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老新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批前公示

发布日期:2025-09-29 15:17 来源:老新镇人民政府

《潜江市老新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

批前公示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以及湖北省、潜江市的统一部署,特编制《潜江市老新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对该规划主要内容进行公示,敬请广大群众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2025929-20251028日,共30天。

二、公示地点:潜江市老新镇政府网

三、意见反馈:

联系电话:15327140086  电子邮箱:pgyhust@126.com


潜江市老新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主要内容


一、编制目的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湖北省、潜江市工作部署,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编制《潜江市老新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20年,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三、规划范围

规划分为镇域、镇中心区两个层次。镇域规划范围为老新镇行政辖区全部国土空间,总面积125.53平方公里。镇中心区规划范围总面积为181.74公顷(包括中心镇区及徐李集镇)。

四、目标定位

综合上位规划要求及自身发展条件,老新镇的发展定位为“国家产业强镇、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镇、生态宜居秀美镇”。

国家产业强镇。稳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基础,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催生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三产融合互促。

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镇。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镇。

生态宜居秀美镇。紧抓潜江市水生态与绿色文明示范区建设,加强河渠整治,凸显水网优势,打造具有潜南水乡园林特色的生态宜居秀美镇。

五、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一)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规划形成“一轴两心三片区”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一轴:产业融合发展轴,依托熊老路S269S350连接各功能区、中心和经济节点,实现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

两心:镇域发展中心和徐李副中心:镇域的主要核心,也是产业发展集聚中心,协调各区主要职能。

三片:虾稻共作示范区、农旅融合发展区、特色农业发展区。

虾稻共作示范区:以秀河村、三桥村万亩虾稻基地核心,辐射周边优势种植和养殖区域,构建万亩覆盖、千亩示范、辐射全域的虾-稻产业集群;

农旅融合发展区:依托老新红色文化、水乡文化、农耕文化,凸显资源特色,贯通东荆河生态水景—老新泵站水利景观—电排河“十里花海”—后河“生态湿地”—刘赤生烈士纪念馆—S350绿色长廊—老新美丽城镇,打造农旅融合发展区;

特色农业发展区:依托玖艾中药材、波达蔬菜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艾草、半夏等中药材和富硒大豆、蔬菜、葡萄等种植。

(二)国土空间保护格局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依托镇域生态要素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老新镇生态保护红线、公益林及天然林等重要生态基底,凸显老新镇平原水乡特色,以水网为脉络,串联蓝绿网络,构建“一带一点、四廊六线”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带:东荆河水土保持带,承接区域生态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东荆河水土保持带,是汉江流域水土保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土保持生态维护的重点区域。重点保护东荆河水网生态系统,控制带内原则上禁止除水利工程、消防等市政交通基础设施以外的建设行为,并不得影响河道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严格保护东荆河水体及水质环境,加强河流水系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维持河道生态功能,构建生态健康的水网生态体系。

一点:东荆林场生态斑块。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打造成为老新镇重要生态功能区。

四廊:四湖总干渠、东干渠、中沙河、通城河-老新电排渠形成的“两横两纵”四条生态廊道,构建的老新镇水网主动脉。通过水体污染治理、生态保育、人工湿地处理及岸线绿化改造等系列工程,提升水系连通性,逐步恢复生态功能,加强全流域综合整治,控制乡村和生产污染,营造丰富多维的江汉水乡生态景观。

多线:老新后河、老新姚桥河等多条河渠,构成老新水网毛细血管为镇域的主要生态基底,发挥重要生态支撑作用。

(三)底线管控

2035年,老新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085.81公顷(121287亩);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04倍以内,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81.74公顷。

(四)规划分区

全镇共分为5个规划一级分区,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

生态保护区为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自然区域,主要指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划定的区域。生态保护区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进行管控。

生态控制区为生态保护红线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强化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限制开发建设的自然区域。生态控制区内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按照限制开发区要求进行管理,允许在不降低生态功能、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可适度开展必要的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

农田保护区为永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需严格保护的区域。农田保护区按照永久基本农田管控要求进行管控。

城镇发展区为城镇开发边界围合的范围,是城镇集中开发建设并可满足城镇生产、生活需要的区域。城镇发展区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绿地休闲区、物流仓储区、交通枢纽区。城镇发展区内所有建设行为应按照详细规划进行精细化管理,采用“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方式进行管理。

乡村发展区为农田保护区外,为满足农林牧渔等农业发展及农民集中生活和生产配套为主的区域。乡村发展区细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林业发展区。

六、镇村统筹发展

(一)产业引导

老新镇产业体系规划聚焦“稳一产、强二产、活三产”,构建虾稻引领、加工升级、农文旅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构建“ 1+2+2”产业体系,以特色农业为支柱,升级农产品加工、服装纺织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农文旅融合、电商物流等产业。

(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按照城镇社区生活圈和乡村社区生活圈,构建“镇级—村级”两级的镇村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优质化、均衡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满足居民不同层级需求。

镇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设置于镇中心区,为镇域提供服务,配置镇文化活动中心、中小学、幼儿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场、卫生院、社会福利机构、大型超市、综合市场等。

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各行政村辖区范围,配置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健身活动场地、便利店等。

七、镇中心区规划

镇中心区规划总面积181.74公顷,其中,中心镇区126.52公顷、徐李集镇55.22公顷。

中心镇区规划构建“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镇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休闲、公共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区域;

两轴:依托S269构建集镇发展轴线,依托S350构建城镇景观轴线;

三区:镇北工业发展区、镇南综合生活区、镇东更新改造区。镇南综合生活区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公共服务、居住生活于一体的综合片区;镇北工业发展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集聚老新工业企业,打造工业集中区;镇东更新改造区盘活现状低效工业用地,通过空间重塑与功能升级,构建宜居宜业的新型片区。

徐李集镇规划构建“一心一轴两区”的空间结构。

一心:徐李综合服务中心;

一轴:依托S350构建集镇发展轴线;

两区:东部综合生活区、西部产业发展区。

八、基础支撑体系

(一)道路交通规划

预留重大交通设施通道,对接潜江市国土空间规划,谋划荆潜监高速公路。加强区域交通联系,推进S322总口至熊口段改建工程、S269孙桥至老新段改建工程、S350延长线老新至渔洋新建工程。完善内部道路网,加强镇村、村村联系,打造以S322S269S350为主线,以边棉路、老荻线、赤生大道、龙徐路为辅轴的“三横四纵”镇域交通骨架。完善农村道路网建设,加强镇村、村村联系,提档升级农村公路,提高通达深度和通行效率,县道100%达到三级路以上标准,乡道100%达到四级路以上标准。

(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给水工程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总布局,加强供水管网互联互通,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规划到2035年,老新镇供水覆盖率达100%,供水保障率达100%

排水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设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站,至规划期末镇域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电力工程结合乡镇产业发展、居民生活需求,科学预测容量,对区域内变电站、输电线路等电力基础设施布局,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可靠。

通信工程逐步完善通讯网络覆盖,进一步提高邮政服务水平,满足全网运营标准时限要求。

燃气工程规划镇区采用管道天然气,无管输天然气供气条件的村庄采用液化石油气瓶供气模式,实现乡镇燃气安全稳定供应。

环卫工程加快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减轻垃圾运输和处理的压力,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效益化、无害化。规划期末,老新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建设和完善各类防灾基础工程体系,加强防灾指挥系统现代化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整体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城镇安全。

防洪排涝:镇区综合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标准,农村综合防洪能力达到10年一遇。镇区及集中村民点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暴雨三日排完。

消防规划:镇区建设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救援装备。加强农村基层消防力量建设,推进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改造,逐步改善农村地区消防安全基础条件。

人防规划:推进人防指挥工程、人员掩蔽场所、疏散通道、医疗救护等防护设施建设,提升乡镇综合防护能力。

抗震规划: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对生命线工程、学校、医院等重要公共建筑设防要求应提高一度。

九、规划实施保障

(一)规划传导

城镇开发边界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落实本规划确定的镇区发展规模、功能布局、要素配置、空间形态等内容。村庄规划应严格落实本规划的指标体系,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村庄建设边界等主要指标予以落实。

(二)实施保障

建设国土空间信息平台,提升规划信息化水平,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完善规划评估体检机制,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 的思路,建立全过程、周期性、常态化的评估与维护工作机制。

健全规划监督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制度,充分调动居民参与规划管理决策的积极性。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