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遗址·章华台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龙湾遗址·章华台地处潜江市西南,位于龙湾镇境内,是春秋晚期的一座规模巨大的楚宫殿遗址群,被誉为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该遗址被发现后,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被称为我国考古史上空前重大发现。2000年,该遗址被确定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又被确定为全国大遗址保护试点单位,2006年进入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项目,2007年开始实施遗址本体保护。随着遗址保护启动和推进,其文化旅游开发价值得以充分显现,章华台作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东周楚文化遗址群,成为潜江乃至江汉平原地区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其璀璨的光芒耀古烁今。
一、章华台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文物品牌优势。龙湾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以章华台文化构架为代表,融建筑、装饰、歌舞、音乐、饮食、娱乐等诸文化于一体,承传了区域特色极其鲜明的荆楚文化。“细腰宫”作为章华台的文化符号,闻名遐迩。龙湾汉剧、民歌、小调源于楚辞楚音(巫歌巫舞),龙湾草把龙灯、老鸦啄蚌壳、黑驴子灯等文化被列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潜江把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放在龙湾。借助上述特点,依托古楚文化,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等,打造实景文化主题乐园。
(二)自然生态优势。一是秀美的田园风光。龙湾生态农业发达,田园风光怡人。“龙湾遗址”核心区3万亩高产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形成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与历史文化互为补充、相互辉映的美丽景观。二是贯通的水网湖泊。核心区内河湖众多,在“水”字文章上极具优势。特别是楚湖内荷叶亭亭,荷花点点,蒌蒿青青,水鸟依依,形成美丽的湖光水色。三是美丽的园林绿化。楚湖内古湖台群落每台一景,桂花、玉兰与栀子、金盏菊、金鸡菊、波斯菊、红衣甜菜、羽衣甘蓝、百日草、千日红、石竹等四时不同花草搭配,以回廊小径形式构景,形成层次分明、高低协调、四季花香的湖台园林,游人漫步其中,曲径通幽,美不胜收。
(三)地理交通优势。章华台地处“鄂西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交汇处,距武汉150公里、宜昌170公里,位于武汉前往荆州、宜昌等鄂西主导旅游景区的必经之路。从市域内襄岳线旅游带建设项目看,章华台与城区内曹禺公园相距38公里,距兴隆水利枢纽40公里,距返湾湖8公里。襄岳线贯通龙湾全境。“宜黄高速”、汉宜铁路、即将修筑的“潜石高速”等交通干线将景点与岳阳、荆州、江陵、石首、宜昌、荆门、襄樊、武汉等周边城市连接起来。便利的交通,增强了章华台旅游开发的地缘优势,拓宽了旅游市场。
二、章华台旅游开发现状
近年,“龙湾遗址·章华台”旅游开发已完成部分基础性工程,主要完成了“十个一”:
“一处馆”。完成章华台Ⅰ号基址展示馆建设。该馆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主体工程已竣工,外部环境整治铺设及着色、灯光安装调试等细化工作正在实施之中。
“一个馆”。近期,还将启动龙湾遗址博物馆建设,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选址和征地。
“一个湖”。截至目前,核心保护区已退池还湖1平方公里。
“一座桥”。修建长秋桥,连通河堤绿化景观,形成绕堤观景平台。
“一群台”。筑土复原湖内打鼓台、徐公台、荷花台、无名台、古湖台等5个台,面积184亩,栽植乔灌类植物8000多株,色块3000平方米,主要栽种的树种有桂花、红叶李、女贞、垂柳、玉兰、枇杷、红叶石楠、紫薇、栀子等28种。
“一条路”。修建章华台旅游专用通道,长2.6公里,宽22米,其中刷黑路面宽9米,两边预留花带各宽6.5米。
“一道外环”。完成2.6公里南外环道路硬化和正在实施1公里北外环硬化工程建设。
“一个酒店”。完成楚凤宫酒店基础建设。
“一片土地整理”。实施沱口片三万亩高产农田整理项目,特别是向阳渠、幸福渠一号渠完成护坡,形成“工”字形走廊,与遗址配套,形成生态文化景观。
“一带新农村建设”。推动景区周边新农村建设,以章华台沿线的郑家湖村和瞄新村为重点,完成郑家湖4组、5组门前绿化、晒台建设、河渠护坡、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垃圾池修建等工程。
前期工作奠定了章华台旅游开发的坚实基础,发展框架已现雏形。
三、章华台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从休闲旅游角度看
1.景区框架尚未形成。景区内虽已有古河道、楚湖、古湖台群及章华台Ⅰ号基址展示馆等景点,但由于幸福渠公路贯通景区,景区呈开放状态。要形成景区框架,需截断幸福渠公路,修建景观桥,合并南北湖,连通楚湖与古河道。
2.景区风光尚显单一。古湖台等5个台内有绿化、无美化,台与台之间应以栈道连接,并完善亭台楼榭等基础设施,形成园林艺术。
3.基础设施尚未配套完全。景区道路建设、停车场建设、生活设施等急需配套。
4.游客集散中心尚未设定。按照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考量,景点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缺少吃、住、娱等基本生活设施。
5.运行体制尚需进一步明确。明确市文化旅游局、地方和旅游开发公司各自的职责,确定景区开发主体。
(二)从文化旅游角度看
1.品牌的问题。景区缺乏以章华台文物品牌为代表的文化符号,包括古民居客栈、休闲茶楼、民俗歌舞等民俗文化符号和宫殿楼台等历史文化符号,需解决从章华台文物品牌向文化品牌的转化。
2.古建复建的问题。景区缺少能带给游客视觉冲击力的古建文物,可复原章华台,修建灵王庙,为游客提供深度的文化体验。
3.招商的问题。景区欠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需招引商家投资,解决吃住游购娱等问题。
四、章华台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章华台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要打造好章华台旅游产业,必须要以全局的观念、开放的视野、战略的眼光来审视和谋划旅游产业发展,用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量、更好的举措来打造和开发旅游产业,锁定建设生态旅游强市目标,坚持将旅游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富民产业予以培植,作为“一号工程”予以实施,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拉动力强、贡献大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加大投入”的方针,坚持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清新之地、渔鼓之乡、文化之域、逍遥之境、诗画小苑、梦幻田园”为创意基调,通过整体规划、综合开发、分步实施,逐步把章华台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二)确立章华台旅游品牌定位
鉴于章华台旅游开发的资源现状和项目现状,现阶段章华台旅游开发的核心可定位为“三朵金花”:
1.休闲度假胜地。借助“潜石高速”修筑的契机,与省交投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引入绿化景观、度假酒店、民俗民风等休闲娱乐项目。同时,对沿线村庄开展整治,修建相关配套设施。
2.观光农业基地。以系列农牧水产为载体,在遗址周边打造原生态旅游区、开发原生态村落、果园、花园、森林,开辟生态农业大观园、现代农业示范园、花卉苗木景观园、水产湖泊垂钓园,满足游客农业观光和农事体验,让游客如入世外桃源,陶醉于自然之中。
3.文化考古公园。有人说:“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依托遗址,利用电影拍摄的“布景式”方式,复原古章华台、浓缩细腰宫等宫殿楼台,游客进入公园,既可领略楚王王宫概貌,又达到旅游结构高潮迭起的效果。公园内可再现当时民俗民风,展示楚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宫廷舞乐、编钟音乐、宫廷骑射等。
(三)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做好旅游业发展规划
按市级重点战略及规划,将曹禺公园、兴隆枢纽、龙湾遗址等市域内旅游资源充分整合,打造市域内旅游产品三个极点,制作“三极”发展概念性规划和详规,使三个极点形成点面结合、优势互补、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并纳入省内旅游线路中。其中,章华台旅游规划需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可进入性,解决能看的问题;二、可观赏性,解决好看的问题;三、可留住性,解决耐看的问题。可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资源,做到有中添彩、小题大作、无中生有。
(四)理顺旅游开发管理的体制机制
由市领导牵头,在市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曹禺公园、兴隆枢纽、龙湾遗址三地旅游开发协调小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市旅游开发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的集中管理模式,构建“16字”方针,以公司运作的方式,实行政企分开,把旅游推向终端市场。
(五)扎实推进章华台招商开发推介
推出一批影视文艺作品。制作文化纪录片《尘封的宫殿,无穷的辉煌》,全方位推介章华台;拍摄《章华遗梦》影视作品,整理编辑一本章华台故事,丰富章华台历史传说;编排演出《古韵章华台》歌舞剧,让游客解读章华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可重点做好“七个一”,即一套书、一份宣传册、一本招商指南、一首主题歌、一张光碟、一部影视作品、一个网站,最大限度的提升章华台认知度。在招商问题上,要在市级层面上对全市旅游资源统一调度招商,广泛发布招商引资信息,全方位推介章华台旅游产品,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在税收、土地、产业开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黄陂木兰天池开发较早,初期投入资金不多,三年即收回投资,目前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可借鉴其经验,引入有全新理念、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开发建设,通过借梯上楼,促进旅游业发展。
(六)推创乡土特色的休闲旅游
结合新农村建设,鼓励以民俗客栈为形式的农家乐开发,探索“吃农家饭、赏民间艺术、体验农家生活”的旅游产品模式。在当前现有条件下,章华台旅游开发的首期任务,我们认为可先进行休闲旅游的尝试。依托龙湾锅巴饭、土鸡子火锅等乡土品牌,不断挖掘和开发乡土特色美食,修建饮食文化一条街,保持乡村特有的“土”味,形成“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以富为本”的产业特色。
五、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制订发展规划
北京绿维创景公司已初步拟定章华台旅游概念性规划,待市规委会审批。此外,详规也急需制订。
(二)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速度
1.尽快解决章华台旅游前期遗留问题。特别是旅游专用通道涉及龙湾、双丰、郑家湖三个村140亩土地,每年支付租金10万元。此外,通道襄岳线路口规划控制民宅台基地18个,原购买人要求建房意愿强烈,上访不断。
2.尽快实施通道绿化。市林业局已拟定《龙湾镇章华台旅游通道绿化规划设计方案》,总体设计为通道两旁绿化带各6.5米宽,绿化总面积3.9公顷,主要栽种桂花、红叶李、红玉兰、夹竹桃、独杆女贞、独杆红叶石楠、紫薇等树种共8120株,总投资概算为115.23万元。希望市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实施。
3.支持庙宇建设。宗教场所、文物古迹、园林、文化等资源都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龙湾原有“九桥十庙三宝塔,七里三分龙一条”之说,在通道沿线选址筹建一座寺庙非常必要。希望相关部门予以支持。
(三)尽快实施考古遗址公园挂牌
章华台Ⅰ号基址展示馆建设主体工程已竣工,近期已完成着色、灯光安装调试等细化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外部环境整治铺设。博物馆即将开建。旅游专用通道全面建成。外环基本形成。近期,我们认为实施考古遗址公园挂牌是当前重要工作。
(四)组织进行导游培训
一旦遗址公园挂牌和景区框架封闭,即可开园纳客,景区软件建设特别是导游培训已是当务之急。可委托江汉艺术学院导游班,开设章华台旅游相关课程,为章华台景区开园作准备。
(五)加大对旅游开发的扶持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市发改、财政、文化、国土、水利、林业等部门在项目建设上充分整合,加大对旅游开发的倾斜与支持。根据2012年9月17日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精神,对相关工作尽快落实。在土地办证等问题上予以倾斜,尽快解决“楚凤宫”土地办证问题。此外,我镇拟筹建楚文化广场,与章华台旅游开发相映衬,希望在规划土地上予以支持。
(六)建立多渠道融资平台
1.城投公司融资。市城投公司可收储旅游开发建设用地,或成立市城投公司龙湾分公司,由市委派干部负责,吸储土地,以利于后期开发。
2.金融机构对乡村旅游就业创业贷款予以支持。
3.多渠道融资。吸引城市及工业资本进入旅游业,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对于经营性项目建设,如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可实行公司运作,通过入股融资,解决有关建设资金。
4.整合政策性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财政、水利、交通、农业、文化等相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
5.鼓励民间募资。如庙宇建设,可鼓励民间宗教组织通过募捐等形式解决建设资金。
章华台旅游开发文化内涵丰润,民风民俗独特,乡村风味浓厚,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永续的考古价值使之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坚信,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家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有信心在2-3年内将龙湾遗址·章华台旅游区打造成初具规模的休闲旅游胜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