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政发〔2018〕 号
浩口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浩口镇2018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社区)、镇直有关单位:
《浩口镇2018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实施方案》已经镇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3月20日
浩口镇2018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实施方案
根据《湖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2014-2018年)》总体部署、《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湖北血防工作确保2018年实现“十年送瘟神”奋斗目标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7]12号)和《潜江市2018年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实施方案》精神,为确保我镇2018年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基本消除血吸虫病危害,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源头防治、精准防治;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坚持防治结合、关口前移、问题导向、分类指导;以省部联动和血防综合治理项目为支撑,坚持重点突破;以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村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防治措施,切实减轻血吸虫病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按照省委省政府“血防三步走,十年送瘟神”的战略部署。2018年要实现疫情传播阻断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今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
(一)全镇连续5年以上查不到感染性钉螺。
(二)全镇连续5年以上无当地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
(三)建立能反应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库。
(四)加强我镇疫情监测。加大查灭螺、查治病工作力度,落实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疫情监测措施。推进毗邻区域联防联控,控制急感发生,杜绝突发疫情。
(五)2018年9至11月,接受省市级达标考核验收,确保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传染源控制关键措施,降低传播风险。着力解决耕牛复养、肉牛(羊)散养问题,加强有螺环境禁牧、家畜查治病等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完善长效机制。
1.加强耕牛淘汰和肉牛(羊)管控。大力推进“耕牛淘汰、以机代牛”工作,确保耕牛淘汰和以机代牛成果的巩固;落实防止耕牛复养反弹的工作责任制,对因工作不力导致耕牛复养反弹的,实行责任追究;对我镇现有的81头肉牛、824只羊,必须登记造册、跟踪管理,禁止到有螺环境放养,并采取圈养舍饲、建安全区、巡查看管、定期查治、适时淘汰等措施,确保耕牛淘汰和肉牛(羊)管控不留空白和盲区。
2.坚决落实有螺环境禁牧制度。严格执行《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有螺地带放牧的通告》(鄂政发[2007]37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潜江市淘汰耕牛和有螺地带禁牧暂行办法的通知》(潜政办发[2017]18号)要求,进一步完善有螺地带禁牧管理的具体办法,明确职责,严肃工作纪律,强化责任落实。合理规划家畜养殖区域,在有螺区域采取限制性措施,如围栏隔离、专人监督、洲滩开发利用、以禽代畜等办法,杜绝到有螺地带放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疫区群众切实履行法定义务,逐步改变传统的家畜散放习惯,切实管好家畜传染源。
3.切实做好家畜查治病工作。农业部门要遵循家畜查治病工作规范,完成牛、羊查病的目标任务数和扩大化疗工作,对发现的病畜及时宰杀。
(二)落实血防工程治理阻断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根据《湖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2014-2018年)》要求,落实省部联动防治协议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推进毗邻区域联防联控,加大有螺环境改造力度。
1.开展水利血防工程建设。结合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和大型灌区续建改进,落实西荆河硬化护坡、修建沉螺池等治理工程,改变钉螺孳生环境,起到阻螺、灭螺、防螺的作用。
2.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血防工程。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推广旱作栽培技术,发展替代养殖。继续在血吸虫病重疫区因地制宜种植玉米、棉花等旱地或经济作物,改变钉螺孳生环境;调整畜牧业养殖结构,结合畜牧生产和农业血防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水禽类非易感动物养殖;进一步加大重疫区精养鱼池的改造力度,发展规模水产养殖、虾稻共作。在全镇疫区计划改造老旧、易感鱼池500亩。
3.开展兴林抑螺血防工程。按照相对集中、连片治理要求,大力推行“林水结合”模式,开展造林为主的林业生态化工程建设。结合翻耕套种农作物,建立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健全林业隔离防护网,减少钉螺孳生及人畜粪便的污染。
4.开展交通血防工程。完成疫区陈垸村通村公路2.5公里建设项目。
5.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促进扶贫开发与血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对陈垸村参照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整村推进工作。
(三)落实血防基础措施,提升防治质量。抓好查治灭管防等基础工作,持续开展疫情监测,落实急感防控和晚血病人救治措施,不断提升防治工作质量。
1.加大查灭螺工作力度。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抓好春秋两季查灭螺工作,全面推进钉螺分布环境数字化工作,精确掌握疫区钉螺实时分布和动态变化。加强查灭螺共作,疫区普遍开展两次灭螺,重点地区实行反复灭螺,全镇查螺500万平方米,药物灭螺250万平方米,切实降低钉螺密度,压缩钉螺面积10万平方米,确保查不到感染性钉螺。
2.加强人畜同步查治病。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抓好人群查治病工作,对查出的病人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跟踪治疗、跟踪观察、跟踪疗效考核,所有确诊病人得到有效规范治疗。全镇完成查病17000人次,治疗及扩大化疗4000人次,对历史遗留病人进行两次规范化治疗,有效控制传染源,确保不发生新感染病人。掌握易感家畜分布状态,落实家畜查病、化疗任务,积极开展人畜同步化疗,并逐一建档建卡,健全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全镇完成肉牛查病81头,羊查病824只,对所有的牛、羊全部进行化疗;对查出的阳性家畜及时进行淘汰。
3、加强晚血病人救治。对晚血病人实行100%的住院免费治疗,加强治疗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和服务,不断改善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民政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晚血病人纳入救助范围,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
4、强化疫情监测。一是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和联防联控,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渔船民和来往疫区人员的监测,防止输入性病例特别是输入性急感病例的发生;二是加强家畜传染源的监测。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羊、牛等易感家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的监测,防止疫情反弹;三是加强传播风险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时处置,确保疫情巩固;四是加强潜在流行区监测,防止螺情、疫情扩散。
5.强化血防健康教育。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血吸虫病防病宣传,强化中小学校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教育,提升疫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6.加强急性血吸虫病感染防控。进一步完善预案,严格执行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落实重点人群管理、易感环境灭螺灭蚴、重点地段设卡巡查、接触疫水人群排查、村卫生室发热病人首诊负责制、早期预防性服药等工作措施,严防“急感”病例发生,确保不发生本镇感染的“急感”病例。
7.健全血防监测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在防治工作中的运用,建设血防信息平台。健全以乡镇为单位敏感、有效的“四个一”监测体系,即:一个专业的防治机构、一支精干的防治队伍、一套完整的防治资料、一个有效的监测方案。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血防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进一步抓紧抓好,将确保2018年底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层层签订血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夯实责任,要把疫区按期达标、解决“耕牛复养、肉牛散养和有螺地带放牧”问题、巩固达标防治成果及疫情监测、完成综合治理任务、落实工作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等,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落实检查督办、信息反馈和情况通报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完善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作用,农业、水利、国土、林业、交通、卫生等部门要加大力度,按照实现“十年送瘟神”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保我镇在巩固防治成果的基础上向传播阻断目标迈进。
(三)加大投入力度,落实防治保障。按照省、市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血防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力度,建立稳定的血防投入机制,要根据血防工作需要,组织动员农民投工投劳,在其生产、生活区域开展血防灭螺工作。
(四)加强督导检查,严格考核验收。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认真履职尽责,落实工作措施,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并将工作落实和进度情况及时报告镇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未能按期达标、成果巩固不力造成疫情反弹回升的地方,严格按照目标责任要求追究责任。
附件1:2017年浩口镇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2:2017年浩口镇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技术小组名单
附件3:2017年浩口镇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计划任务表
附件1
2018年浩口镇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杨 辉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 蔡同兴 镇委副书记
王俊峰 镇委委员
成 员: 李德文 镇经济发展办主任
余 杰 镇经济发展办副主任
冯晓宏 浩口财管所所长
李 峰 浩口卫生院院长
秦海棠 浩口教育学区主任
许 昌 镇水利站站长
邵 华 国土浩口所所长
李昌斌 交通浩口分局局长
付明权 镇林管站站长
董政波 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
张礼荣 浩口卫生院工会主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张礼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2018年浩口镇血控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技术小组名单
组 长:李 峰
副组长:张礼荣
成 员:李远华
康永波
张 明
羊智慧
浩口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3月20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