过来,无职党员无事可做的现象,去年我们完成了3个村的试点,今年准备全镇铺开。建立了中心工作定时通报机制,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及时实名通报,并与年终考核、工资挂钩,今年截至目前已发通报5期,对7个落实不快、落实不力的党支部进行了点名通报。对工作不力或不能胜任工作的干部坚决予以撤换,撤换了2名村支部书记,调整了2名镇直单位负责人职务。
三是立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突出“作风纪律”建设。按照“村村设廉政哨所、组组设廉政哨兵、环环设廉政哨卡”的思路,筛选了304名廉政哨兵挂牌上岗,做好作风建设和廉政预警工作。今年截至目前,镇纪委共调查处理线索12起,批评教育1人,延长入党预备考察期1人;立案8起,处分7人,其中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立案3起,党内警告处分3人。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深挖工业潜力,推动招商引资
继续发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和“挑战不可能”的勇气,只要发现一丝商机,绝不轻易错过;但有一线希望,绝不轻谈失败;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易放弃。促进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促进签约项目履约落地。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整体功能,切实增强园区产业集聚能力。
(二)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
贯彻落实市委“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打造“精品、生态、休闲、高效”现代农业。进一步推广“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农户”的农业产业链体系和运行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效率。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模式,扭转村村都有投入,村村不见成效的做法,整合各级政策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每年重点打造3至5个村,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
(三)统筹村镇发展,推进城镇建设
在西荆河上新建一座公路桥,拉通集镇“南外环”,对往张金方向进出集镇的车辆进行分流,解决西荆河浩口桥头的拥堵问题。启动仙桥路的升级改造工作。发挥现有商贸优势,充分吸引社会资金、捆绑项目资金投入,建设一个集旅游、休闲、商贸于一体的镇东新区。提升完善集镇功能,构筑居民素质高、镇域环境美的生态文明城镇。
(四)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
把精准要求贯彻到脱贫攻坚的各领域、全过程,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整合项目,加快实施通村通组公路升级改造,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大对涉毒、盗窃等案件打击力度,切实加强对小作坊、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校园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一方平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