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镇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五年来,龙湾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生态文明强基、项目建设固本、农旅融合富民的总体思路,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先后荣获“全国慢生活休闲体验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湖北省森林城镇”“湖北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湖北省中华诗词之乡”“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镇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第七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创建先进单位”,龙湾遗址获评“湖北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2021年工作总结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1.重项目促转型,工业经济有新成绩。过去五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度4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9.8亿元,完成税收7000万元,年均增长26%。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立潜江市龙湾商会和武汉分会,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9亿元。高标准建设服装产业园,投资7600万元,入驻企业12家,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以佳兴服饰为主导,形成服装生产产业集群;以昌贵水产为主导,形成农产品加工生产产业集群。
2.兴产业促融合,农民增收有新路径。五年来,农业增加值增速12.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38.6%,达到2万元,被评为全市农村工作优秀单位。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6万亩虾稻共作,章华台片区连片打造3个万亩虾稻基地,升级改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推动旅游开发,建成国家3A级景区“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促进产业融合,建成2.5万亩葡萄产业带、6万亩虾稻共作产业带、5000亩果蔬采摘旅游休闲带。
3.抓统筹促协调,城镇建设有新面貌。加快推进城镇建设,投资8196万元实施小城镇功能提升项目,积极参与返湾湖湿地国际马拉松赛道建设,筹资2000万元建设供销社农资中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冻青垸村、瞄新村、郑家湖村分别被评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其中郑家湖村还被评为全国乡村综合治理示范村。
4.惠民生促和谐,社会大局有新气象。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完成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龙湾片3万亩项目区建设,竺场片区2万亩土地整理,红石片区5000亩农田土地整理,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3.5万亩。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产业扶贫,建立葡萄、果蔬、虾稻产业扶贫带,全镇6个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1505户、5310人全部出列。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办学条件,完成龙湾小学、龙湾中学、竺场小学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龙湾卫生院升级为潜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建住院大楼、门诊大楼、发热门诊大楼。建设平安工程,建立重大事项决策维稳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协调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各类纠纷矛盾全部在镇域内圆满处理。龙湾镇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优胜单位。
(二)2021年工作总结
1.突出发展主体,让镇域经济强起来。
抓服装产业,夯实工业基础。与晋江太子岁(冰能量)服饰织造有限公司帝仕平方达成华中生产基地项目合作意向。赴武汉招引汉正街服装前十甲前往潜江参加经贸招商活动,邀约了一批BALABALA面料辅料、拉链纽扣上下游企业。积极加入潜江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并成立龙湾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已有会员19家。
抓项目带动,培植增长动能。推动建设工业项目3个、农业项目1个、乡村振兴项目4个;在谈项目3个;新签约项目2个。昌贵水产入驻总口工业园项目、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章华台路西延项目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抓农产品加工,促进产业融合。以昌贵水产为龙头,带动水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以童诚农业为龙头,发展粮油加工产业,建立虾稻种植基地1万亩,年加工“荆潜虾稻”品牌大米3.5万吨,产值过亿元。引入华中科技大学微生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植物免疫蛋白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可年产300吨植物免疫蛋白。
2.突出特色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发展特色农业。升级虾稻产业,全镇虾稻面积7万亩,稳定水产养殖,全镇水产养殖面积1万亩,更新葡萄品种,全镇葡萄面积2.6万亩。建设牲猪繁养基地,引入潜江市红亿生态有限公司,建有江汉平原地区最大的牲猪繁养基地,项目占地132.1亩,投资9000万元,年产仔猪12万头。
培育产业主体。全镇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99家,家庭农场32个。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推广“农户+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发展模式,为广大农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作社经营利润最大化,从而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旅融合。依托章华台片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章华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整合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美食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打造登章华台、品小龙虾、赏龙湾美景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实现文化、农业、旅游相互融合发展。
3.突出示范引领,让全域旅游靓起来。
加快推动遗址开发。“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今年6月,获得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格;9月份获省政府授牌湖北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
全面建设生态景观。将郑家湖、冯家湖生态修复纳入全域国土整治范围,打造城乡生态景观带;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打造冻青垸村、郑家湖村、红石村、赵河、双丰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对集镇542户房屋进行荆楚风格立面改造,彰显荆楚特色,形成文旅与城镇融合的全新格局。对章华台沿线以及瞄新万亩虾稻基地周边226户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对沿线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升级改造章华台旅游东延、西延参观道路,实现与熊口赵脑基地、返湾湖湿地公园区位对接。
4.改善民生福祉,民心民意暖起来。
发力关爱帮扶,让群众更称心。持续做实已脱贫1504户5284人的后续帮扶工作,确保“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对于边缘易致贫户27户93人,脱贫不稳定户21户71人,建立台账,全面进行监测,及时消除致贫和返贫风险点。争取资金260余万元,申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对9个村的村组道路进行硬化。
营造新风氛围,让生活更舒心。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建设红石村、冻青垸村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举办“三月三·泰山庙会”等民俗文旅活动,引导健康向上生活习惯。
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更齐心。抓实疫情防控,启用2个集中隔离点,常态化储备隔离房间 80 个,基本实现疫苗全员接种,取得疫情防控巨大胜利。建立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维稳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人民调解员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各类纠纷矛盾全部在镇域内圆满解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镇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投资300余万元新建3个党群服务中心,整合资金支持赵河等村高标准打造文化广场,完善服务功能。新建龙湾卫生院门诊大楼,为群众看病提供优质服务。新建龙湾小学办公楼,教学条件与教学质量双提升。
二、“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全市实现“全国百强进位”和“1155”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龙湾“一镇二区一基地”,奋力谱写新时代龙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打造荆楚特色文化小镇
擦亮“古章华台”历史文化品牌,打造荆楚文化特色旅游小镇。
1.建设遗址博物馆和遗址本体展示区。展陈博物馆、文化遗迹及复原考古发掘现场、古环境,新建遗址博物馆、提升东段古河道景观、展示放鹰台建筑基址群等项目,共同构成遗址本体展示区。
2.建设云梦泽历史环境和楚文化体验服务区。适度修复云梦泽历史水系、历史植被和历史场景,展示楚国“古章华台”历史景观;策划相关文艺展演、文创产品及景观设施,发扬楚文化。
3.建设楚国农业生态和现代虾稻田园展示发展区。发展休闲、娱乐、采摘等农业产业,将虾稻田园景观作为遗址公园的组成部分,在章华台片区发展虾稻特色农产业,并纳入遗址公园的产业配置,展现楚国农耕文化和现代虾稻田园风光。
(二)提质增效虾稻产业,打造现代农业核心区
奋力推动全市虾稻产业协同发展,勇当西片特色产业聚集区发展排头兵。
1.升级“三大”基地。以全市21万亩虾稻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载体,全面升级章华台片区全国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瞄新)、国家虾稻共作标准化示范基地(郑家湖)、国家虾稻共作复合种养模式集成核心示范基地(郑家湖)3个万亩虾稻共作基地。
2.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四水农业”,应用“物联网+”技术,探索“智慧农业”,实行市场+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体系,建立虾稻共作标准化生产体系。
3.助推农旅融合。依托“楚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实施章华台旅游公路西延、东延项目,连通龙湾遗址至返湾湖、龙湾遗址至赵脑基地,策划区域旅游路线,带动旅游发展。
(三)扩规升级服装产业,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按照全市“一总部、一核心、三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布局,立足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1.建设配套设施。做好龙湾服装产业园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建成含定制、生产、营销、物流等综合性服装产业链。
2.加大招商引资。成立龙湾产业协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单纯服装招商为上下游链条招商,招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形成服装产业上下游配套的良好生态。
3.支持智能改造。鼓励佳兴、芒斯特服饰等一批企业技改扩规,发展私人订制做大做强。
(四)全面建设美丽城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发挥龙湾全国非遗传承示范镇、体闲体验镇、全省示范镇、诗词之乡的优势,构建乡村振兴示范区。
1.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全市接轨“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战略布局,把握潜江至荆州沙市机场一级公路建设机遇,积极对接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发挥龙湾历史、非遗文化优势,打造乡村公共文化品牌。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234国道沿线、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马拉松赛道沿线、章华台旅游公路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
3.加强生态景观建设。将郑家湖、冯家湖生态修复纳入全域国土整治范围,打造城乡生态景观带。
三、2022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项目建设,提升综合实力
1.加大招商引资。全力做好昌贵水产进驻潜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潜江市雨露粮贸有限公司粮食烘干项目;盘活原中明陶瓷闲置土地,引进浙江客商舟山华超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盘活原建筑公司闲置土地,引入华中科技大学微生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植物免疫蛋白产业化项目。
2.做强服装产业。建设龙湾服装产业园,动拜访、积极邀约纺织客商,加强签约项目跟踪,确保项目落户杨市总口纺织服装产业园。实施纺织服装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招引一批面料辅料、拉链纽扣服装上下游企业。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中小服装企业进规。
3.打造产业集群。围绕服装、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以佳兴服饰、昌贵水产为主导,形成服装和农产品加工生产产业集群。
(二)夯实产业基础,实施乡村振兴
1.继续稳产保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全镇粮食播种面积在77600亩以上,总产量在35000吨以上;整治农资市场加强技术指导。
2.坚持培育特色。继续以虾稻共作和葡萄种植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稳定虾稻面积7万亩,发展葡萄面积3.5万亩,巩固水产面积1万亩,打造龙湾虾稻、葡萄、水产品牌。
3.优化服务平台。升级改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三农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平台,推动农旅融合,打造“虾稻”休闲基地、葡萄采摘基地。
(三)实施遗址开发,推动全域旅游
1.创建国家4A景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要求,把握“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获省政府授牌湖北省首批文化遗址公园、以及全市首家获得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格的大好机遇,加快推进4A景区创建。
2.向上对接建设项目。“龙湾遗址”是潜江独有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今年,章华台基址展示馆展览提升项目再获国家文物局约2000万资金支持,有望在2022年组织实施项目提升和改造。
3.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区建设。收储瞄新、郑家湖两村闲置资产,用于发展民宿产业。加快“龙湾遗址”周边旅游配套项目建设。完成章华台路东延工程,打通章华台与熊口赵脑基地连接的参观通道;完成章华台路西延工程,打通与“潜江-荆沙机场”一级公路的连接通道。
(四)抓好环境治理,打造美丽乡村
1.全面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方案各项任务,做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继续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进一步落实经费、加大督查力度、强化整改措施、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常态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2.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按照市政府关于打造美丽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市级试点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28亿元,总面积35292.88亩,覆盖陶新村、三合村、龙湾渔场、和平村、农科所五个行政村(区),项目可新增耕地面积3015亩。
3.坚持美丽乡村建管并重。在完成赵河村、双丰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同时,做好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护,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推进乡村文明建设,逐步形成村庄规划建设有序、一村一品产业特色突出、人们生活富裕殷实、管理更加规范的美丽乡村。
(五)筑牢民生保障,改善民生福祉
1.强化社会管理。深入抓好安全生产,加大打非治违组织领导和贯彻落实力度,建立非法生产排查机制,确保企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做好人民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2.优化社会服务。提升教育卫生水平,投资300万元,启动龙湾小学教学楼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让“教育”的品牌更加响亮;新建镇住院大楼,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3.深化社会保障。进一步确保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征缴全面覆盖;实施“三乡工程”,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美化人居环境,继续加大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加大力度推进垃圾分类机制建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